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钭江明专栏专题 >正文

徐迎美(《夏娃的诱惑》):夏娃的幸福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11:15 新浪娱乐

  五一放假没出门,也没有看电影,倒是追着看完了一部韩剧《夏娃的诱惑》。电视机成了我们新的上帝,不管有没有想看的节目,一家人非得打开电视机,对着它把频道换来换去,朝拜上几个钟头。在这种心不在焉的朝拜过程中,我看到了《夏娃的诱惑》。

  先看了两集的观感是,这个剧不好,人物太类型化。两个“夏娃”,一个善到极点,连名字都要叫做“甄善美”,让我觉得这部剧“欲显夏娃之善美而似伪”;另一个叫做徐
迎美,自私到极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有的人只是她的手段。然而说不好归说,假期里没有早起床的压力(凤凰台播这个剧,每晚10点半才开始),我就连着看了下来。也许是快到大结局,所有的情节线都交汇到一起,矛盾交织,有点惊心动魄的味道,越看越迷起来。

  恶夏娃徐迎美出身底层,因为这个,她祟尚恶的哲学,在名利与爱情两者之间,毅然选择前者,而后者亦沦为工具。而到最后这几集,情势急转,痴情情人为救徐迎美壮烈牺牲。恶夏娃恶如故,甚至变本加厉,更加言辞恶毒地攻击别人。但接着我们就明白,她已经改变,因为仇恨自己而疯狂自虐。别人指责她卑鄙无耻时,她感到的其实是沉痛的快感。

  这种人物在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他们是社会的弱者,遭遇不幸,从此坠入人性的深渊。但他们不会像卡夫卡那样变成甲壳虫默默地承受不幸然后屈辱地死去,他们要求他们本来应该得到的那一部分,而却得采取非道德或非法的手段,于是成为罪人。在这种时候批判社会当然是最恰当的,但仇恨有何助益?我之敬爱陀氏,则是因为他不仅局限于简单的社会批判,更延伸到自我救赎的领域进行痛苦的挖掘。作为被不公平的社会环境牺牲的个人,怎样符合道德地生活?对于柔软如蠕虫的个体来说,是多么难堪和痛苦的问题。陀氏最终似乎无力回答这个问题,他在《白痴》里让圣徒般地主人公梅诗金虚弱地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走开,是一种道德的死法。”

  徐迎美在自虐地痛苦中无意中看到了情人留下来的录像带,情人像圣徒一样预先原谅她的一切过失。于是对自己的仇恨忽然释解了,她终于开始痛哭,终于与别人握手言和,终于向失去儿子的母亲下跪。然后,自杀。

  又想起了张君,这个无恶不作的人甚至在法庭上也是趾高气扬,也许他有意激起周围人群的仇恨,其实是在自虐。疯狂地犯罪不是因为爱自己恰恰是因为恨自己。基督教强调临终忏悔,我想忏悔其实是与自己和世界的一种和解,只有有过这种和解,仇恨才可以真正的化解而不至于遗留人间。张君在死刑前,心里有没有产生某种真正的悔意?他是否仍在仇恨?他有太多仇恨的理由,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忍受过不公正,忍受过沉痛的打击。

  恶夏娃终于可以痛哭,而临死前的张君哭了吗?世界怎么了,它居然剥夺了一个人的泪水?《南方周末》在张君案后刊出的《张君案检讨》是我看到有关此案最好的深度报道。我尤其注意到两个陈述:类似的暴力犯罪多数集中在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边缘部落;另一句是:暴力越来越成为生活在底层的人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手段。

  韩剧里,恶夏娃哭泣着走向水深处的时候,自问道:“我可以原谅我自己了吗?”我重新想到《白痴》的那句话,现在,她悄悄地从我们身边走开了。电视剧接着演下去,有人结婚,有人享受爱情,有人准备去英国留学……生活如常,当那个人悄悄走了,与这个世界完成了和解,我们终究可以看到如往常一样幸福的图景。而没有泪水的张君死了,我觉得这个世界的幸福还是没有来临。钭江明/文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