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出版七年之后,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不久前面市。全书13万字,以一个死者的视角,讲述了其死后七日的见闻,欲借此表现当下现实的残酷与荒诞。“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这是该书打出的宣传口号,一度令读者期待甚高,更令首日预订量高达70万册。然而,外界反响却与庞大销量成反比,“新闻串烧”、“平庸剪报”、“语言小儿科”之类质疑不绝于耳。近日,记者通过出版方新经典文化采访了余华,针对外界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他做出了回应。
“荒诞世界中的真实和真实世界里的荒诞相差无几的时候,小说如何表现荒诞中的真实,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喜欢这样的挑战。 《第七天》试图用比现实荒诞更加荒诞的方式来表现,今后我还会继续这样的尝试。 ”——余华谈新作关于新书内容 这次距离现实最近
看过《第七天》的读者会发现,其中的内容多为强拆事件、卖肾事件、袭警事件、毒食品事件、弃婴事件等民生新闻和社会热点,因而有读者称这部书“完全是近两年的新闻串烧”。对于这样的质疑,余华认为这是他“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他说:“发生在自己和亲友身上的事情以及在新闻里听到看到的事情等把我们包围,所以不需要收集,它们每天都会自动跑到我们跟前,除非你视而不见,否则想躲都无法躲开。《第七天》所写的,正是这种生活现实。 ”
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活着》再到《兄弟》,余华在小说创作上不断贴近真实,《第七天》用了更为荒诞的手法去实现这种追求。在余华看来,“《十八岁出门远行》是荒诞小说,《第七天》也是荒诞小说。不一样的是,我写《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时候,小说比现实荒诞,而我写《第七天》的时候,现实比小说荒诞。荒诞世界中的真实和真实世界里的荒诞相差无几的时候,小说如何表现荒诞中的真实,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喜欢这样的挑战。《第七天》试图用比现实荒诞更加荒诞的方式来表现,今后我还会继续这样的尝试。 ”
关于写作速度 属于断断续续类型
余华写作的速度,一度让不少读者望穿秋水。余华对此的解释是,“每个作家的写作方式不一样,有的一气呵成,有的断断续续,我的写作就属于断断续续。这次《第七天》出版后,有人质疑我只用七个月就写完了,其实我希望七个星期就能写完,问题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四十多天就写出一部杰作,而且还那么厚,可是我做不到。”
相信在余华的作品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数《活着》。余华自己也承认,他完全没有想到《活着》的影响如此深远。“《活着》是一部写实风格的小说,它出现在《第七天》出版前21年。 21年前写完这部小说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这部小说会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受到读者的欢迎。我知道自己写实的能力,这个不会丢掉,在我未完成的几部小说里,就有写实风格的。 ”至于下一部将要出版的小说关注什么,余华表示现在还不能透露。
采访的最后,余华表示,虽然他的小说读起来是悲观的,但他一直相信现实世界是美好的。“我已经写了三十年的小说,有自己的写作体会,也和其他作家有过不少交流。我的经验是不要相信‘文如其人’这句话,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文和人不一样。满怀希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绝望之书,而满怀绝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希望之书。 ”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夏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