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6年4获编剧奖:是巧合还是注定

2013年05月29日16:50  深圳晚报
《团圆》 《团圆》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沉醉的夜晚》
《天注定》 《天注定》
《左右》 《左右》

  深圳晚报记者 李京[微博]

  第66届戛纳电影节日前已在法国闭幕,此前备受中国影迷关注的贾樟柯[微博]新作《天注定》凭借直面现实的题材以及“四联画”的创新结构摘得最佳编剧奖。纵观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虽然从无首奖,但却4获最佳编剧奖,2008年王小帅《左右》和2010年王全安《团圆》[微博]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09年娄烨[微博]《春风沉醉的夜晚》和今年贾樟柯《天注定》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频拿“最佳编剧奖”,难道也是“天注定”?

  电影节口味:文艺+现实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电影进行对比的同时,往往也会遭遇到“口味”问题。柏林电影节与戛纳电影节的口味相对比较统一,一言以蔽之:文艺+现实。欧洲的电影节尤其注重人性和话语权,比如戛纳强调以人为本,贾樟柯的《天注定》斩获“最佳编剧”,就是对人性挖掘题材重视的最好例子。同时它们都非常注重话题性、时效性,甚至有时候争议最大,获奖几率越高。另外,他们都很注重“文化底蕴”,中国参赛片往往具有含蓄蕴藉的气质,又与这两个大奖的口味不谋而合。

  纵观获奖的四部作品:《左右》里中国家庭婚姻观与“生命”的碰撞;《团圆》中海峡两岸亲人的离散重聚;《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中国同性恋问题以及本次《天注定》里中国草根阶层的生活矛盾无一不是在“尖锐”、“理性”地表达社会,刚好切合了柏林电影节以及戛纳电影节的口味。

  华语片差距:冲击力不够

  虽然口味上咱们切合了,但是看看人家的冠军,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影片,又确实存在差距。

  2008年王小帅的对手,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是《精锐部队》。该片露骨地呈现出警里约热内卢严重的警察操守与种族歧视问题,诸多写实的贫民窟景象,让人触目心惊,导演荷西柏迪夏也曾以《里约公车174路》获得慕尼黑影展奖项。

  2010年王全安的对手,金棕榈大奖得主《蜂蜜》,故事简单,对白精炼,用大量的长镜头和空镜头写景抒怀,影片没有使用任何人工音乐,有的只是自然的声音,评委会主席赫尔佐格称,把金熊奖颁给《蜂蜜》,连10秒钟都没有用。王全安要达到这个境界,还得……嗯,王导走的本来也不是这个路线。

  2009年娄烨所面对的是,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白丝带》。影片将纳粹主义迅速被人接受的原因一针见血地阐述出来——在二次大战时成了纳粹吸收的精英分子,其实只是一群备受体罚压迫、环境剥削下所长大的孩子,这等气魄,我们自己的多角同性爱电影确实有所不及。

  至于本届《阿黛尔》中的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在本届首次亮相戛纳之前便多次获得法国国内恺撒奖的肯定,同时柯西胥也曾三次入围威尼斯金狮奖,是一位一直维持着较高水准的创作型导演。

  亲情分成分:评委里有人

  《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芦苇曾提到:“戛纳电影节及柏林电影节都有一个倾向,鼓励电影要尖锐、理性地表达社会。只要你的电影注重文化表达,触及社会生活,都是很容易得奖的。要说我们编剧的普遍真正水准,那还是有待提高的。”

  另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2008年第58届柏林电影节,舒淇[微博]加盟了评审团。2010年第60届柏林电影节,评委席上坐着余男。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舒淇又是评委,而今年戛纳,评委席上有李安。虽然难以揣测其中究竟有多少亲情分成分,但四届编剧奖,评委都有华人,也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如何,国产电影的艺术道路还很漫长,艺术与商业结合的道路也很漫长。今年贾樟柯《天注定》即将在院线上映,含金量几何,不光要评委认可,也留待观众检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