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本报评论员)
菲鹏缘尽,是非不止。离婚消息甫一曝出,“逼停门”便火爆上演,剧情紧凑跌宕起伏,见惯世面如天后者,想必也难免又怨又痛、且怒且惊吧。人皆说娱乐圈多桃色绯闻,谁又曾想竟也可一夜惊魂。
实在很有必要,再次复盘那个惊险的故事:14日零点刚过,王菲乘车离开机场,多家媒体驱车跟随,行车速度超过130km/h,王菲座驾两度被逼停。在拍到王菲清晰图片后,记者方才让路……我们能说些什么?彼时,惨烈的新闻竞争,裹挟在汹涌的镜头暴力下,冰冷坚硬、令人不寒而栗。
那一夜,逼停王菲;那一夜,想起戴妃。1997年8月31日的巴黎,2013年9月14日的北京,似乎有着某种遥相呼应的契合。同是悲剧,死于非命的戴妃,受惊不已的王菲,她们座驾下的车轮,俨然走过了太过相似的轨迹。是巧合,更似某种轮回!
又一次我们确信,现代社会最文明却也最野蛮。窥私、斗狠的新闻围猎,恰如幽灵一般,徘徊不去循环上演。它以“公众人物理应出让部分隐私权”为依据,以超越情感同理的冷漠为表情,以焦躁的快门与闪光灯为手段——一次次视新闻人物为猎物,埋伏、追击、俘获、蚕食,然后以之为傲,然后用以谋利。
娱乐至上的年代,明星又何尝不是悲哀的存在。无论媒介抑或市场,皆与他们若即若离。双方时而相拥时而相斥,时而互利时而相伤。那些曾让明星们红极一时的力量,换个节点就会是最决绝的落井下石者;那些为明星上位铺下第一块基石的势力,事易时移之后也可能压下最后一根稻草。
倒不是感伤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是重申就算各有其业也该恪守底线。一场离婚事件,远不该演绎成生死时速的模样。正如专业、规范的媒体人,绝不会以挑衅公民安危的方式追访新闻。说到底,人生各种不易,又何必彼此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