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相声爱好者,打小就说过相声。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学期我要表演一次,从抄本子到改编到原创,从怯场到嬉皮笑脸到游刃有余,从主旋律到双簧到相声小品……我一直站在右边,负责逗哏、编剧、艺术指导、道具……这么说是夸张了,其实每次只有一千来人看而已,但大家只是笑,却没有人加凳子,更没有同学或者老师要求我俩返场,这样看来,比比郭大师,我是绝对不值一提的。
但问题不是这,郭大师为什么这么火?
相声究竟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清楚,首先必须定性,给相声定性。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我们还不可能让相声跟古典音乐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以西装卷发之势乱伦而混淆视听,博伪风雅之士几许赞誉,除非是喝高了,或者被无比强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作为一种生于民间,长于街头的草根文化娱乐形式,在娱乐形式层出不穷的今天,相声的口语文学化、低成本等传播与发展优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劣势,直接影响着它的生存。在大牌相声艺人全部被主流文化收编后,从创作到表演,相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渐渐枯萎,变得机械、讨巧,虽然百姓看春晚还是喜欢语言类节目,但大家也都知道,比起小品,相声是何等的尴尬。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本属于草根的相声在混大了之后非要去抢一个名份,而即便是获得了名份为什么分要以此为基石,那么快地遗忘并且最终放弃它的根源。一种艺术形式终究因为其产业化的失败而青黄不接,又没有受到必要的保护,如果它灭亡了,那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这当然跟观众没关系,你永远都不能指望掏钱的人比收钱的人有更高深的觉悟和想象力,因为你卖得不仅仅是产品或许还有服务。那么为什么在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相声会呈现出如此的疲软和无力,选题上单一,表演上机械。相声总被称为是语言艺术,语言肯定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也就是说语言本身属于大众,来源于生活。OK,那么10年来究竟有多少相声是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来源于百姓生活呢?你的相声是说给谁听的,是说给领导的还是说给导演的,是说给中产阶级的还是说给市井百姓的?
所以,我喜欢称郭德纲为郭大师。以前也有不少的大师,他们有的姓候,有的姓马,生在相似的时期,拥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掌握着不同的地域语言,但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讽刺,就是把百姓身边的小事提炼成一个个可爱的包袱,通过比喻、反讽、夸张、媚笑、煽情,或单口、或对口、或群口,或化装、或双簧,或剧场、或晚会,甚至田间地头。那可能是相声在中国的黄金时期,它得利于百姓文化生活形式的单一,它以自身无穷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取悦百姓,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非教条地感化大众,而更重要的是一切素材全部来自我们生活的琐碎。荤得有尺度,搞得有深度,不像现在的相声,借尸还魂又意识形态,明明与大众的口味错了位,还要强加统一战线,流行词汇与事件生硬切入,让人倍生反感,20年来,那几张驰骋晚会舞台的旧貌,再怎么努力也换不来相声于当下时代的新颜。
这个时候,必须有救世主出现。在所有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昨天还陌生的名字,顷刻让所有人折了腰。如果不是被文革吓傻了就是那个时期的电影看得太多,要么就是上学时学得太优秀,一个人要从平民走到所谓的神坛时,我们首先要考核的不是其在专业领域的业务水准,而是此人的出身。为什么现在那么多遗老遗少在面对郭大师的迅速走红这个事上都要积极地去扮演卫士道,都以为自己一不小心就逮住了本世纪最大的一个跳梁小丑,是他们自己脑子有幻觉还是原本他们就属于幻觉的一代?
很明显,在戴有色眼镜的人看来,郭德纲属于“黑五类”,没有革命的红根,祖上没有名扬在外的老艺人,而且还不是某某大师的学子学徒,没有靠山的郭德纲竟被某些媒体称为中国相声的救星,那还了解!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个“外族”苦鬼,街头把势混到今天这位置,观者红眼病不犯可真是不可能。我们知道击败一个所谓的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绅士地在专业领域内打倒他,但受众群体真的是不一样,不好找标准。您是让大牌们学着他们祖师爷的神情重新回到剧场甚至街头,还是在审查几遍郭大师的本子后接着叮嘱他表演时千万不要太狠再请他上春节晚会去逗?说是PK,却无中生有。
地球人都知道,这几年来蹿红的相声艺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是有自己的硬伤,你可以说曾经的奇志大兵世俗贫瘠,就像现在说郭德纲那样,甚至扯远点,扯到东北二人转身上也一样适用。虽然这些人也在选择不用的路,有的急于被收编,被扩充到正规军里然后带着奔小康的笑容出现。但也请各位老大们研究研究相声,研究研究你们的工作,那是手艺也是艺术,是吃饭的本钱也是文化的传承,你不珍惜,或者说后天天赋不足,干吗还要把持话语权,利己排外?
中国人一直都是需要幽默感支撑的。我们花了20年时间学习西方人如何进行发泄消费,选择摇滚乐,选择蹦极,选择一夜情,选择恐怖片,选择快餐……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保守但有章有法,含蓄却充满了情绪化的可能。经济的飞速发展终于会引起新的思考,关于回归与民族劣根性的新定义,关于情结与民族自豪感的延伸,关于博大的中式哲学新说,关于人性与集体主义精神变异。然后重新穿起唐装,重新走进茶馆和小剧场,唯一不同的是,可以去看音乐剧、话剧、歌剧;可以进酒吧进体育场;可以去拜体育明星拜娱乐明星;可以去捧文化名人或者是跳梁小丑……
我们喜欢郭德纲,看中的就是他一身的朴实,语言的诙谐;欣赏的就是他着眼于身边眺望于全局。郭被神话,是沾了超女的福,但根源不在这,而是他本身的智慧与技巧。
我喜欢郭德纲,喜欢他的相声,因为它不华丽并且不油腻。他在思考,并且在行动,他知道百姓喜欢什么,他更知道以怎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睿智,更可贵的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没有谁能一直红下去,在你红的时候,你能表里如一,才是最关键的。
很多东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草根着来就还是得草根着走,这是宿命吗?文/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