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之后能否诞生自己的大片?
伊夫
对于导演和投资人来说,国家广电总局将在近期出台新的电影属地审查制度的消息,无于从天上掉下来一张大馅饼!
多年来,电影界人士在各种场合上抱怨现行电影审查存在的种种弊端,过于苛刻已是其次,最让他们“心里没底”的是:当前电影的审查标准无法可依、随意性太强,使大家都有不知所措的恐惧,总“担心影片是否会被枪毙”,这样“瞎子摸象”般的茫然,连世界知名的演员巩俐也“心里没底紧张的了不得。”更何况一般电影界的从业者了。
两年前,全国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巩俐率先向电影审查制度“讨说法”,很快唤起了冯骥才和于洋等文艺界人士的同感,许多委员随即签名支持。演员、剧作家和导演们的发言,反映了广大电影界人士的心声。趋于一致的认识是——如果电影审查的尺度不明朗,势必影响对电影事业的投资,扼杀电影艺术和活力和迫使更多的影片私下送出国外参赛。
按理说,如此严格的审查制度,理应使中国电影精益求精,起码杜绝了滥竽充数的垃圾片。但奇怪的是,看似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却导致每年生产大批电影垃圾。更为荒唐的是,导演满天下,似乎只要有钱,什么人都可以拍电影,成为导演,哪怕他拍得很烂很糟。
在包括传媒等大多数领域都急剧改革的今天,中国电影却依然沿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老路艰难地蹒跚。区区十部大片就能将岌岌可危的市场打得落花流水,本身已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加入WTO后的中国,各种“保护”的壁垒终将逐步被打破,继续沿袭保守而滞后的电影审查制度,只能深陷在“群狼”的围攻之中。
鉴于我国长期注重强调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电影审查制度势必担负着控制社会意识形态导向的重大责任。因此,即将出台的新的电影属地审查制度,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电影审批权力的即将下放,标志着中国电影改革迈出的最关键、最具实质意义的一步;意味着中国电影改革的手术刀已开始伸向中国电影管理体制最要害的部位。
曾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罗斯,在经历了十年的低谷挣扎后,今天缓慢却坚定地重新踏上复兴之路。松绑之后,亟待振兴的中国电影,能否抓住有利时机,早日拍摄出抗衡所谓“大片”的国产大片?因对国产电影失望连电影院也敬而远之的广大电影观众,能否满怀激情地重返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