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星际穿越》:选好幕和座 避谈《三体》

2014年11月12日09:44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星际穿越》海报 《星际穿越》海报

  点击查看《星际穿越》全国影讯>>

  诺兰执导的年度最受期待科幻片《星际穿越》(Interstellar)今日在中国内地公映。从10多天前该片在北美开放试片以来,中国内地的媒体和热心影迷就在盯北美各种影评集散地。截至昨日,烂番茄的新鲜度为73%,属于中上水平,媒体评分Metascore为73分(100满分),IMD B用户评分则高达9 .1。看来普通观众对这部影片比影评人们要宽容不少。票房方面,这部被定为“13岁以上观众观影”的科幻片,尽管有较高票价的IMA X助阵,但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以4750万美元输给了敢拿来同期硬碰的高分(烂番茄90%新鲜度)合家欢动画片《超能陆战队》(B igH ero6,可望明年年初引进内地),在周末票房榜上排名第二。   

  这当然不会浇灭中国内地观众对它的期待。只是,我们该抱着怎样的期待入场,才会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呢?它是不是一部“神片”?从中可以留意哪些门道?过去两天,《星际穿越》在上海和广州举行了试映场,南方都市报邀请了多位身在上海、广州的影评人、作家提前品鉴,从多个角度、第一时间为你提供最直接有用的参考。

  如果你希望在看片前尽可能屏蔽关于它的信息,那么,请你把这几个版留着,看完片之后再读,也许能为你带来更多的观影乐趣,说不定会有“二刷”的冲动哦。

  而导演诺兰和他妻子的南都独家专访就在影评之后,粉丝们切勿错过。B03-07专题统筹:伍洁敏

  ●说点实际的:选块好幕,选个好座,避谈《三体》

  个人鉴定:★★★★

  它是一个巨大的、凝结了大量精良人力物力的存在,无法忽视,而过度吹捧或故意贬损都显得不够适切。降低期待、选块好幕、避谈《三体》,是我能给出的三个建议。

  看完《星际穿越》,我个人觉得,很难给这样的电影写影评。论技术,它就是那种运用并反映当今人类电影工业最高水准的产品,跟它比,中国电影乃至全世界的多数电影,用《星际穿越》里的话说,都像是“低维度的存在”。你很难看到这样的电影在叙事技巧之类传统工艺上犯多大错,但你也很难指望它有多大的挑战性,或者在艺术上有多精深,因为这种规模的产品必须尽量亲和大众。

  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凝结了大量精良人力物力的存在,无法忽视,而过度吹捧或故意贬损都显得不够适切。当然,所有迎难而上给它写影评的作者都值得鼓掌,我说的也仅限于狭义的“影评”,由电影生发的广义的评论,相信多多益善。作为抢先看过的人,我干不了这些,就给几个建议吧。

  一、降低期待。这并不是一部具有太多视觉奇观的电影,对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来说,它甚至不具有太多剧情悬念。《星际穿越》带给观众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奇观,关于这点,我会在第三条建议里说。

  二、选块好幕。我尊重选择去看普通版或DM AX版的观众,但就我个人而言,这种技术水准的电影必须去看IM AX版(可惜内地和香港都没有IM AX胶片版)。那作为一枚广州观众,问题来了:是去白云万达还是U A花城汇?

  当然是白云万达。如果你不介意交通问题的话。无他,万达的银幕更大,可视距离更佳,空间感更好。不少人会说:我怎么觉得花城汇的IM AX幕不比万达小?那是因为它的座位离银幕更近。在万达你好比是正常距离看42英寸的电视,而花城汇是把32英寸的电视拉近了给你看。所以即便是我这种看电影爱往前坐的人,在花城汇也得坐到第9排眼睛才舒服,而它的IM AX厅一共只有11排座位。而且我必须提醒你,《星际穿越》IM AX版的中文字幕硕大无比,所以离银幕越近,看字幕会越比以往吃力。

  当然,我也有朋友就是喜欢花城汇因为银幕近而产生的视觉包围感,大家各取所需吧。至于到底哪家幕更大,其实看座位数就知道了:白云万达IM AX厅座位429个,花城汇290(增城万达IM AX厅314个,不过这家我没去过,所以前头没提)。

  三、避谈《三体》。因为《三体》粉在网上对这部小说夸得太多,甚至有因此贬低各类科幻电影之嫌(总说“这来自/不如《三体》”确实有可能乞人憎),所以看完《星际穿越》提《三体》可能会拉仇恨。我只能说,这部电影里的大量观念,在《三体》里都有(当然这只是因为两者都建基于人类对宇宙和时空的科学理论),因此,我看电影时并没脑洞大开——— 因为之前看书的时候开过了。如果你还没看过《三体》,恭喜!看《星际穿越》你能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快去买票吧!

