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商战真人秀

2013年10月16日10:21  北京青年报

  ◎评家:竹西   

  节目名称:《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 

  播出时间:每周一22:00

  演出平台:江苏卫视[微博]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能够把一场纯商业节目颠覆得面目全非,把模拟商战搞成一场行家与观众共同耻笑的闹剧,则非新近推出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莫属。

  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现代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精髓,没有比“窥视、梦想、商业”更为贴切。当然,并非每一档真人秀都能够完美地诠释这三个核心,即使以真人秀节目繁盛的美国,相当比例的秀也因为商业和时尚元素的影响,突变得远离主题,冲淡了节目的味道。但能够把一场纯商业节目颠覆得面目全非,把模拟商战搞成一场行家与观众共同耻笑的闹剧,则非新近推出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莫属。

  公平地讲,《赢在中国》绝非源自美国商业真人秀节目《学徒》。这并不是指节目一开始就立意高远、重在创新,而是说一群自诩为文化精英的制片人、导演、创意人从根本上还没搞清原创鼻祖的脉络概念,就急不可耐地把自己肚子里发酵了许多年的所谓思考一股脑喷出来,再硬生生地捏合在节目流程里,催生出了这么一个多角度不顺眼的怪物。

  仅仅从任务设定一个环节,就可以看出两者构思上的巨大差异。《学徒》的任务都是类似售卖矿泉水、出租房屋等最普通的商业目标,锤炼的是最基本的商业技能,而透过任务完成的过程所窥视和传达的,是美国人视为立国之本的商业信念和商业法则。反观《赢在中国》,其任务的设定永远追逐潮流,手机APP下载推广、拍摄病毒视频,看似热闹非凡,但对观众而言,从任务发布的一刹那就明确了自己只围观傻笑,不代入反思的观看属性。此外,这种看似时髦的任务也极大地限制了选手们真正的商业思考和技能呈现,从根本上将选手弱化为一群依靠人脉关系做生意的可怜虫。

  再来看看选手的组成,《学徒》节目每期从20多万名报名者中选出16位“学徒”,八男八女分成两组,他们中有美国名牌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这类高学历者,也有普通的低学历者,但他们都是美国商界的成功白领。这16位学徒接受在纽约职场幸存技巧的考验,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捕捉的机会战胜对手,最终成为商业大亨的门徒。节目具体而微地展示出一个人奋斗的人生曲线。而《赢在中国》则从一开始就以一批商业“精英”为选手,且锁定了阵容不再更换。不仅让人难以看出商业角逐的结果,更让人日久而生腻味。更有甚者,就是这批自我感觉良好的精英们常常忘记了自己正在参与一档被众人收看的节目,而频频显露自己在商业智慧和为人修养上的短板,贻笑大方。看看某中文网站联盟创始人被博洛尼家居集团创始人兼CEO蔡明[微博]在广告问题上诘问得哑口无言;看看某位多档娱乐节目主持人兼化妆品电商创始人把一场常规商业活动当作娱乐场,在众多求职者面前“跳大神”;看看某专业汽车网站创始人面对一个突然出现的小问题束手无策而与队友破口大骂;看看蓝天队面对对手的暂时强势集体哑口无言、直接弃权投降。看完这些在节目中俯拾皆是的“亮点”,你真的会想大声问一句:这群人是怎么混到今天的?

  《赢在中国》所展现出来的,难道就是中国商业环境的真实境况吗?这些企业家难道代表了中国商人普遍素质吗?当人脉和关系决定着商业的成败、传统的商业技能已经变得无用、商业道德更像一个笑话、商人的自省和自律更像是神话传说的时候,我们还能在这样的商业氛围中继续多久?这样一档节目令答案更加扑朔迷离了。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看,《赢在中国》或许只有一种价值,那就是它用“现丑”的方式提示着,现今中国社会的商业环境有多么的不成熟:人脉和关系决定着商业的成败;真正的商业技能、商业规律、商业逻辑却被异化、被抛弃;商人的自省、自律与商业道德在效益面前往往缺失……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个节目展现出的就是中国商人的普遍素质,但他们的确不是一般的商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赢在中国》作为一个节目的水土不服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当下的中国商业环境中,我们还很难把商战摆到台面上真秀。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