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西游降魔篇》是一次还原

2013年02月21日10:22  东方早报

  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师的临终绝笔,也是电影人周星驰先生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

  让人期待了多年的《西游·降魔篇》亦是如此。久违的周氏笑点,再现的爱情掌故,看得我笑出了声,也流出了泪。

  然而,除了那些“情理之中”的KUSO桥段与催泪情节,影片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比如片头处那个被囫囵吞下的小女孩,比如高家庄烤乳猪的骇人“秘诀”。这些画面,被不少观众斥为“血腥”“暴力”,由此指责周星驰居然将《西游记》拍成了一部“惊悚片”。

  看惯了央视86经典版的《西游记》,尤其无法接受影片中的那些妖怪。在我们的影像记忆中,妖怪要不就和人差不了多少,如蜈蚣精、黄袍怪;要不就比人还漂亮,如杏仙、玉面狐狸;再凶恶的样貌,也不过是人身上套一个兽头而已。而这部电影里的妖魔,那么丑,那么吓人——有没有搞错啊?

  问题在于,《西游记》本身,不惊悚、不吓人么?

  随手翻开吴承恩的原著,比《西游·降魔篇》更为血腥恐怖的场景,接踵而来,不胜枚举: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这只是遭遇妖怪前的铺垫。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这是沙悟净的尊容。

  ……

  妖魔嘛,哪个不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取经路上,又哪来那么多桃红柳绿、风景如画?但是,在先前有关《西游记》的诸多影视作品中,那些残暴的、凶恶的、恐怖的东西都被淡化、甚至省去了。许是因为《水浒》诲盗《红楼》诲淫《三国》读了容易老谋深算,《西游记》成为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可以向儿童开放的读物——在摘除了那些暴戾的元素之后。于是,现代话语中的《西游记》,渐渐定型为一个关于勇气、情义、毅力的故事,一个师徒四人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励志神话。

  而周星驰却再现了原著中的穷山恶水、魑魅魍魉。这让西天取经的故事不再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而成为一个严肃的寓言。毕竟,只有意识到妖怪的凶残,才能欣赏到玄奘的大勇;只有承认西行之路的险恶,才能感受取经之行的意义;只有见识了魔的强大,才能臣服于法的无边。

  同样,电影也强调了许多影视剧刻意淡化、而原著中四处弥漫的佛学教义,从陈玄奘的师傅对于妖魔因果的解释,到水面映出的“镜花水月”四字。如来从卧佛的山形、到崩溃的山体、再到世外的显型(佛的现身),与影片前段烤猪旋转后露出人尸(妖的表征)相呼应,是令人震撼而难忘的影像。

  有趣的是,有观众颇为不满地指出,影片有“自相矛盾”之嫌,一方面拼命宣讲佛家的慈悲精神,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强力”:玄奘唱了半天儿歌却被痛殴,段寨主几下身手就把鱼怪收服;孙悟空念了五百年的佛经依然戾气冲天,制服他的终究还是“如来神掌”。然而这样的处理,恰恰与原著的精神相吻合,这也是吴承恩这本《西游记》的绝妙之处与争议所在。该书看似在弘扬佛法,但亦充满对佛教的批判与讽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终于被压在五行山下,是因为他终究翻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师徒四人西行一路受观音菩萨解救,但他们所受的八十一难恰恰都是佛祖的授意;甚至到了西天、见了真佛,依然要付出“人事”的代价——佛既是慈悲的化身,也是最高的霸权。其实所谓“降魔”,本就是一种强力实施的过程。当然,这种宗教反讽,涉及中国人特殊的文化传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周星驰并没有歪曲了原著的意思。

  因此,如果说《大话西游》是一场解构——将原先被道德化、神圣化的西行取经之旅降低为一种宿命的安排,那么《西游·降魔篇》就是一番还原,还原了《西游记》这个故事的背景:一个众生皆苦的世界,各种因果报应的冤孽,妖、魔、情、义、法,所谓的“信”,是摇摆而虚弱的,最终,只有“斗战”才能“胜佛”。

  突然间,很希望这个《降魔篇》能有续集,希望周星驰能拍关于“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原著中,孙悟空一棒将六耳猕猴打死,是全书令我最为惊心动魄的画面。我很想知道,星爷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会有怎样的领悟、怎样的改编、怎样的呈现。鸿帆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