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明骥,运筹帷幄的幕后英雄
2012年6月15日晚,明骥先生在台北内湖辞世,享年89岁——这条简单的新闻,却因恰逢台湾新电影三十周年,而变得特别起来。用吴念真的话来说,“我不敢说明总是新电影之父,但他绝对是催生者和呵护者”。换言之,如果没有明骥,新电影或许会推迟,或许当年的精英们很难集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侯孝贤还是杨德昌,或是其他诸多台湾电影中流砥柱,很多在今天看来是经典殿堂级作品的电影,都将不会存在。由这个层面上来看,将明骥称为新电影推手和奠基者,毫不为过。
文_落山风
“中影”的掌舵人
明骥1923年生于湖北竹溪,浓重湖北腔的普通话是他的一大标志,在2009年第46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以及现在能找到的极少数几段纪录片访问中,他都是乡音未改。1939年,明骥参加国民党青年军北上抗日。1949年去台湾后,一直在军队文宣部门工作。明骥一生不仅影响和推动了台湾电影的发展,更是赫赫有名的东欧问题专家。离开“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后,他曾在台湾文化大学担任多年的俄文教授,在俄文和东欧问题研究领域的影响不亚于电影。一生有两段甚至更多不同领域的辉煌,在新电影领域能够找到的例子,有小野、吴念真,最知名的当然还属张毅和杨惠珊。
当年“中影”是国民党党营文化机构,掌舵人几乎都是军人出身。明骥之前一任“中影”总经理梅长龄就是从隶属军队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后改名“汉威”,已消失)起步的。1972年,明骥担任“中影”的制片厂厂长,不仅修建现代化的外景基地电影城,还开办电影技术人才练习班培养摄影、录音、剪辑人才,如今为台湾电影创造与世界比肩水准的录音条件的录音大师杜笃之,获奖无数的大师级摄影师李屏宾和“台湾第一剪”廖庆松等,都是“中影”电影技术训练班的学员,他们同时也是新电影重要的幕后大将。
1978年,梅长龄调任“中视”总经理,副总明骥掌舵“中影”。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延续了梅长龄的政宣军教电影策略,但当时台湾电影市场已经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靠政府力量拍摄说教意味浓厚的政宣电影已经失去了市场。明骥当时非常支持李行的乡土电影,掀起蔚为风潮的“乡土电影”之风,其中就包括大获成功的《汪洋中的一条船》。
因为“中影”是一个庞大的体制内电影机构,运作几十年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传袭制,要想从学徒熬出头做导演,需要经历漫长数年的等待。进入1980年代,明骥开始调整策略,在海内外广招电影贤才,充实“中影”的前期策划、企宣等岗位。这个策略在当时来说,是一项极为大胆的用人制度。一切都因为“不改不行”,“中影”是当时台湾电影的龙头老大,掌握从电影生产到发行放映上下游全部生态链,但现实是,如果“中影”这个巨头不改革,就等于坐等灭亡。
“文人”的牵线者
如果没有明骥的引进新人策略,小野就不会和吴念真遇见。小野也许留在美国成为生物学家,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作家,可能就不会中途从美国辍学,被明骥请到“中影”担任企划部副理和企划组长,也就没有成为新电影核心人物的这段传奇的电影经历了。小野从电影转战电视后,曾经推动“台湾电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电视剧“年轻化”,这样的经历,几乎和他尊敬的“明总”当年的推新思路如出一辙。而“二毛”段锺沂则和兄弟段锺潭成立了滚石唱片(微博),开辟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新电影早期的很多电影配乐和主题曲,都出自滚石。由此可见,明骥慧眼识人才的超凡能力,以及对于台湾乃至华语影视及流行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同是新电影核心人物的吴念真,1979年为“中影”写作剧本《香火》,被明骥招至麾下担任编审。他觉得明骥和其他公营公司总经理最大的不同,就是给予新人最大的信任,也就是在明骥的“信任”之下,小野、吴念真、陶德辰、段锺沂等企划团队,才会大胆地另辟蹊径,企划出四段集锦电影《光阴的故事》,及至三段式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等片,开始台湾新电影的真正序幕。
“中影”虽是巨头,但并未一家独大,当时明骥向外寻求多种形式的合拍。比如《小毕的故事》便是“中影”与侯孝贤、陈坤(微博)厚等合组的万年青影业合作拍摄的。《儿子的大玩偶》是由“中影”旗下的三一公司拍摄。《海滩的一天》与香港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合作。明骥在推新人方面也颇为大胆,杨德昌、张毅、柯一正借由《光阴的故事》,万仁和曾壮祥借由《儿子的大玩偶》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亮相。
明骥担任总经理时已临近退休,他完全可以不用如此大刀阔斧改革,而可让自己安稳退休。吴念真在为明骥颁发第46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时致辞披露,《光阴的故事》当年都快要被禁掉了,明骥面对十多位对电影有生杀大权的官员也据理力争,他只是对新人们说“好电影慢慢拍,责任我来扛”,也正如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对明骥的评语,他是“台湾电影的拓荒者,并建构了台湾电影的崭新世代,缔造台湾新电影风潮,写下台湾电影新历史”。
与其说我们在纪念台湾新电影三十周年,不如说我们是在同样纪念明骥先生,谨以此文缅怀台湾电影人挚爱的“明老总”。
影评人评价
灰狼 (台湾电影研究者,时光网、腾讯专栏作者,影评人)
明骥:破旧立新、用人不疑,新电影运动的“总工程师 ”。
小野:幕后的天才军师,明骥的左膀右臂。
吴念真:笔杆子引导新电影,台湾第一编剧。
黄钟军 (电影学博士,影评人,专题研究台湾电影,曾为大陆赴台交换访问生)
明骥:台湾新电影之父,以个人的胆识与眼光打破台湾传统电影的桎梏,挖掘新人,并开创台湾新电影的影史纪录。
小野:从文学转向电影,是台湾新电影的幕后推手。
吴念真:台湾新电影发展的亲历者,台湾新电影的重要推手,并以编、导、演等多方面的才华参与了台湾电影几十年的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