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谢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09: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尹鸿(blog)

  10月18日,谢晋先生去世。作为德高望重的一代电影宗师,他留给我们无限的思念与思考。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女篮五号》到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从80年代的《芙蓉镇》到90年代的《鸦片战争》,甚至是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拍摄的《春苗》,谢晋电影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即使是在1998年,一项调查显示,仍有25%的观众选择谢晋为自己“最欣赏的国内导演”,而且位列第一。

  一方面是如此漫长而“辉煌”的跨度时间,一方面是如此广泛和深远的受众空间,这使得谢晋和他的电影成为审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话题。

  谢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他创造了一种传统,而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一种传统,一种将伦理喻示、家道主义、戏剧传奇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政治伦理情节剧”的电影传统。

  文艺评论家柯灵曾经指出,“郑正秋逝世表示了电影史的一章,而蔡楚生的崛起象征另一章的开头。”两人划分出了中国的第一代导演和第二代导演。从20世纪20年代郑正秋拍摄的“教化社会”的“家庭伦理片”《孤儿救主记》,到30年代蔡楚生的《渔光曲》、袁牧之的《马路天使》,再到40年代汤晓丹的《天堂春梦》、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沈浮的《万家灯火》,都将家与国交织在一起,将政治与伦理交织在一起,将社会批评与道德抚慰交织在一起,通过个人和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关注中国现实,提供精神抚慰。而谢晋正是这一传统链条上的第三代承传人。谢晋延续了一种精神传统,开启了一个时代,也创造了一种模式。这既是他生命个性和艺术个性的选择,更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每个人也不可避免有着自己的局限性,但就谢晋来说,这种局限,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历史与时代的。

  大浪淘沙、逝者如斯。半个世纪以来,有谁比谢晋更悲天悯人,有多少影片比谢晋电影所表述的历史更深刻?我们完全可以说,谢晋是“谢晋时代”的一座高峰(人民日报:谢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谢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