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
在北京,我投身到一家雄心勃勃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97、98两年都处于埋头苦干努力拼搏的状态之中。其间,除了因商务需要偶尔去歌舞厅唱唱卡拉OK,星期天看看进口大片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
这时的歌舞厅里还少有乱七八糟的现象,唱歌就是唱歌,跳舞就是和同事跳舞。作为60后,我已明显跟不上时代,人家70后都唱王菲( 听歌)、毛宁( 听歌 blog)、杨钰莹(听歌)、林依轮( 听歌 blog)的歌,我们还唱“红高粱”、“西北风”什么的呢。而据说我们70后的同事也落伍了,外面已经时兴“韩流”了。
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录像机已经过时,人们看片开始用VCD了。
很多同事到外地出差时都买便宜的盗版盘,有影片收藏癖的我也想跟上潮流,但工作的压力又让我实在没有兴致。
1999年,事务所的发展到了一个稳定的阶段,我也在北京站稳了脚跟,终于松了口气。这时,社会已经进入了电脑和互联网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一环境,我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上网。最初从打字入手,要两眼盯着样本,我嫌费劲,就想什么打什么,竟然将久违的功夫电影都想了起来。
这几年时兴的是上天入地的武侠片,我虽然看却兴趣不大,记忆里还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看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功夫片。在练打字的过程中,我几乎什么资料都没参考,就写出了上万字的三大篇文章,内容是关于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电影的。
后来,我在同事的指点下学会了上网,这才发觉还有一个真实社会之外的虚拟天地,而且一样丰富多彩。我同时发现,在网上除了能获取信息,还能不受太多限制地发表自己写的文章。听说有个叫“痞子蔡”的利用网络发表小说,竟然引发一场“网络文学热”,他本人也因此成名。
出于好奇,我把练打字时写的三篇都发了上去,其中李连杰那篇改了个名字,好像叫“八十年代武术运动员的影视作品”。后来知道这一篇被关注得比较多,有人还拿它当资料写书,真让我汗颜。
工作顺利,生活稳定,让我绷紧了几年的神经松弛下来,开始扩大自己业余生活的空间,增加娱乐的时间。但这回的方式不同了,主要是收集和欣赏影碟,还有上互联网。而互联网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可以让我参与。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改革开放30年娱乐大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