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已于日前揭晓。如果说今年的百花奖评选结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下某些电影观众的喜好,那么由专家拍板的金鸡奖则越来越有点“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味道。
从中国电影家协会1980年创办该奖至今,屈指算来,金鸡已“长鸣”了18年,尽管电影界的权威专家一开始就信誓旦旦地要把它办成“中国的奥斯卡”,近年来更是在评奖程
度上进一步向后者看齐(即先公布提名名单,然后采取在领奖典礼上现场揭晓的方式来吊起演员和观众的胃口,以期增加卖点)。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圈内外人士对金鸡奖的热情不仅未见高涨,反倒是日趋冷漠。相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对奥斯卡获奖电影的如数家珍,我们自个儿出产的“金鸡”却怎么也让人提不起兴趣。同样是专家评奖,二者的反差竟是如此之大!至于这两点究竟有哪些明星捧走了金鸡影帝、影后的桂冠,什么片子中大奖,恐怕更没多少人能道出个丑寅卯……
当然,“金鸡”备受冷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电影市场大气候不好,再比如说近些年国产片佳作乏善可陈。关于这些已有诸多人士发表过宏篇大论,在这里也就不想多费口舌了,但我总觉得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我们的专家评委在评审观念上越来越保守、陈旧,导致不少获奖影片与大众普遍的审美心理发生严重错位:专家叫好的,老百姓未必买帐;老百姓趋之若鹜的,专家又难以认同。远的不讲,就拿今年刚刚在金鸡奖评选中独占鳌头的几部片子:《安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黑眼睛》,有几部是老百姓真正耳熟能详的?恐怕有的获奖作品甭说看过,连故事情节都没几个人知道。试想这样闭门造车评出来的“最佳”又有多少权威性呢?相反,去年在电影市场创下票房最高纪录并引起社会广泛争论的张艺谋执导的《有话好好说》,却连个单项奖都没份儿。这种与大众审美情趣相距甚远的评奖又能引起多少人关注呢?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慨叹:金鸡奖真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初发表在1998年11月《北京晨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