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联合定为世界“水日”。
这一天,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和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首届香港影视娱乐博览开幕。开幕式盛大而星光熠熠,不在话下。
“水为财”--“水”在粤语中也指为钱、为财。香港人都这么说。香港在“水日”
这天举办这个娱乐至上的博览会,为求“水”。这兴许只是凑巧。但是,就算没有在现场目睹这个开幕盛况,通过平面传媒或电子传媒报道,人们至少会感到有些好奇:不过是一个博览会而已,又不是奥斯卡在港举行,港人为此是否有点儿太兴师动众了?
问得好。
近年香港电影业急速下滑,从票房到制作量,都是如此。有香港圈内人估计,今年香港电影制作数大概只有30多部。这使人听了会倒吸一口凉气--没有搞错吧?如是,这将是港产片一个史无前例的最惨淡的数字。
去年香港中外影片票房是15亿港元。这个数字刚好与内地去年票房一样。这本来很值得自豪嘛:区区680万人口的香港与13亿这个庞大数字人口的内地电影票房竟然一样。然而,如果知道这15亿里只有2、3亿是属于港产片时,那就是港产片的悲哀。外片票房高于港产片票房是近几年的事,以往,都是“东风压倒西风”,具体地说就是港产片压倒好莱坞片。过去三四年,在香港影人强烈诉求下,在前任特首董建华亲自关注下,DVD非法盗版已受到较大程度遏制。如今,香港电影又要面对新问题,高新科技高速发展,各种新的非法下载或传播令票房大幅下滑、版权遭受侵犯等,严重地直接影响电影票工业。如电影公司倒闭、再没有投资人会投资拍片、银行拒绝向电影业融资、电影人大量失业或被迫转行等等。今年年初,由影圈人士推举由数人组成"危机应变小组",专门处理一旦遇影片到遭非法下载或传播时如何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并与警方合作;前不久,香港影人又打算集体上街游行,强烈要求政府加大力度打击种种非法下载和非法电子传播……
所以,这个看似本来无需如此大阵容的开幕“秀”,却分明很吸引眼球地上演了。别以为明星们不是袒胸露背就是衣香鬓影的,为的就是要通过这次全体影人集体行动,尽可能表现出一种同“仇”敌慨的团结,让政府和相关人士知道并近距离地嗅到、触摸到和感觉到香港电影人的“求战”决心,甚至有点像“哀兵上阵”的意味了,像是一次“特攻”总动员。这完全是一种暗地里使劲摆出另一种姿态的“软性示威”。
当然,到底是不是"示威"是次要,当成龙、张曼玉等特地从外地飞回港出席这个“派对”,它传达给人们的讯息是要表达香港影人对香港电影追求并可恢复至像回到1980年代那个“黄金十年”是充满信心、热心和决心的。
老实说,这很能让人动容。香港电影人是可爱的,香港人是可爱的。
不过,一个“秀”就能挽救危机濒临的香港电影?一个"派对"就可以让香港电影起死回生?当然不。激情过后,冷静下来,人们就应当仔细去思量:如何控制作成本?如何让港片有更多的新鲜感?如何保证港产片有一个恒久的高质素水平?如何方可开拓一个更大的市场?如何才能让观众更多地回到电影院内?等等、等等,都有是需要详加民考和采取实际行动的。
此外,应当注意到,最近香港电影业很喜欢提及一个新名词,叫做“创意工业”。将电影纳入创意工业,无可厚非。电影本身是靠创意发展才可生存下去的。香港特区政府已决定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鼓励创意工业。创意工业也包括了设计、广告、动漫、电子软件和电影等在内。故此,这个成为香港影人最近频频提及的关键词背后,也望香港电影人别以为有了创意工业这个政策晃子就可获得种种优惠甚或有人打救便万事大吉,于是就放松了原本需要付出的代价。否则,香港电影再做多少“秀”也是没用的。
“没有一个黑夜是24小时的”--应当坚信。
列孚(香港/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