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榜到现在已经有4岁了,我是从它2岁的时候接触他的。记得那一年,因为种种工作做得不力,它得罪了不少媒体,第二天便遭到了从主流媒体到外地小报一致的负面报道,可以说恶评如潮。当时的《信报》还不是日报,因此还没有来得及发表报道,这便成了风云榜的救星。记者和报社的其他同事都接到不少说情的电话,从各合作单位到光线老总,都请求《信报》不要再批评风云榜,在请示领导之后,记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报道,指出:风云榜还是一个2岁的孩子,应该允许它有种种不足,相信它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
如今一晃又过了2年,4岁的风云榜果然成熟了许多,它找到了大的冠名赞助商——百事,它请来了100名业内人士做评委,它学会了标榜自己在颁奖礼现场才揭晓奖项,说自己的奖项决不是洽谈出来的,它也学会了制造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利用媒体炒作自己……风云榜真的成熟了,如果说它在2岁时的那些不成熟的缺陷还可以让我笑笑,表示理解跟谅解,那么现在它“成熟”的表现,就只能让我觉得有些厌恶。
我以为,一个颁奖礼的成熟应该是诚恳的,旨在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可是我在风云榜的身上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创造力和推动力。在娱乐界,一个公正的奖项首先就根本不应该有冠名,其次也根本不应该由一家传媒作为主办机构,仅此两项就足以决定了风云榜的不公正性。而且唱片公司针对颁奖礼进行一些公关活动,本来无可厚非,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工作之一,要是颁奖礼真的公正,就应该在颁奖前夕拒绝与唱片公司有某些接触,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而不应该一方面与唱片公司“把酒言欢”,另一方面通过种种渠道向传媒透露所谓“内幕”,而主办方颁奖礼现场对唱片公司代表的冷嘲热讽已经将主办方的“司马昭之心”暴露无遗。最后那一句“我们的奖不是洽谈出来的”,反而招致了现场很多记者嗤之以鼻的声音,更是足以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部分媒体的眼睛更是揉不进沙子,风云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大家心照不宣,也不希望总是被利用。
昨日从深圳回京,正好赶上沙尘天气,记者不禁感叹风云榜真是“呼风唤云”的,可惜没有真正推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诚意。昨天在回京路上,好多同行都抱怨说:“以后再也不参加这个活动了。”记者也希望,风再起时,但愿我可以拒绝再玩。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