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齐忆宫崎骏 中国动画呼唤好故事

2013年09月09日17:4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宫崎骏 宫崎骏
《龙猫》剧照 《龙猫》剧照

  羊城晚报记者 黄丽娜

  34岁的加藤彭子,并不是宫崎骏的粉丝,只是一位看过他电影的普通日本女性。她的儿子今年刚满一岁。“我会想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去看宫崎骏的电影,让他能喜欢上一些美好的东西。这也会成为我和他之间美好的记忆吧。”

  9月6日的下午,宫崎骏,这位一直带给世界美好感受的日本动画大师,在东京的记者会上宣布正式退休:“这次我是真的要离开了。”“我的动画长片时代结束了。”

  但是,记者会后,很多像加藤彭子这样的父母,依然会带着他们的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走进宫崎骏那个浪漫、唯美、单纯又美好的世界——去认识《龙猫》、《幽灵公主》、《悬崖上的金鱼姬》;在《起风了》的时候,飞往《天空之城》,追逐《哈尔的移动城堡》;让孩子们像《千与千寻》一样,知道“生存在这个世界是值得的”。

  宫崎骏退休是迟早的事,但优秀的作品永远不会离开。

  1

  72岁的宫崎骏,在宣布退休的这一天说:“我一点也不想成为文化人,创作的时候也没有带着要代表日本去向世界表达什么的意图,我只是一个小镇工厂的老爷爷。”

  33岁的徐静,遇到的第一部宫崎骏是《平成狸猫大战》(也译为《百变狸猫》),当时的她,刚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搬离了生长了20多年的广州老西关。“我是一边笑、一边哭着看完的。从没有哪一部电影——更不用说是动画片能给我这么深的震动,让我真正睁开眼睛去看自己生活的空间,去思考我们的现代文明是不是真的都那么正确。我们其实都是不得不失去家园、孤独漂泊的狸猫,哪怕学会了100种变化。”

  在这之后,她热心环保、低碳,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我不能说是宫崎骏改变了我,毕竟我还是在按部就班地生活。但是我比过去更关注世界,更关注弱小的生命,也更有责任感。”

  23岁的张马力,从初中开始就接触日本动漫,但一部《千与千寻》却存在电脑里,断断续续看了一年才看完。“之前对于动画电影,我并没有多少耐心,更喜欢一集十几分钟,情节简单,不费脑子的‘懒人动画’。《千与千寻》看了个开头就放下了,一年后无聊之极的某一天,又想起了它,一个人在宿舍静静看完。”

  片中毫不起眼、长相连可爱都说不上的10岁女孩千寻、冷酷的白龙、孤独的无脸人等形象,却让张马力第一次觉得看动画不止是为了欢笑和口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恶补了宫崎骏所有的作品。“我最喜欢老爷爷的《龙猫》,讲述的是小姐妹俩在日本的乡村里与妖怪朋友的和谐生活。国内外神怪题材的动画有千万部,但《龙猫》让人觉得温暖,连灰尘精灵都是可爱无害的善良妖怪。我会常常后悔,如果我小时候对于神怪的记忆有这么友善,我的世界观可能就会更积极更健康。”

  在她看来,宫崎骏的作品,很少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大多数时候就像一个温和的老爷爷在夏日的树荫下慢慢地讲着一个清新的故事。“简单也是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宫崎骏的风格一直是温和的,他不算是天才也不是鬼才,他只是更用心在作品上,把大量精力花在细节上,耐心地打磨,让你感觉到他的诚意。你说不出它好在哪里,但却找不出更好的。”

  不仅是普通观众,宫崎骏的作品也影响了很多专业人员。回忆起第一次接触到宫崎骏动画的感受,李杰用了“震撼”一词。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李杰,自己也是一位知名的动画导演,他的作品多次被提名或获得国际大奖。1989年,李杰刚刚进入动画行业,第一次看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时,还是录像带时代。但看完之后,李杰的感觉是:“动画竟还能做成这样!”

