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彭浩翔遭遇中年危机

2014年05月16日13:42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赵猪 关键词:电影《人间·小团圆》

  毕竟现代已经不同于当年,彭浩翔也不可能变成许鞍华、杨德昌和李安,尽管他已经初尝中年危机的滋味,始终还是没有摆脱他一个好玩大男孩的本性。

  作为一个导演,尤其是一个华语电影导演,能够以冷静而且现实的笔触,描摹好自己正在经历的家庭与时代,直面惨淡的中年危机,或许是最能表现他的导演思想和技法已经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杨德昌拍出了《一一》,许鞍华拍出了《女人四十》,李安大器晚成,一出手拍的就是父亲三部曲。这三位名扬海外的世界级华语大导演,都是通过展示中国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不安分的现状,把握当代中国家庭,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日渐崩坏,与现代思想的碰撞与妥协,挣扎求存的现实,而影史留名。

  算起来,到如今,彭浩翔也已经年过四十了,所以他突然一改所长,拍出这部《人间·小团圆》来,倒也不算奇怪,甚至可以说是颇有野心。

  从类型片角度来说,尤其是从电影的戏剧冲突和结构角度来分析,其实《人间·小团圆》有个致命的问题。影片前半段着力刻画的各组人物和生活困局,看似散乱,但是逐步堆叠,渐渐加强,到鲸鱼搁浅,发现未爆炸弹之时,恰好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观众在这个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担心,或者是期待破局,也可能是转机。当然,最后不出观众所料,局破了,所有的危机突然之间强行转向了生活的光明面,皆大欢喜。

  问题是,这种转变并非来自外部刺激,而是突然的,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太多道理的,从人物内心世界产生的自我逆转。多说一句,假如非要说破局,被大家抵制的杜先生与古天乐的两次对话,勉强可以算做是破局的一种,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受他牵连,影片票房惨淡至此,导演依旧不肯删掉他少得可怜的两三场戏。回到影片本身,从类型片角度而言,这种自我逆转的做法其实是偷懒的,甚至是不成立的,但是从生活角度,以及最终成就的效果而言,却又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稍微跳出来一下,彭浩翔2001年以《买凶拍人》一炮走红,一身反骨的黑色幽默,立足香港本土文化,以及过于旺盛的青春荷尔蒙,使得彭导的电影始终充满了一种飞扬跋扈的恶搞青春气息,就连他的小说、专栏,甚至网络发言都受此影响,语不惊人死不休,活脱脱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正是如此,《人间·小团圆》的出现才尤其令人大跌眼镜。如此琐碎、如此深沉、如此忧伤……

  最令人伤感的镜头,莫过于吴孟达与吴家丽两人隔墙闲坐,伤心地从儿子的不孝一直聊到当年做渔民被逼上岸,从此漂泊无依,失去了生活的根源。那一瞬间,逼仄的空间,暧昧的光影,一位老人的喃喃自语,伤感的情绪油然而生,并不撕心裂肺,却是浸润心底,没有一点生活阅历,确实很难理解其中悲凉。

  之后,父亲这条线索几乎丢了,笔墨大多集中在古天乐饰演的儿子和杨千嬅饰演的女儿两家各自的问题上。中年危机产生于日常琐事,失败感往往来自于能够“抵达所有目的地”的无所适从。按照现在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不作不死”。毕竟现代已经不同于当年,彭浩翔也不可能变成许鞍华、杨德昌和李安,尽管他已经初尝中年危机的滋味,始终还是没有摆脱他一个好玩大男孩的本性。

  所以,鲸鱼搁浅了,那么大家就齐心协力把它拖回海里去,心里有烦恼,自己使劲瞎想,总能想开。用不是办法的办法,解决每个人的难题,恰恰证明了,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生活角度而言,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大智慧,远比什么类型片,戏剧结构更加重要。

  当然,我并不喜欢《人间·小团圆》里隐藏的许多充满本港色彩的暗喻。比如吴孟达那段有关渔民离开海的感伤,似乎恰恰在暗示香港人如今的尴尬处境;又或者是那只搁浅的鲸鱼,以及徒劳无功,想要把它拖回大海的香港人们,其寓意实在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人间·小团圆》疏淡的气质,庞杂的信息量和淡淡忧伤的情调,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尽管或许它显然还没有达到此前所提的三位大师级导演的高度,但是至少他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就很好了。

(责编: 应声虫)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