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记者 曹军) 央视年度大戏《玉碎》在一套黄金时段已播出四天,短短八集看下来,许多观众已“深陷”其中。记者采访了一批热衷该剧的观众,总结出《玉碎》四大看点。
民族情结挥之不去
一位年轻观众直言不讳: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怀,这部戏吸引自己的,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随着剧情的展开,日本人小野如幽灵一般追逐着赵如圭和他的国宝玉器。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关头,赵如圭们的命运和抗争,国宝玉器的命运究竟如何?都牢牢攫住观众的心。赵家二小姐等抗日志士在日本人枪口下的不屈不挠,更是叫人热血沸腾。他认为,所有的悬念和激情都触动了观众的爱国情怀,正是这部戏的感染力所在。
王刚飚戏看得过瘾
王刚在电视圈中浸润经年,他饰演的“和坤”等奸人、坏人形象“深入人心”,也在观众中形成了欣赏定势。在这部《玉碎》 中,王刚出演爱国商人赵如圭,由于是首次出演“正面人物”,吸引了大批喜欢他的观众。对于王刚的表演,大部分观众执肯定态度,认为很好地表现了上世纪30年代商人在夹缝中生存,而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表现出一个成功商人所具有的智慧、宽容和忍受力。
但也有观众指出,王刚这个“好人”演绎得并不成功,剧中的赵如圭怎么看都有一种“坏相”,有时他一低头、一抬眼就透露出“奸诈”的感觉。看得出,王刚在“使劲”地把这股“坏”压下去,但显然观众的欣赏定势和演员的表演习惯一时难以破解。
“玉文化”神秘而诱人
一位中年观众认为,目前收藏热已悄然兴起,如央视《鉴宝》栏目就吸引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大批观众,电视剧《玉碎》的推出,顺应了这股潮流。看得出,剧作者对玉器很内行,剧中关于玉器的知识、典故很多,比如如何做“沁”,如何识假,“包浆”的价值,玉器如何“去火”等等, 都引人入胜。相信一部《玉碎》看下来,观众对原本神秘的“玉”不再陌生。他说,这个剧作者很不简单,把玉“温、润”的特性与中国人的品性结合起来,赋予玉以精神的力量,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演员美得炫目、丑得到位
我省一位文艺评论家盛赞该剧:一般的电视剧,我要看过五六集才融入进去,而《玉碎》第一集就把我抓住了。这部戏的演员选得好,很像韩国电视剧,所有演员的形象都符合剧中角色要求。王刚以前在央视主持过关于文物的节目,据介绍,他对这方面很感兴趣,自己也在收藏古玉器,所以演起玉器商人来驾轻就熟。大女婿陆雄飞一看就是黑社会老大,流氓习气和讲义气、有血性并存,人物很有个性。几位女演员很漂亮、时尚,用流行的话说就是 “养眼”;而陆雄飞的那个“干儿子”又丑得到位,丑得“经典”。
他同时认为,以前的影视剧,对天津这座大城市触及不多,其实天津的文化很有特色,天津是海港,这一点与上海相同;它又离北京很近,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得比较好的城市,看《玉碎》,观众可以很好地品味独特的“津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