  ● 何谓(广州)

  ●说点感性的:太美了,请你停留

  个人鉴定:★★★★☆

  这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太空科教片,把天文物理学拍成了电影,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展现在银幕上,把沙子装上了水。

  直到从电影院里出来,我仍然很难从《星际穿越》带给我的震撼与战栗中清醒过来。开着车子出了电影院的地下停车场,我握着方向盘的手仍然在发抖,恍惚中,以为自己是在开宇宙飞船。

  《星际穿越》讲述的是在不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这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时空裂口”,通过它可以到外太空寻找延续生命希望的机会。一个探险小组穿越虫洞,来到太阳系之外,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在这艘飞船上,探险队员面临着人类思想前所未及的巨大挑战。

  这部电影除了库珀的父女之情细腻感人之外,最迷人的,是电影给我们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浩缈无边的宇宙。那种壮观恢宏,与人类的缈小若芥子相比对,令人几欲掉泪。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类只能无条件地臣服。然而,即便人类只是一根芦苇,也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他们不甘心灭亡,他们想要逃离万物之神安排他们生活的星球,开始了在不同时空当中的穿梭。

  在巨大的土星的光环衬托下,在原本庞大的太空站,居然如羽毛一样轻盈而安静地飘着,旋转着,那么美,那么美。但飞船中的宇航员们,看不到,他们都在冰水当中休眠了两年,留给他们的,只有无边的孤寂。

  当库珀们经过一个扭曲的时空从某个星球回到太空站之后,他们见到了太空站的同事;这位同事的胡子已经斑白,他淡淡地说,我已经等你们23年多了。是的,天上一小时,人间已七年,外星系几个小时的冒险,地球上库珀的子女已长大了。时间的资源是那么珍贵,燃料和能源又是那么稀缺,库珀到底是继续前行到新星球,建造一个新人类的殖民地;还是重返地球,与女儿重逢,仍然是一个极为痛苦的选择。

  不过,影片最大的主角,不是宇航员们,甚至不是爱,而是虫洞、黑洞、万有引力和时空旅行,还有空洞的宇宙。《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是明星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教授,他的科普著作《黑洞与时间弯曲》和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B·格林的《宇宙的琴弦》,被称为宇宙物理学研究进展的三部曲。这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太空科教片,把天文物理学拍成了电影,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展现在银幕上,把沙子装上了水。

  他们穿越了虫洞;他们又穿越了黑洞。我们只看得见飞船冲进时空扭曲的球体当中,星星和星尘就如流沙一样在飞船旁边迅速地化掉,整个屏幕、座位都随着巨大的机器轰鸣作响,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这些勇敢者们是死是活,是即刻化为齑粉、分解为原子;还是踏进另一个星系,又在冰水休眠中守候着下一个百年孤寂。观众们不知道,宇航员们也不知道。

  当地球人还在快毁灭的三维世界里哼哧哼哧地种玉米的时候,宇航员们已寻找到了黑洞中的五维空间,在那里,时间变成了一种实体的胶着的存在;而未来,则是另一个可以爬上去的山坡。正是未来的我们自己,把虫洞放在现在的人类触手可及的地方,自我拯救。这是无数探索星空的科学家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人性,才终于走通的路。

  这一刻,科学仿佛变得无比的性感撩人;让人忍不住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太美了,请你停留! ● 淳于燕(广州)

  ●喷一喷主题 这其实是顶尖科学理论伪饰下的言情片

  个人鉴定:★★★

  作为一名英国导演,诺兰很好地继承了英国人基因中擅长说故事的传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迄今方兴未艾的“谜题电影”(puzzlefilm )领域,诺兰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

  平心而论,在当今一众拍摄超级巨制的好莱坞导演中,诺兰基本算得上是一流水准:不满足于视觉奇观,不满足于扁平角色,不满足于单一场面的繁复调度──作为一名英国导演,诺兰很好地继承了英国人基因中擅长说故事的传统,在上世纪90年代迄今方兴未艾的“谜题电影”(puzzlefilm )领域,诺兰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解谜的快感依旧是感官刺激的一种模式,它本质上没有办法提升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诺兰在哲学认识论方面的欠缺,使他始终没有办法做到像他的前辈老乡、同样拍摄类型电影的希区柯克那样,因对人类精神心理层面的强力深度表现,由一名巨匠一跃成为电影大师。

  《星际穿越》将诺兰这缺陷暴露得很彻底。科幻片,以最宽泛的定义而言,大抵指向的是在银幕世界用科学技术手段探索未知世界,这个未知世界可以是外向,显见的(《2001太空漫游》),也可以是内向的,探索人类思维潜意识(《索拉里斯》)。《星际穿越》表面上确实显得无比的高新尖,诺兰甚至聘用了黑洞理论大师基普·索恩(Kip Thorne)当影片顾问,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天体物理学概念:黑洞、虫洞、万有引力、相对论,平行宇宙。最后的戏剧性大反转更是借用了最有创意也最令人惊艳的五维空间概念。

  问题在于,这所有最顶尖的科学理论并没有为影片带来形而上层面的、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或者人类自我意识的全新认识,而是包装出一个最俗套最心灵鸡汤的主题:超越时空之爱。库珀与女儿墨菲之间的父女亲情之爱可以超越时空,布兰德与男友间的恋人之爱也可以超越时空,爱的维度是真正超越性的──抱歉,这就不是科幻片的内核了,而是言情小说的内核了。

