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9日晚十点,最后一声礼炮在宁夏银川的夜空中绽放之后,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正式闭幕。
我在广场上通过电子屏幕收看颁奖现场的人群中,直播比实际颁奖礼要晚一个小时,我已在现场见证刘烨称帝、郑振瑶夺后的光荣一刻,而人们还在为谁将成为影帝影后众说纷纭。
一张张陌生的脸上,他们的表情随着颁奖结果而变化,有焦急、喜悦、激动、不解与失望,还有为能目睹这桩盛事而快乐的单纯的笑。
鲜活的表情、质朴的情感让身在其中的我深为感动,尽管之前在颁奖现场,主持人倪萍用她特有的方式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企图让人落泪的瞬间,广场上的人们用他们对于电影发自内心、纯粹的感情征服了我,而这正是长达5天的电影节最大的缺失。
先来说说电影。
20部国产参展电影,我看到了配合时代形势的应景之作、形式大于内容的浮夸之作、明星云集却不知所云的奢华之作,真正触及灵魂、表现出创作者对于生命、人性有他独特观照的平实作品少之又少。这里不得不提《冬至》和《可可西里》,难得的好作品,两位年轻的男导演,难得的克制,他们不企图讨好观众、不企图教育观众,他们的电影里,是对生命最真实的表达与尊重。
5部港台影片,除了杜琪峰导演的《PTU》,其他四部无论从创作者名气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无法代表现在港台电影的趋势与水准。而且,事实上,杜琪峰的《PTU》也只是香港电影里非常独特的一部,真正具有香港特色的影片,应该是那些洋溢着“草根文化”的电影,如《大丈夫》或者《六壮士》,可惜它们都未能被电影节选片者看中。
至于12部国际影展的参展影片,《无人地带》、《醉画仙》、《儿子的房间》都不错,其他乏善可陈。“老、旧、偏”三个字可以全盘概括。我对选片者对国际电影形势究竟是否了解产生了怀疑。
再来说说影星。
如往届一样,白发苍苍的老电影人始终活跃在电影节的最前线,而年轻电影人只在红地毯与现场惊鸿一现,数量也相当可怜。是年轻人放弃了电影节还是电影节放弃了年轻人?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接受某报采访时,点出了问题所在,“现在中国电影家协会5000多人,大部分是离退休干部,年龄偏大”。
当电影的话语权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指望反映当下年轻人状态的电影能获得承认?电影人都说羡慕韩国电影在近些年的成就,他们的成功是以重视年轻电影人的创作力为前提的,这届金鸡推举刘烨、章子怡成为影帝影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年轻电影人处境尴尬的问题。(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