  这也是当时国人接触宫崎骏动画时的普遍感受——惊奇。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视野中多是来自大洋彼岸迪士尼工厂生产的动画作品,夸张的人物造型,搞笑的表演以及粗浅的故事情节。可宫崎骏的动画,却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朴实、细腻、精致,故事可以简单,但展现的是人与环境、善与恶、纯真与美好这些深刻的主题,唤起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2001年李杰开始在大学教授动画制作。刚起步学习动画的学生通常的想法是:怎样才能把画面做得酷一点、炫一点。李杰却告诉他们:动画说到底是一种通过工具表达内心意识的东西,而不仅是技术活。这或多或少是宫崎骏给予他的启发。

  2

  很多人觉得,宫崎骏的故事背景全都是遥不可及的虚幻世界,但当中的很多元素都是从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出发。

  2001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2005年,宫崎骏在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举起了“荣誉金狮奖”的奖杯。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这是电影界能够给予的最高荣誉之一,而他也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导演。

  而故事的开端则是在1963年。22岁的宫崎骏刚刚进入东映动画公司,不过是公司众多动画师中非常普通的一员,拿着非常微薄的收入,提出的企划案还常常被否决。看宫崎骏的经历,就像是在看一部励志的小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原画师成长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动画导演。

  “谢谢宫崎骏陪我们长大”。有媒体在宫崎骏退休消息传出的当天就制作了这样的标题。短短几个字背后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回忆和情怀——

  41岁的夏本正树,是看着宫崎骏的动画长大的一代日本人:“个人感觉宫崎骏最大的魅力在于,虽然故事中都是现实里不存在的世界,但却让人感觉和现实很相近,让人总是有诸如‘要是故事中的世界真的在现实中存在该有多好啊’的想法,能够让人的遥想与期待无限膨胀。”

  很多人觉得,宫崎骏的故事背景全都是遥不可及的虚幻世界,但当中的很多元素都是从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出发。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姬》,充满了日本人熟悉的大海和海边的生活;小男孩的原型,就是他的儿子。而《龙猫》中因为母亲罹患肺结核,不断搬家的两姐妹,更是充满了宫崎骏童年的记忆。

  “宫崎骏的世界,虽然奇妙、充满不可思议,但让人感觉并非遥不可及,岂不让人兴奋非常?!”

  因为宫崎家族从事航空业,因此宫崎骏从小就对飞机和飞行器感兴趣。他身体不好,运动不多,从而对静态的绘画很有天分,这让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反复出现了飞行的概念,《红猪》更是其中的代表。41岁的山本泰平说:“宫崎骏的人物总有一种向着天空跳跃起来的姿态,他对天空的描绘非常夺目。”

  在日本,经常是一家大小去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或者收集一整套宫崎骏的DVD,在家里一同观看;再或者去买宫崎骏动画中的角色玩具。一代一代人就这样沉浸在其中,接受着宫崎骏对美好、对自然、对纯真、对和平的阐释。

  除了最近的这一次,宫崎骏曾经四次提出退休,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86年。那一年《天空之城》公映,票房成绩并不理想,宫崎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将引退。1992年、1997年以及2004年,宫崎骏分别在《红猪》、《幽灵公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取得不俗成绩之后,暗示过“退休”。他的理由是:想做的事情做完了,失去了制作动画的热情。

  而这一次,宫崎骏说,他老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起风了》和上一部《悬崖上的金鱼姬》相隔了五年。“下一部作品要花6年还是7年呢?再有3个月我就73岁了,7年后我就80岁了。”宫崎骏说,我的动画长篇时代结束了,“如果我还拼命坚持的话,就同一个说胡话的老头子没有区别了。”

  9月4日,宫崎骏发表的书面辞职声明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能在周六休息》,他说,我有一个做长篇动画的梦,并一直做到现在,但是我对作品和作品之间的间隔把握越来越力不从心。除了长篇动画,我还想尝试很多东西。“我现在自由了。”

  3

  安下心来,才会有好故事

  日本NHK电视台曾经制作过一部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创作的秘密》,记录了宫崎骏创作《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初期生活。当年66岁的宫崎骏依旧坚持自己完成手绘画,他的手部握力比原来降了一半,使用的铅笔也从HB降到了更为柔软的5B,他说:“已经到极限了,每天都感觉快撑不住了。”但这位老人从“金鱼姬”后,又坚持了五年,直到《起风了》。

  很多人都在好奇,宫崎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一直执着地在走属于他自己的路线,创造属于他自己的风格。”李杰这样总结。某种意义上,宫崎骏的成功,只是因为他一直坚持自己,坚持关于动画的梦想。

