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晋亚/文
“医生得病,你又不是第一个”,刘青云[微博]在《暴疯语》中的这句台词,已经基本概括了《暴疯语》的故事:一个精神科医生如果是个潜在的精神病患者,他为何发病,又如何自救?
精神病的故事早已不新鲜,好莱坞玩了几十年的题材;本片监制尔冬升也坦言,30年前他导演的《癫佬正传》也是关注精神病,所以最初接到《暴疯语》的剧本,他是拒绝的。不过尔冬升既然愿意再接此题材,想必是因为此片加特效。加完特效后,很酷很炫,获得了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4项提名。那么,本片的“特效”究竟是什么?双雄对决,黄晓明[微博]以“全香港都知道我疯了”的咆哮派演技,对阵刘青云“这其实只是个伦理故事”的内敛派演技,成为《暴疯语》的最大亮点。
黄晓明篇:咆哮演技后程发力 药不能停啊
从全上海滩都知道的霸道枭雄变为全香港都知道的精神病院霸道院长,黄晓明需要的只是收起胸肌,戴上眼镜,穿起白大褂。坐拥无敌海景精神病院,黄晓明的出场就是酷炫狂狷的;之后去病房看望刚刚过世的恩师,导演选择了仰拍镜头,黄晓明呈现的依旧是“我很帅”的标准表情。看着教主又拿一贯的演戏方式和刘青云对戏,实在让人暗暗捏一把汗,不由地想象如果这个角色换成吴彦祖[微博]来演,可能是另外一番光景。
不过在电影的后半程,当黄晓明从霸道院长变为精神病发病者,观众终于不用担心教主的演技被碾压了。虽然走的是夸张咆哮路线,但是有很多小细节微表情都可看出教主的确进入了精神病人的状态,比如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和刘青云争论精神病人究竟能不能知道自己有病没病、似笑非笑地告诉刘青云“我没疯”、痛苦地在镜子前撕去孕妇的照片,这几场展现人物精神状态转变的重头戏,黄晓明都完成得不错。
影片的后半程都在一个巨大的密室工作间里拍摄,密室为影片营造了惊悚氛围,却也让黄晓明在拍摄时把自己逼出了躁郁症。尔冬升导演去片场时看到黄晓明的这个状态,还鼓励他“这就对了,你入戏了”。
把自己逼成躁郁症的黄晓明的确很敬业,演得也不错,但是咆哮派的表演方法与《暴疯语》本身的气质却并不完全契合,与不显山露水的刘青云也不在一个表演频道上,使这场双雄对决生出了莫名其妙的喜感。当黄晓明不断逼迫刘青云“你该吃药”时,营造出一种啼笑皆非的荒诞感,每每教主说出此句台词,影院都爆发阵阵笑声。
刘青云篇:这不是烧脑片 这只是一个伦理故事
“什么叫脑洞大开”,在接受小浪的专访时,刘青云曾指着海报上的这个宣传词询问。一方面,来自香港的刘青云并不了解烧脑片的这种说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并未从烧脑的角度去理解《暴疯语》。从影片的主线来看,黄晓明才是男一号,成长经历完整,发疯和被治愈的过程清晰呈现,甚至影片后半程的刘青云都是黄晓明臆想出来的。而刘青云的发疯只存在于影片的前十分钟,他被治愈的过程只以“三年后”三个字草草带过,之后他的故事,其实都只是为推进黄晓明那一条线的进展。
为什么影帝刘青云愿意演这个相对来说发挥空间更少的角色?他告诉我们,之所以接下此片,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伦理故事,而他想演的,也正是一个已经被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刘青云这部分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个人,也关于社会的伤感的伦理故事。从个人角度来看,刘青云扮演的范国生经历了丧子,又因为工作压力而崩溃,急性精神分裂病发而亲手杀了太太,被治愈后,他无法释怀。而他的岳母也以跟踪纠缠的方式在精神上折磨他,并且欺骗他女儿在被杀时怀有身孕,让范国生更加无法原谅自己。而被放出精神病院的范国生必须重新适应社会,但是他却发现无法再度融入社会。刘青云坦言:“这种事不单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也不是单纯发生在一个电影里面,而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有”。《暴疯语》以真实性打动了刘青云,这种真实其实是导演李光耀多年看报纸,关注相关病例,而最终达到的状态。
在关注现代人的压力之外,导演也在探讨一种社会层面的关于精神病人的伦理。影片一开头,周明杰医生建议让范国生出院,因为他已经治好,但其他医生却表示范国生是杀人犯,这么快放了他会导致舆论压力。导演李光耀表示:“我一直关注新闻,比如精神病人他去杀了人,但是法律不会判他偿命,而是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但是接下来呢,他是不是可以治好,是不是能够回到社会”,放与不放,这是影片讨论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精神病人如何证明自己被治好,如何让社会对自己重拾信心?《暴疯语》里,主治医生周明杰都对范国生没有信心,范国生最终纠结的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你的幻想里是这么一个人”“从我杀了老婆开始,我的人生已经完了,事实怎样不重要,没人会相信我们的”。
影片最末,引用了1860年的一个精神病病患者的话:“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得更罪恶和丢脸”。导演李光耀可谓关爱精神病成长协会会长,在悬疑片的外衣下,他从个体和社会层面探讨精神病,让影片不失人文关怀。
剧情篇:谜底过早被揭晓 还好有两个反转
跟精神病有关的电影,一般都简单不了,层层解疑,不断反转,难分真假虚实的镜头为观众营造最刺激的观影体验。当然,这一切考验编剧编故事的能力,也考验导演说故事的方式。《暴疯语》好在没有小看观众的智商,剧情没有逻辑问题,故事也能自圆其说,但却没有制造出观影快感。究其原因,首先是故事太简单,主演只有两个,刘青云还是已经治愈的正常人,故事再曲折也不过就是黄晓明一个人在治疗与反治疗中纠结。
黄晓明饰演的周明杰,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角色。小时候经历过妈妈的发疯,亲眼看到妈妈跳楼;长大后担心精神病会遗传,不敢要孩子;做了精神病医生后,怕被发现自己有精神病家族史,事业被断送;当了院长后,怕别人觊觎自己的位置。这些信息,以一种平淡的方式铺陈,再加上黄晓明夸张的表演,让全片在半程就露了底牌,即便是不常看电影的观众也能猜测到剧情走向。
影片缺乏有效的情节去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感,却多了一些喧宾夺主的处理。比如鲍起静为此片贡献的恐怖感实属鸡肋,恐怖的音乐搭配上惊悚的表情让人走出影院还不能忘怀,但也难免要问一声,这一惊一乍到底为了什么,真正的悬念惊悚不是这么玩的。
虽然剧情的大体走向容易猜到,但最终安排的两个小反转还是值得一赞。密室的戏码可以设定为黄晓明真的囚禁了刘青云,也可以设定为黄晓明臆想出一个刘青云,潜意识却在治疗自己,这个答案还真得看到最后才能知道。此外,天台上的瘾君子究竟是谁所杀,其实影片早已埋下伏笔,但第一遍观影却极易忽略细节。这个小反转很精彩,脑洞大开的人甚至可以以此为基础,写出一个黄晓明黑化的续集来。
(杨晋亚/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