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
陈道明无疑是国内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与那些绣花枕头的“偶像派”或半路出家的“本色派”演员相比,陈道明的演技实力和文学功底都远远强于前两者。此外,他特立独行的性格,也不是那些平庸之辈所能模仿的。
但是,当陈道明与梁朝伟同时出现在“英雄”的舞台上时,他的光芒则被香港的大明星遮挡了。其实,并非梁朝伟的综合素质比陈道明怎么高,可从商业的角度上评判,梁朝伟比陈道明有更多的卖点。而卖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是无法回避的。
如果拿四次成为金像奖影帝的梁朝伟为例,或许还没有太大的说服力,那么以韩国某个新秀来与陈道明相比,显然更能说明商业化的作用了。
陈道明的忿忿不平可以理解,但这不能简单归咎于什么“哈日”或“哈韩”的民族感情的问题。撇开韩国新秀,干脆拿中国的“小燕子”为例,一夜成名的赵薇,其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远不是早已功成名就的陈道明可以追赶的。但这能认为陈道明的实力不如赵薇吗?表演艺术在中国可以说是处于顶级水平的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们,现在的出场费肯定低于陆毅、赵薇一类新星、新秀。
陈道明对于“居然让一个韩国演员来演八路军”表示惊奇。其实,既然美国人能演俄国的安娜.卡列尼娜、苏联人演德国的希特勒,中国人演日本的鸠山,生活背景差异极大的张国荣演《红色恋人》,韩国人怎么就不能演中国的八路军呢?
八路军,是一个数十万之众的军队,谁能说就非得永远是一副严肃庄重、不苟言笑、勇敢善战、吃苦耐劳的艺术形象?过去,银幕上“塑造”的角色,如同模具凹出来的零部件那样千人一面。于是,在我们思维的深处,也就先入为主地误以为那就是正宗的、标准的“典型人物”。肖洛霍夫笔下的白匪哥萨克在《静静的顿河》沿岸原来可以这样表现和描写,为什么我们笔下的八路军就得千篇一律沿袭陈旧的模式呢?
假如以这样的理由反对韩国或日本演员饰演中国的正面人物,显然难以令人信服。但是,陈道明指出影视剧存在的“哈韩、哈日”心态,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东邻的两个国家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对于尚处发展中阶段的我国难免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自卑心理。既然经济建设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得不优惠某些外商企业,那么国民的心态也就势必产生留下相应的痕迹。
美国仪仗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世界推进自己的文化,日本与韩国也不会再甘于曾经的附属地位,向我们、还不仅我们蚕食是必然的。倘使我们保持足够的自信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的影视剧就绝对不会以能拉来他们的演员为荣。我们有过沾沾自喜地炫耀说:“我们重金聘请了印度支那的演员!”这样的时候吗?
现阶段,让一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民营影视投资人承担起“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重担,显然不太现实。而等到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变得不再“哈韩、哈日”时,恐怕民族感情上又难以忍受。
作为有思想的演员,陈道明的忧虑难能可贵。但是指望“我们那些伟大的导演和伟大的制作人”,在日韩面前表现出自尊和自信,或许在短时间内,还只能停留在指望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