  当然,宫崎骏拥有很多,比如吉卜力工作室这个团队:深谙宣传之道的铃木敏夫,创作和管理才能同样出众的高畑勋;还有长期担任其影片音乐监制的久石让……但不得不承认,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念。

  他说过:“协商对我来说不是工作,对着桌子画画才是工作。”在CG动画攻占全球的数字时代,宫崎骏一直忠于手绘。日本的动画行业,在技术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即使如此,2008年在创作《悬崖上的金鱼姬》时,宫崎骏用17万幅手绘画来演绎影片中的人和物,其中80%的画面由他亲手绘制。

  坚持自己的动画影视语言形式,这让人们每当想起宫崎骏的动画时,脑中都会闪过蓝天和棉花糖一样的白云,一望无际的绿色的草地,还有那些纯真、美好又坚强的小女孩。他宣布退休后,日本动画界一度认为这可能意味着2D传统手绘动画时代的谢幕。

  反观中国的动画产业,缺少的,正是像宫崎骏这样的创作者,缺少能够几十年如一日趴在桌前一笔一笔认真画画的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师薛燕平将这种从业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的模式:中国有一大群动画片导演在金字塔最上方,但是在最下方,却缺少一群原画的创作人。

  薛燕平是个直爽的人,在面对“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个宫崎骏”这个问题时,他很直接地反问:“中国有人在‘做’动画吗?”李杰则说得更具体:“中国动画行业太浮躁、太商业。”

  从业者对动画艺术本身缺乏深层的理解,这是李杰和薛燕平认为中国动画目前发展不佳的最根本原因。技术层面,中国动画一直在进步;但是思想层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再用20年,中国动画更会好

  在业界浸淫多年,作为近20年来中国最成功的动画形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创作者之一,黄伟明对此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一个。

  “其实中国的动漫并不差。”谈到这个话题,黄伟明先以肯定开头。《大闹天宫》是黄伟明小时候的“最爱”。“现在看起来,那些形象、制作依然唯美、精致,完全没有一点过时。”但遗憾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动画制作出现了一个断层。

  老一代艺术家经历了“文革”的冲击,大多退出了这个行业。而改革开放又打破了过去由国家命题、艺术家拿着固定工资埋头三五年专心搞创作的模式。很多动画人纷纷下海,去做收入高、来钱快的加工片,从事原创动画的几乎消失了。“慢慢的,动画这个行业就失去了传承,没能很好地积累下去。直到2000年,才重新开始做我们自己的原创动漫。”

  所谓加工片,和广东制造业最早的“三来一补”如出一辙——欧美的动画公司,甚至包括迪士尼这样的国际巨头,看中了中国动漫制作的低成本,将一些工作“分包”给中国。动画片的创意、原型、故事是他们的,由中国的画师进行密集加工——画图、补图。“慢慢的,大家就都忽略创作了。虽然技术都很不错,跟好莱坞都能接轨了,但却丧失了创造力、想象力,不知道该怎么去讲好一个故事。”

  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很多人认识了黄伟明,但却没能改变中国动漫,幼稚、粗糙、乏味成了国产动漫的“标签”。黄伟明也坦承,“喜羊羊”当年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做‘喜羊羊’的时候,市场没什么竞争,国家又刚好出台很多扶持国产动漫的政策,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又禁播海外动画,加上‘喜羊羊’本身质量不错,大批量投产后,在那个时期就爆发了。”

  而现在想要在此基础上拉升国产动画的水平,最大的制约因素依然是缺乏好作品。“人们对国产动漫的印象,来源于大量质量较低的作品,所以只能拿大量好的作品来说话。”

  综合地去讲好一个故事,是黄伟明现在在努力的方向。“光有一个好的剧本还不行,怎样表现好才是最重要的。故事是一个基础,画面、音乐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未来中国有希望出现世界级的动画大师吗?“有,而且必须有!”薛燕平认为,这是行业成熟的需要。目前中国动画行业不缺投资、不缺政策、更不缺观众,缺的是时间,是一群能够聚在一起一心为优秀动画作品付出努力的人。“再用20年时间,创作者、管理者、政府、投资者等各个方面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中国动画行业一定更会好。”

  黄丽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