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少年派》真相是无理数的一次漂流

2012年11月30日12:10  新京报 微博
影片“少年派”被认为是很难拍的电影,因为它涉及动物、水这两大最难拍摄的题材。 影片“少年派”被认为是很难拍的电影,因为它涉及动物、水这两大最难拍摄的题材。

  本月最佳  【海外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出品:美国 

  导演:李安 

  主演:苏拉·沙玛 /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

  正是由于日本职员的疑问,幸存下来的少年派才会眼含热泪讲述了水手、母亲和法国厨子的人性惨剧。假若没有第二个故事的存在,那李安这部耗费五年心血打造的影片,只能停留在展现“视觉奇观”和“人与自然”的冒险片范畴。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实的经历这或许是许多观众在结束时脑海里继续纠结的问题。就像少年的名字“派”(和希腊字母、数理概念π同音),真相是个无理数,在无可挑剔的3D技术和数码特效之下,影片抉择的是生死与理性。那只不再回头的老虎,带走的是恐惧,留下的是信念。

  回溯李安过去的作品,性格温和的他可能倾向于一个少年失去家庭、独自成长的经历。父母对派的人格塑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例如在宗教和信仰的选择上,“尽信等于不信”,父亲的警句即是他残疾后的人生观体现,又像是西方信仰“单一排他”对东方信仰“多神共生”的驳斥。父亲是永恒的保护者,尤其是在面对老虎“理查德·斯帕克”时,他用动物世界的残酷现实,击溃了孩子关于生灵间的平等幻想。虽然方式上有些生硬,却很好地呼应了后面的情节。“少年派”中一个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李安没有把老虎改造得过于“人性化”。它被驯化,但野性尚存,一有机会就决然地奔向丛林,只留下了痛苦的派,同时也告诉观众,这并非一部“迪斯尼式”的励志童话。

  李安用不亚于《阿凡达》的3D技术和数码特效打造的澎湃大海,凶猛的老虎,扑面而来的飞鱼,各种海洋生物和岛上植物……注定了这是他最赏心悦目的作品。当然,他接受“少年派”的初衷,显然不局限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主义”,而是继续挖掘原著作者在宗教层面的探讨。电影沿用了书中的开放式写作技巧,把各种关于信仰和价值观的选择都放了进去,把人性中的极致残酷和无奈,留给那些乐于“脑部”的人去升华。李安把大海打造成虚与实的结合体,因为没有参照物,所以每一刻都有可能从现实转变为幻象,再回归现实,理性和感性并不像两个故事那样非此即彼的分明。

  所以,即便在第一个故事中,也有可能某些场景是幻境,就像派从未明确信仰哪位“神”,而仅仅是追随了自己的信念。李安在影片中花了大量篇幅来展现派对老虎的驯化过程,剧情就是在这种人与兽的进退中不至于沉闷无聊。少年的乐观幽默,与老虎间的沟通和对峙,各种惊险与奇观,导演运用娴熟的戏剧化叙事和调度技巧,把原著小说中许多富于幻象性的描写实现在银幕上。派与帕克的沟通和分离,也可看做是少年战胜内心恐惧,跨越“性本恶”的隐喻。至于第二个故事里那些“黑暗”的一一对照,都被李安巧妙地回避了,不置可否的意境,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

  □董铭

 

(责编: 子时)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