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如今世界上的电影节遍地开花,但惟有釜山一个将“亚洲电影”的概念做到了极致。釜山电影节主会场外的导演照片墙上,依次陈列着开闭幕式、大师展映、新浪潮单元、亚洲电影之窗等单元的导演头像和国籍,可以看到这些导演分别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伊朗、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伊拉克……在这几个核心单元里,釜山电影节默认“大师”和“新浪潮”都是亚洲人,而欧美导演,尤其是好莱坞导演,在釜山电影节只能处于边缘位置。
这是亚洲电影的集体呈现,得之不易。在几十年前的后冷战时代,港澳分离,韩朝两立,多民族地区战火无熄,亚洲各国家的电影工业彼此隔绝。进入新世纪以后,各国意识到区域交流的重要性,开始展开多方面的电影合作,“亚洲的电影”逐渐合为“亚洲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电影节是跨国对话的重要缩影,现在反过来又成为了区域合作的孵化器。
釜山电影节从诞生之初便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即主要关注亚洲电影与新人导演。经过18年的严格实践,如今的釜山电影节已经成为所有黄皮肤电影人向往的聚集地。釜山之于亚洲犹如戛纳之于欧洲,有了电影节这个交流平台,来自不同政体、国体、民族、教派的电影人再无隔膜。
地缘造成亚洲电影业支离破碎 釜山电影节试图建起通天塔
“到处都是中国人”,这是年年来釜山的韩国影史专家小韩对今年电影节的印象,“很多活动都有中国影视公司的赞助,中国和釜山电影节的关系更密切了。”今年釜山电影节,仅爱奇艺一家就签下了近百部电影的网络版权;优酷与釜山将“大师微电影”项目和“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合并升级,将联合培养新生代导演。北京电影节组委会在釜山电影节期间举办了“中国之夜”酒会,国内电影人聚集在电影节官方指定的海云台中心酒店,人来人往,把酒交谈,都是电影圈熟悉的面孔,让人恍惚觉得已经回到了国内。
“今年是中韩合拍片特殊政策的第一年,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爆发增长阶段,釜山对中国影片的热忱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二十多部影片参展,长片短片纪录片形式丰富,釜山已经成为中国影片在上海电影节之外最重要的亚洲一站,无论是看片还是谈合作,都非常便利。”《白日焰火》《少女哪吒》监制沈旸说。中韩在电影上的合作已经陆续进行了多年,今年7月习近平访韩期间正式签署中韩合拍片协议,今后中韩合作电影将不占据分账片份额,享受国产片待遇。
“我的韩国朋友说,托中国人的福,今年的展位多出不少”,小韩说。今年釜山亚洲电影市场从1号馆搬到了4号馆,空间更多,规模更大。今年共有223个展位,同比去年增长了30%;市场证持有者多达1566人,比去年多出23%;15个国家的84部电影举行了市场放映,297部电影可供片商们在线观看甄选。电影中心的项目会谈区永远人流如织,12个国际大型合作项目在这里开了大约200次讨论会。
香港和日本在亚洲电影业中的地位逐渐没落后,近十年来,韩国正在悄悄向亚洲电影产业的龙头地位进发。釜山电影节作为亚洲电影新导演、新项目的孵化器,从原先的PPP计划到现在的APM计划,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制造新势力的初衷。唯一的竞赛单元“新浪潮单元”也专注面向新导演的作品,它发掘和扶持过张元、贾樟柯、王小帅、蔡尚君、蒋雯丽、陈翠梅、张律、乌尔善、李康生、陆川等许多华语电影人。以釜山电影节为重要窗口,韩国拥有从立项资助、拍摄支持到后期补助、联合发行等全产业链的完备惠利条件,吸引了亚洲各国前来寻求合作。在釜山电影节约300多部的展映片单中,几乎可以一口气看遍一年来亚洲各个国家的优秀新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皮肤面孔占据绝对主导权的电影节。
这种局面的诞生其实经历了很多不易。从地缘角度来说,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大洲有着亚洲这样复杂的文化版图。亚洲拥有世界上的60%人口,是两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价值体系。因此,相对于美洲、欧洲来说,亚洲电影从来就不存在一个内部融通的整体,而是受制于冷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各自为战,难成合力,在西方电影界眼中曾经长期是边缘化、小众化群体。
