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新闻出身,而且真正在媒体中工作许久。虽然后来改学电影,却一直与媒体维持密切关系。但是,从我大学时代至今,媒体的规范和伦理概念改变甚多,最明显的,是新闻竞争代替了新闻道德,影响最深的首推娱乐业。
从八卦新闻兴起之后,明星的生活言行点点滴滴被放大镜放大数百倍严苛检查。公众人物本来就难免成为社会的茶余饭后焦点,但现在媒体的很多采访行为与我所学的新闻伦理
大相径庭。
有一回,台湾某发行公司请了张曼玉的法国丈夫来台宣传他所导的电影。当时,他俩刚刚结婚,正是媒体追逐的焦点,由于人是我请来的,所有媒体拼命想从我这里探听他们的行程,即使一再解释他俩不希望焦点放在张曼玉身上,媒体仍费尽心思。
有一位记者非常勤劳,他算准可能的时间,每天大清早便以守株待兔的心情去机场等候。终于等到了张曼玉,他的摄影记者因与机场人员熟识,竟趴在海关官员背后拍照,使得张小姐勃然大怒。后来,我们费了许多唇舌,才缓和了两人的紧张关系。
另一次,张艺谋到台湾访问,想见一下侯孝贤老友。记者们都非常高兴,想要海峡两岸两大导演配合拍一张相见欢。不料,侯导演很不希望友谊活动变成媒体宣传,强烈要求只和老友单纯吃饭聊聊天。居间联络的我,被记者连环电话困扰,侯导演不断改变会面地点,也使整段经历宛如间谍片一般。
我告诉一位记者,你别让我为难了,我真的没法告诉你聚会的餐厅。
这位记者说,你别为难,我们会雇飞车追你们的车,是跟踪,不是你泄露的。我说别别别,千万别造成交通事故,何苦呢!
好说歹说,记者终于愿意尊重这个难得的聚会。可是一位被说服没用,还有其他各显灵通的大军。结果吃饭的每位朋友都不停地接电话,一会儿林强,一会儿高捷,一会儿制片阿东。这个饭局很“流动”。我接到挺好笑的一通电话:“焦老师,我知道你不方便说话,你只要回答我,是或不是。导演们握手了吗?侯导演送张艺谋槟榔了吗?”
我说了两个“是”字,第二天报纸出了一个大专版,内容是侯导演和张导演见面十分熟络,先握了手,互相叙旧,侯导也赠送了槟榔,宾主相见甚欢云云。添枝添叶如临现场,使我目瞪口呆。
另有一次,台湾某导演出了一桩绯闻,记者竟然向我查询,我正巧在开会,助理告诉了记者我不方便出来接电话。可是第二天,新闻登出,竟是焦雄屏拒绝对此事做评论,“可是据悉,她认为是政治事件。”
未访问到采访对象,竟能捕风捉影,自己编造,这绝对是我们当年学新闻的首要大忌。
可是八卦风泛滥,当今没有人再谈新闻原则。这风气也从香港台湾吹到了内地,我最近接连遇到几次不甚愉快的媒体事件,不禁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