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斯卡预测与中奖率
最佳影片我的预测
《芝加哥》:5
《纽约黑帮》:4
《时时刻刻》:3
《钢琴师》:2
《魔戒2:双塔奇兵》:1
中奖:《芝加哥》
中奖率:100%(估计也没人选其他的吧)
最佳导演我的预测:
马丁-西科塞斯(《纽约黑帮》):4
罗曼-波兰斯基(《钢琴师》):4
罗伯-马歇尔(《芝加哥》):3
斯蒂芬-戴德利(时时刻刻》):3
佩德罗-阿莫多瓦(《对她说》):3
中奖:罗曼-波兰斯基
中奖率:50%(虽然给罗曼-波兰斯基也是同样的第一高分,但总归跟马丁-西科塞斯并列,应该扣分)
最佳男主角我的预测
丹尼尔-戴-刘易斯(《纽约黑帮》):4
杰克-尼科尔森(《关于史密特》):4
迈克尔-凯恩(《沉静的美国人》):3
艾德林恩-布洛迪(《钢琴师》):2
尼古拉斯-凯奇(《改编剧本》):1
中奖:艾德林恩-布洛迪
中奖率:0%(这肯定算是一匹黑马)
最佳女主角我的预测
妮可-基德曼(《时时刻刻》):5
瑞妮-齐威格(《芝加哥》):4
朱丽安-摩尔(《远离天堂》:4
黛安-莲恩(《不忠》):3
中奖:妮可-基德曼
中奖率:100%(不奇怪)
最佳外语片我的预测
《英雄》(中国):4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墨西哥):3
《没有过去的男人》(芬兰):3
《无处为家》(德国):2
《祖斯与佐》(荷兰):1
中奖:《无处为家》(德国)
中奖率:0%(这其实是最难猜的奖项)公平和抱憾是一个承接关系,肯定的是,奥斯卡是公平的,甚至公平得都开始唱起了《国际歌》。对于罗曼-波兰斯基、宫崎峻的缺席表彰如果可以算是一种大度,那么奥斯卡放下面子做了自己该做的——表彰新人、批判战争、敞开国门,75岁的奥斯卡已经有足够的胆量敢做自己爱做的事。受自己影响,而不是受别人,这便是公平——公平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景的同情心
所谓冷门,其实都发生在《钢琴师》的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以及《无处为家》最佳外语片上,他们的共同点,除了主持人斯蒂夫-马丁调侃地称所有获奖影片的共同点是“都获得提名外”,还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反纳粹题材”的电影。
对于战争,罗曼-波兰斯基这个旧社会出生的孩子当然要比活在蜜糖里的斯皮尔伯格有感悟和发言权,所以没理由用《辛德勒名单》的猜想煽情去否定《钢琴师》的应景关怀。如果先入为主也是评判一部电影的出发点,那么每一部电影的拍摄都是为后继无人做准备。《无处为家》更是一部让人没有预料到的黑马,最佳外语片常常是黑马诞生的地方,而这惟一坚持“黑马”的奥斯卡奖项,正是奥斯卡最后精神的所在。如果说奥斯卡有什么可以值得让金球奖成为自己风向标的地方,那么这种坚持便是金球奖最应该学习的所在,金球奖能在1996年表彰《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在1999年表彰吉姆-凯瑞,却在2002年、2003年给我们一个又一个“伪奥斯卡标准定义”。金球奖在对奥斯卡的过分在意中渐渐沦丧了自己的责任,这是比风向标更让人悲哀的结果。
奥斯卡能在疲惫候选名单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这是奥斯卡的聪明,也是美国电影能主宰世界电影口味的原因。用表彰反纳粹题材电影来展示自己的反战立场,我但愿自己是在疑人偷鸡,但在颁奖现场雷鸣般的给反战宣言掌声之下,却是奥斯卡通过电影抒发自己的感情。
奥斯卡是一个电影政府,这是我2年前的观点,2年之后我依然坚信,这是一场美国人俯视和人文关怀的典礼。同情从来都不是一种平起平坐的态度,无论是“9-11”之后与白宫的高度一致还是美伊战争中对布什的“儿戏规劝”,它都在企图用大众化和道德化的要求来苛责自己。抛开表演和影片本身,我并不认为杰克-尼科尔森的新老人心态、丹尼尔-戴-刘易斯颠覆而轻狂的表演以及尼古拉斯-凯奇的猛醒之作就真比艾德林恩-布洛迪差,鼓励新人、对双影帝的谨慎以及对应景的反战立场其实都是这个年轻人有狂吻哈莉-贝瑞的诱因,奥斯卡选谁都没有罪过,只是看选谁能更能为自己赢得掌声。
麦卡锡主义的阴影没有给好莱坞留下阴影,挺战和反战的人坐在同一个柯达剧场里,反战的站起来鼓掌,挺战的坐下不说话,灯光熄灭之后,谁都要回家睡觉。关心环保和关心贫民的生死同样都是同情心泛滥的贵族游戏,自由只是对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有效。
三楼楼长和奥斯卡良民
不是《英雄》大张旗鼓的宣传和隆重的七人团,我们真会以为张艺谋像罗曼-波兰斯基一样在奥斯卡上玩消失游戏。因为在整个颁奖典礼的现场,没有一个镜头给了张艺谋。佩内德-阿莫多瓦坐在颁奖现场的角落里,《衰仔失乐园》的主创人员在他旁边,也许遥远的三楼坐着我们一直看不见的张艺谋。
关于奥斯卡,我接到最多的短信就是“《英雄》落选了,真高兴”。在美国《英雄》一直的冷遇和在国内由于嫉妒宣传让国人产生逆反心理,都让张艺谋骑虎难下。关于《英雄》的成功、失败、前途、里程碑,已经无须再说,只是中国电影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上的追求为何与中国足球队的追求一致?——给我一张门票,我就可以给你撑起一个地球。《英雄》和奥斯卡,最终还是国人自己的问题。被自己承认还是被别人承认,这是我们对奥斯卡和奥斯卡对我们的根本态度,如果我们能真正平静而不是强按住自己的心跳去放下随时随地的爱国主义,那我们的艺术、文化、体育,都可以上几个台阶。
也许张艺谋在三楼充当临时楼长,让前排的演员导演不要跟随反战的口号频繁起立让整个会场变成反战据点,我相信他有这样的组织能力,但我更相信,即使镜头一直没有对准张艺谋,这个将自己观点带到奥斯卡的男人,在听到《英雄》落败于无名对手手中之后,肯定会礼节性地对方掌声,就像一直在等待中的马丁-西科塞斯——奥斯卡将最佳导演给了一个曾伤害自己国人的外国人,却拒绝了一个奥斯卡良民。
其实,《英雄》对美国而言就像《祖斯与佐》对中国而言一样让人陌生。
第75届奥斯卡备忘单词
米拉麦克斯(再次证明了这个指哪打哪的公司,是美国电影的新航标)
反战(反政府还是反国际,奥斯卡总是能找到自己最讨巧的伪装色)
非美(角落里乐颠颠的外国人说明了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奥斯卡的伪装色都将引诱世界的电影人)
缺席(对于罗曼-波兰斯基、宫崎峻、卡罗林-林克获重奖人缺席的宽容。心中有“卡”,处处有“卡”。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将是否到场领奖当成要挟的砝码)。新浪特约撰稿/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