历史上不是没有人尝试过打通亚洲电影界的任督二脉。二战时期日本多次推行文化扩张,声称要建立亚洲电影的“共荣圈”,如在中国设立满映、中联等电影机构,还出现了李香兰这样国籍难辨的大明星,但这些强迫性、单向性的行为注定难以掩盖侵略实质,从而随日本投降而消失于历史长河。1954年亚洲太平洋电影制片人联盟发起“亚太影展”,但因意识形态问题没有中国大陆的参与;1958年亚洲电影周晋升为“亚非电影节”,依旧摆脱不了时代局限。
直到进入新世纪,东京、上海等亚洲重要电影节争先恐后发展起来,亚洲各国各说各话的局面才有所改观,影迷和从业者每年都有了可以保障的对外交流机会,就像最早几届的戛纳电影节也面临意识形态分歧的头疼问题、后来才逐步好转一样。东京和上海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拉拢首映资源和邀请明星撑场上,东京被质疑越来越秀外中空。只有釜山电影节向圣丹斯看齐,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不搞竞赛、不捧明星、不放好莱坞电影,而是关注全亚洲电影与新导演的策略,从而在亚洲范围内独树一帜。现在的釜山电影节不仅展映片单中强手如云,更在市场开发与区域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好像在沟通受阻的亚洲范围内,建起了一座以电影为共同语言的巴别塔。
亚洲电影不再看好莱坞脸色? 本土作品商业艺术齐头并进中
韩国本身就是亚洲电影崛起的写照。五十年代中兴、六七十年代衰落后,几起几落的韩国电影业开始寻找政府管制与电影发展的平衡点。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同年韩国电影界成立“死守电影季节系统电影界非常措施委员会”,抵制政府开放外国电影配额,史称“光头运动”。这次业界联合抵制运动给政府造成极大压力,韩国每个影厅每年必须放满148场电影的制度遂得以保留。2007年政策松动,国产片配额缩减为73天,韩国电影产业经历短暂阵痛后重新反弹,如今本土影片已经夺回了韩国电影市场的一半份额,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当时的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著名导演李沧东说,韩国电影已经不需要配额保护了。这或许也是中国电影人最希望看到的未来局面。
去年,韩国电影市场首次突破了年观影量2亿人次的大关,其中60%都来自本土电影,前十名中只有一部《钢铁侠3》是外国片。今年暑期档的古装巨制《鸣梁海战》上映18天后超越《阿凡达》,成为韩国影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平均每三位国民中就有一人看过《鸣梁海战》。这部电影投资超过150亿韩元,讲述一段真实的民族海战史,同时又以好莱坞大制作模式进行包装,可以说是商业炸弹本土化的最新模板,“用好莱坞的方式打败了好莱坞”。近年来的《雪国列车》《观相》《盗贼联盟》《光海》等片都彰显出韩国顶级的类型片工业水准,它们与韩国传统强项犯罪片、爱情片等一起构成了当今韩国电影的繁荣局面。《鸣梁海战》是本届釜山电影节展映影片之一,该片未来将被引进中国,近日导演透露续集《露梁海战》将加入中国演员和元素。
不止是韩国,在亚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好莱坞也再难驰骋,大片看腻的亚洲观众越来越认同制作同样精良的本土作品。印度宝莱坞是世界上年产出影片数量最多的地方,本土影片类型丰富且极受欢迎,好莱坞只能占到二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泰国不仅有小清新、拳霸和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也有像《纳瑞宣国王传奇》三部曲这样的史诗巨制,前两部高居本国年票房榜前两位,将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甩在身后,而且因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补贴政策,开始成为好莱坞的热门取景地;伊朗仍施行严苛的审查制度,进口影片也极少,但这片苦难的土地正是电影大师的摇篮,阿巴斯-基耶罗斯塔米、玛克玛尔巴夫家族、马吉德-马吉迪、贾法-帕纳西、阿斯哈-法哈蒂等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薪火相传;日本无疑是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市场也以世界最快膨胀速度发展中……就连电影小国如印度尼西亚,近年来也拍出《突袭》这样令好莱坞自愧弗如的动作片。
诚然,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亚洲电影工业总体现状还不及欧美发达国家,但至少有了电影节平台之后,未来每个国家都会诞生几部可以写入历史的电影。冷战之后曾经存在于亚洲各国间的“电影柏林墙”正逐渐土崩瓦解。
(何小沁/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