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安静离世诠释孤独美学:还想再拍戏

2014年11月20日06:20  扬子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高仓健主演电影《铁道员》  

  前天下午,曾为高仓健翻译电影《铁道员》剧本的中国之声驻日本特约观察员、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讲述高仓健最后的那段日子。高仓健的晚年,有两位朋友甚为亲密。一位是东京品川京急酒店地下一层一个小理发店的师傅。这么多年来,高仓健平时白天就在这家理发店的里间喝喝咖啡,这位师傅给高仓健理发五十多年,也是在最后时刻为数不多的守在高仓健身边的人。另一位则是来自上海的友人——在东京麻布十番经营餐馆的徐富造。

  叶千荣:刚才跟徐富造先生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徐富造说,两个月前,高仓健偷偷溜出医院,到他的店里,他给高仓健做了一个他喜欢的鱼翅,和高仓健最喜欢的小的锅贴。高仓健想要动筷子,最后还是没吃,对徐富造说,富造兄实在抱歉,吃不下去,没有食欲,但是他还是在走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把它包好,带走,说到医院吃。在前一阵还从医院给富造打电话说,真想再拍一部片子。

  事实上,高仓健去世一周后,日本共同社才发出这条速报,日本举国震惊。为什么高仓健去世的消息没有立刻被公布呢?叶千荣认为,这恰恰体现了高仓健的人生美学,就是静静地生活。

  叶千荣:他平时不接受记者的采访,不上电视,不参加社交,宁静地保持自己的孤独的美学,同时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又按照自己的人生美学为自己安排了一个离去,这种方式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愿,他的美学。

  从影50多年间,高仓健共出演200多部影视作品。除了《追捕》,中国观众熟悉的高仓健影片还包括《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2005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为高仓健量身打造影片《千里走单骑》。电影中,74岁高龄的高仓健用他精湛的演技,跨越国界,跨越语言,感动了所有观众。而在高仓健出演的众多作品中,还有一部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1999年在日本上映的电影《铁道员》,主演高仓健非常希望把这部影片介绍给中国观众,因此他找到了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表明心愿,希望《铁道员》能有中文的配音版。叶千荣讲述了他和高仓健的这次相遇。

  叶千荣:在东京品川的一家酒店里,高仓健特地包了一个个房间,我们初次见面,谈了整整一下午,谈的并不是电影、剧本和翻译的技术问题,他说了他对中国的感情。他告诉我,他的父亲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工作过,是一个煤矿的技术人员,自己到了这个年纪,开始更多地想到自己要做一些让父亲感到快慰的事情,于是在拍摄《铁道员》的时候,他在跟东映签合同当中,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把这部片子拍摄完毕之后,在中国的播放版权属于高仓健,然后他要把这部片子送给中国,同时要送给前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先生,他非常尊敬宋之光大使,他要把部片子亲自带到北京,放给宋大使看。

  《铁道员》电影讲述的是日本六十年代,发生在雪国北海道的故事。电影的主人公,名叫佐藤乙松,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虽然被称为“站长”,但是他底下一个手下都没有。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清扫车站内部,再加上原本站长应该做的工作,勤务内容十分琐碎。叶千荣说,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现代化的挽歌故事。

  叶千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年人不断地去大城市,这条铁路曾经给这个小村带来了繁荣,人们以为铁路通到这,这就会繁荣,没想到若干年后,才知道它是一条单向的铁路。

  高仓健告诉叶千荣,他希望能由《追捕》的配音演员——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毕克,来传递佐藤乙松的声音。

  叶千荣:可是去跟毕克老师提这个要求的时候,他已经卧病许久。他转告说他非常想做这件事情,但是恐怕不行,最后跟高仓健商量了以后,托了上海的另一位著名演员张名煜老师。片子配完了,在东映的小放映间看的时候,高仓健非常满意,他说他虽然听不懂,但是觉得非常贴切,叶千荣认为,《铁道员》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高仓健的人生美学和电影美学。李思默

文章关键词: 高仓健去世孤独美学叶千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