本报讯(记者李俐)“你好!《地心引力》!”昨天,首次来华的导演阿方索·卡隆现身双井UME影院,用刚刚学会的中文和媒体打起了招呼。被詹姆斯·卡梅隆盛赞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今天起正式在国内上映,该片导演、曾经执导过《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人类之子》的阿方索·卡隆借此机会来华与影迷见面。对于自己的第一次中国行,阿方索兴奋不已,他表示,中国已经让他仰慕已久,昨天刚下飞机,还来不及倒时差,他就驱车直奔故宫天安门,“真的太迷人了”。不过最打动他的还是这里的人,让他有种回家的感觉:“我爱中国,这是我和中国的第一次见面,今后还会更熟。”
《地心引力》讲述了在地球空间站工作的资深宇航员马特(乔治·克鲁尼饰)和第一次执行航天任务的新手瑞安博士(桑德拉·布洛克饰)出舱作业时,卫星突然发生爆炸,让两人陷入无以复加的绝望之境。之所以会拍摄这样一部太空片,阿方索说源于他从小就很想当一名宇航员。虽然最终成了导演,但如今他已经没有遗憾了,因为拍摄这部《地心引力》,让他有机会与NASA的很多宇航员密切合作。
“当我完成剧本创作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此后我们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去寻找可以实现这个故事的技术,从最初的创意到开发技术到摄制、后期再到今天上映一共花了四年半的时间。”阿方索认为,《地心引力》和其他太空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科技方面的运用,是在有重力的地球上全仿真拍摄太空中的“失重”感。
导演也强调,在这部90分钟的3D影片中,他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同时一直用主观视角去拍摄,所以影片中除了两大主角饰演的宇航员之外,每一个观众都是第三个宇航员,如同亲身失重于茫茫宇宙中:“3D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有种代入感,我想要更真实,于是不断做各种改进,再搭配声效、画面,你会感觉身在其中,就像你真的被派到外太空进行了一场可怕的冒险。”
和很多好莱坞大片一样,《地心引力》中也不乏中国元素,其分量之重甚至被评为“史上最牛”的中国元素,因为在片中,中国空间站和神舟飞船将成为女主角返回地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样的处理,被不少媒体质疑有讨好中国市场之嫌。对此,阿方索予以否认:“拍摄这部电影,我需要完整的体现太空中的元素,但现在太空中的元素真的很少,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有自己的空间站,所以必须体现到中国空间站和神舟飞船。”还有记者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男主角在离开空间站时,对女主角说:你应该看看恒河上的太阳,太美了。这是不是为了迎合印度观众?”阿方索笑了:“你想多了。”
J203 白继开摄 J213
对话
“请中国政府在下一次任务把我送上太空”
记者:您说过小时候想当宇航员,这是否是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阿方索:应该是的,我小时候一直对太空非常感兴趣,而且太空可以给予大家一个有象征性有寓意的故事。电影里的女主角在漫漫太空中漂移,离开人类的生活,独自活在自己的“安全气泡”里面,这虽然是在太空发生的故事,但可以同样象征在地球上发生的事。当人们遇到灾难或者痛苦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迷茫,然后我们也倾向于离开大家的关注。
记者:在制作影片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阿方索:制作这个影片本身跟电影想要表达的一样,都是在巨大的困难之下如何克服。
记者:中国天宫一号在影片当中出现,为什么选择让天宫一号出现并拯救女主角,是影片剧情的需要吗?
阿方索:早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们已经把整个事件的地图画好了,当然那会儿出现的太空站也就是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国际空间站,另外一个就是天宫和神舟了。那时候好莱坞还没有对中国市场如此的疯狂,而且中国现在太空的技术是走在世界最前面的。
记者:关于天宫里面的细节,比如水墨画、弥勒佛、乒乓球、中文按钮,这些是您自己想象的,还是有中国的航天员作为顾问?
阿方索:我们确实请了中国人当顾问,之所以有那些中国元素,是因为我们想表现太空站是有人生存过的,我们问了顾问,猜测这里面应该会出现哪些东西。其中有中国航天员种植的绿色蔬菜,它是生机的代表。还有一个细节,多年前中国非常流行的一款球鞋“回力”,我自己也订了一双,放在天宫里面了,但是因为摄影机位置的问题没有拍到。
记者:在您的影片《人类之子》中有两个非常精彩的长镜头,在这部《地心引力》也有,您为什么是如此钟情于长镜头?
阿方索:早在12年前我已经开始探索长镜头这种表现方式了,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演员还有周围的环境,而且这种环境是不被打断的。
记者:您看过《少年派》吗?您觉得您这部电影和《少年派》在3D效果上哪个更出色一些?
阿方索:不能说谁好谁坏,两种是不同的技术,都对3D进行了发展,但是如果没有《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为我们开启这道大门,这两部电影都不可能创作出来。
记者:卡梅隆导演评价说:《地心引力》是影史上最好的太空片,您对这个评价怎么看?
阿方索:卡梅隆导演这么说我非常高兴,开始创作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个题材是不可能拍出来的,只有卡梅隆跟我说可以拍出来,但是需要开发自己的器材,所以在这个方面非常感谢他。
记者:《地心引力》是您和儿子一起合作编剧的,这是你们第一次合作吗?哪些创意是您儿子贡献的?
阿方索:其实我跟儿子之前合作过一个短片,还有个长片但是没有完成,然后就是这部片子了,整个概念都是我儿子提出来的。这是一个非常紧凑紧张的故事,我们希望观众完全臣服于影片的视觉画面,可以跟影片中的女主角一起共同经历这次旅程,观众的感情跟演员的感情是融合在一起的。
记者:电影中关于太空的描写都是真实的吗?
阿方索:这是一个编撰的故事,希望能忠实于现有的科技和物理原理,但是我们讲这个故事需要绕一点弯,不能百分之百的真实。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太空的话,可能宇航员都活不了了。但我们想讲一个幸存的故事,不管在太空,或者在海难或者是流亡,所有幸存者的心理感受是非常相似的。
记者:评论界对这部影片也有一些负面的声音,比如剧情过于简单,结局太光明缺少深度。您怎么看?
阿方索:故事这么简单是故意的,因为我们本身就想做一个简单的故事。只有把故事元素简单化,观众才可以把自己的经历放进这个故事中。至于结尾,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整个结尾一开始就是这样设计的,女主角重新脚踏实地地站在地球上。我不喜欢为了复杂,为了深刻让她死或者怎样,因为这是一个重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将来怎么样,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因为她降落在荒野当中。但是她完成了一个使命,完成了一个历程。如果改了的话,那就是另外一种故事了,但是那个故事不是我想讲的,迎合别人的胃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记者:你如果有机会去太空最想做什么?
阿方索:如果有机会,我一直想请求中国政府在下一次任务中把我送上去,如果真的到了太空的话,我会低头观察我们的地球母亲,看一看大地和海水。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大地应该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不像是在地图上被各种颜色区分开。 本报记者 李俐 J203
人物
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是集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制片于一身的全能型导演。1961年11月28日出生于墨西哥城。1982年,在《Víspera,La》中担任场工,2004年,因执导《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后声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