  通观整部电影,诺兰所有的技术手段其实都在包装这种被言情苦情小说书写了数万次的情感。在常人不可置信、很难经验到的时间扭曲、空间隔离的情境下,基于血缘产生的、动物本能层面的父女之情,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被表现了出来。布兰德之所以不愿回地球,心甘情愿陷于万劫不复之地,也是因为爱情的巨大推动力量。曼恩博士的谎言也证明了,唯有爱是值得信任的。诺兰此次在叙事结构方面的运作也有点顾此失彼。为了将超越时空之爱的主题凸显,影片前面整整40分钟都是在铺垫父女情,可故事中后段,在库珀完全无可能回地球的情况下,父女情这条线索完全地中断了。除此之外,曼恩博士与库珀冲突的情节、所谓展现人性弱点的戏码,与《黑暗骑士》中众人拿着定时炸弹讨论民主问题一样显得简单粗糙平庸。

  我并不排斥技匠风格的作品,诺兰最擅长的还是叙事,说故事的功夫,我认为他迄今最好的作品依旧就是他的处女作《跟踪》(Following)。当所有的高大上主题通通被舍去,纯粹讲一个复杂迷离的故事,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诺兰。●LOOK(上海)

  ●挑一挑叙事“时间裂隙”中行者,这次险些成了囚徒

  个人鉴定:★★★

  终章处,你对人物的绝处逢生感同身受时,你就会明白这位驰骋在时间裂隙中的天马行空者真叫是一个“名不虚传”。但是,这位时间裂隙里的行者,这次一定程度上成了时间裂隙中的囚徒。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单道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套路:如果以一部100分钟片长的商业大片为例,它花10分钟交代了数千年的剧情,然后花70分钟交代数十天的剧情,再花20分钟交代最后一分钟的情节。换到如今这个搭建奇幻场景如探囊取物般便捷的CGI时代,这般套路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克里斯托夫·诺兰就是这么一位在时间的裂隙中,以创造无限可能性为目标的好莱坞电影制作者。诺兰的大胆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时间魔术”的环节,植入非常扎实的现实或科学基础,记忆、魔术、梦境,乃至这次的时间旅行,到了诺兰这里都会形成一套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而在这套看似理性的框架里,他又能玩弄电影最基本的剪辑和叙事策略,制造出令你由衷折服的电影奇观。

  这套通过故事布局和视觉铺陈拼合起来的叙事体系,通过好莱坞工业体系内不断修正优化的组装手法——— 连续性剪辑,便可发挥出无限的魅力。看似无缝的场景衔接背后,却为诺兰留足了可以发挥创意的时间裂隙,他往往会比一般的电影导演透露更多的细节,但与此同时,他能保留的细节也增加了。你知晓了魔术的套路和梦境的架构,你也无法在不经导演提示的前提下知晓真身与替身、梦幻与真实的区别,而这便是为何他的许多电影细节至今仍是那些理性派们反复争论的素材。如是,相互拼接的场景之下就埋藏起了你意想不到的时间陷阱,而诺兰也乐于在上面撒上一些干扰性质大于引导性质的面包屑,来请君入瓮。

  《星际穿越》的叙事和引导策略,依然贯彻了诺兰电影的这种优秀传统。他优雅从容地引导着你奔向他设定的某个伪目标,在某个关键叙事节点向你主动证伪,而在你陷入绝望的焦虑时,为你展现出他真正要炫耀的方式,而这个隐藏在“伪目标”背后的“真目标”,是由洒落在情节各处的细节所指示的。诺兰“以实代虚”的风格,在《星际穿越》中同样彰显无遗。他通过星际引力差的概念为“时间裂隙”做了包装,而这个裂隙的形成,也为本片完成了不少叙事功能:它加速了地球危机的迫切感,并在此基础上加剧了人物的紧张关系,也让后续目标形成了“多选一”的格局,同时为最终目标的实现留出了一条关键性的提示路径。在终章处,你对人物的绝处逢生感同身受时,你就会明白这位驰骋在时间裂隙中的天马行空者真叫是一个“名不虚传”。

  但是,这位时间裂隙里的行者,这次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时间裂隙中的囚徒。好莱坞影片需要朴实、普世的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情感不需要铺垫。诚然,《星际穿越》旨在诠释一个奇观性的叙事闭环,但为了在奇观和情感之间寻求平衡,诺兰不得不在这个已经需要高昂的解释、展示成本的影片里,塞入更多的次要人物,更多的人物则带出更多的补充情节……而大量补充情节的视觉效果,却有失诺兰创意水准,局限的内景镜头无法使观众沉醉于太空的浩淼,反而让这部“被延长”的电影陷入了节奏拖沓的境地。言及此,我实在不忍心去联想《星际穿越》公映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观众打呵欠的场面,但诺兰电影,目前依然是值得你期待的下一部电影。 ● 谋杀电视机(上海)

 

(责编: YY)

文章关键词: 星际穿越诺兰三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