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是谁?根据全球各大电影机构、报刊和网站权威评选的结果,是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他一生所拍的59部影片均为弥足珍贵的精品,以各种精巧的手法和充满悬念的影像揭示西方社会的暴力犯罪和西方人的恐惧心理,至今在“后‘9.11’”时代仍然被欧美电影人所仿效。
今年是“希区柯克年”,4月28日和8月13日是他冥辰32周年和诞辰113周年。英国国家档案馆修复了他早期的9部黙片;权威影刊《视与听》将他的《眩晕》选为“影史100部最佳影片”第1名;特别是10月20日公映《金发女郎》和11月23日公映的《希区柯克》,将缅怀这位大师的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
两部传纪片再现希氏
今年集中推出两部希氏作为导演角色的传记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电视电影《金发女郎》描写希氏“情迷”金发女星蒂比·赫德伦的故事:后者原是一名平面模特,金发碧眼、皓齿殷唇,被他从一个广告中发现,起用主演《群鸟》。拍片过程中,自称“禁欲主义者”的希氏却对她病态迷恋。由托比·琼斯饰演的他,因她(由北欧血统的金发美女西耶娜·米勒饰)的拒绝,而居然不加任何解释地用真鸟对她进行攻击,她被啄伤,得了焦虑症。
传纪片《希区柯克》由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饰希氏,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饰其妻艾尔玛。全片聚焦这对名导夫妇的微妙关系——他常常拈花惹草,而她曾是他多部影片的编剧,并对他十分忠诚,以及1960年拍《精神变态者》时由新一代金发女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原版女主演简纳特·李如何演绎淋浴被砍杀等经典片段。《精》女主角玛里恩偷了公司的款,逃入一家汽车旅馆,谁知那旅馆老板是精神变态者,偷窥她洗澡,最后猛砍她十二刀……这场戏的银幕时间为45秒,希区柯克却拍成40个镜头,亦即每个镜头1秒多一点。但他足足拍了7天,摄影机方位变换了60次。浴室遇害这场戏的视觉效果如此吓人,以至于当时许多女性观众看了后都不敢进浴室洗澡了。简纳特·李(也是金发女星)当年因此角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提名。而这次霍普金斯借助特效化妆变成了“希胖”。奥斯卡历来青睐传纪片,《希》是根据纪实文学作品《希区柯克与精神变态者》、《诞生记》改编的,而希氏本人又是英美电影人崇拜的偶像,所以该片及男女主演都被看好是第85届奥斯卡的热门之一。
“金发强迫症”源自童年
希氏电影的十大元素之一正是这种情结,亦称“金发强迫症”。他对冷艳金发女郎情有独钟,许多影片均由金发美女型明星主演。例如“美国时期”处女作《蝴蝶梦》,男主演劳伦斯·奥立佛推荐老婆费雯丽,但希区柯克不喜欢她的黑发,而起用当时不大有名的金发女星琼·芳登,加上她腼腆拘谨的表情,成功后又被希氏邀请主演《深闺疑云》,她将角色多疑惊恐的内心诠释得唯妙唯肖,结果摘取奥斯卡影后桂冠。再如格蕾丝·凯利,她外表清雅冷峻、内心激情似火,与希氏默契合作了《后窗》、《电话谋杀案》和《抓贼记》三部。希氏的电影观是“悬念主宰一切”,他认为接吻有“惊奇之吻”和“悬念之吻”,难怪他特别赞许凯利在《抓》片中的这样一段表演:冷若冰霜的她带着男友来到房门口,突然把红唇凑到他的嘴上。而缺少这种冷性感(如梦露)就没有悬念了。凯利嫁入王室后,希氏又特色到另一位金发“缪斯”——金·诺瓦克,她满头发亮的金发衬托一副如阿尔卑斯山冰冷的脸容,在《眩晕》里饰两个神秘女子,真是人尽其用。
希区柯克的金发美女情结源自童年时的经历:7岁时自家附近发生一起毒杀金发女的案件。他曾言:“金发女最适合被谋杀!殷红的血从雪白肌肤上流着,闪亮的金发衬着,多么美丽呀!”1926年第一部“希氏风格”影片《房客》,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正在尖叫的金发女头部特写。在西方银幕上,美女算作一种奇观,她们既是男性凝视的客体,又是女性宿命的具象。希氏迷恋金发女也隐藏着他个人极其强烈的欲念——对美女从控制到暴虐。
令观众与片中人物一样紧张
希氏电影的另外九大元素是悬念、窥视、性虐待、罪孽转移、婚姻危机、黑色幽默、线索道具、楼梯及阴影。由于以对潜意识、梦幻、原罪本能的描写特别多,对恋母情绪、嫉父情绪、犯罪情结的描写特别多,对施虐狂、受虐狂、恋尸癖的描写特别多,因此凶杀戏、追逐戏、灾难戏特别多,难怪人称希氏是“电影世界的弗洛伊德”。当然还有人称他是“影坛的莎士比亚”,新浪潮导演们更奉他的作品为“技巧百宝箱”,甚至某些非议者也同意封他为“世界电影第一技术专家”。
悬念是希氏所有电影技巧的核心,但说穿了就是预先把真相或答案或危险告诉观众,却通过反意念(如《西北偏北》的大白天在空地洒农药追杀)、虚拟的人物(如《眩晕》中的玛德琳)、偷窥(如《后窗》中瘫痪记者发现邻居杀人)、分镜头(如《美人计》结尾用4、5个镜头拍摄特工扶中毒女下楼)等叫观众同片中人物一样紧张不安。希氏经常用“麦格芬”(MacGuffin)这一独特的词来形容之:“什么是麦格芬?”“是捕捉那山上狮子用的装置!”“可那山上没有狮子呀。”原来麦格芬只是一种虚化的道具、人物或事件,如《美人计》中的铀粉、《蝴蝶梦》中的丽贝卡、《39级台阶》中的片名间偞组织等。按照希氏的解释,它实为“一种噱头,一种花招”,作为戏剧张力的元素,“剧中人拼命追寻之,而观众也满怀好奇心”。
“希胖”扮路人“点缀银幕”
希氏的表现欲实在太强,尽管其貌不扬,但常常在影片让自己矮胖的身影亮相,时而扮路人、房客、客户、听众、打电话者等,又时而出现在报纸上的减肥广告里。一般亮相的时间在片始不久(5分钟内),如《西北偏北》,或者剧情展开20分钟之后,如《后窗》。希氏自嘲这是“点缀银幕”,“后来为了过戏瘾,最后变成插科打浑的手法”。看他的电影时寻找他的身影也成了一种乐趣。
希区柯克和卓别林是公认的两位最杰出的电影大师,长期以来一直相提并伦。然而在当下反恐和金融危机时期,恐怖袭击、经济衰退、失业严重等使得西方民众焦虑又绝望,这种公共情绪亟需通过银幕上同样的“现实”之共鸣而得以宣泄舒解。而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恐怖片、实难片等恰恰具备了紧张、恐怖和惊吓这三种效果,暗合西方眼下的思潮。现代电影批评文化青睐于现实题材。《眩晕》胜出决非其运用移摄与变焦以制造眩晕效果,而是它更像一部当代题材电影,将西方人的情欲、恋物癖和喜好受虐等心理呈现得淋漓尽致,让现代西方观众找到了内心发泄的出口。
正如墨西奇著名导演吉·托罗所说:“希区柯克的天才不仅仅改变了电影,还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