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世纪周刊》潜伏者:一个间谍的自我修养(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11:45  新世纪周刊

  他是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纯战士

  作为编剧的姜伟,对于《潜伏》在很多细节上存在的疑问,给予了“姜式”回应

  ■本刊记者/张雄

  在《潜伏》中反反复复谈信仰,谈了不下10次吧。现在很少有电视剧这么做。 我就追求两个东西:好看,向上。好看当然是第一位的,言情剧已经做了上百年了,谍战剧才10年,可发挥空间很大。我是60年代生人,向上,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创作者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再想去迎合市场,再想去迎合一些娱乐的氛围,可能我们也很难丢掉骨子里对于传统教育的向上的东西。

  我们现在是一个大谈“得到”的环境。余则成这个人,在失去与得到之间,他看起来几乎一直是在失去。这样一思考就会出来信仰的问题。大家现在谈信仰的问题,是不是没有意思啦?不是那样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追求。我不是说现代人就必须要有信仰。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对生活有追求就很好了。信仰是精神高度的升华,没必要让每个人都有。当你的认识和历练经历有一定的发展和丰满之后,自然而然就有——或者自然而然就没有。

  有好结局的人是少数

  这部剧结尾内涵非常丰富,也是全剧被议论得最多的部分。你要表达的是个什么样的意思?

  我没有一个准确的意图。我的感受和观众感受比较像,是一种比较模糊的感受。我只是觉得这种结局,会有色彩,它会照亮全剧,跟全剧风格有个统一和协调。

  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分手的结局,大家习惯大团圆。可是看十个大团圆,看一个不团圆的,也没事嘛,可以调节一下啊。你想地下工作者那么多人,人生结局好的,熊向晖、李克农这样的不多。这是职业特点决定的。历史都有局限性,宣传也是这样。在一个历史时期之内,就不怎么宣传这些人。一直以来我们的调子都是,我们是代表人民的立场,我们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我们不希望别人知道除正面战场之外,还有千百个秘密工作战线的人。要是他们都站出来,会让人觉得:特务怎么那么多呀!好像手段性太强了点。所以他们不怎么被宣传,不怎么被在意,结局就不怎么好。

  这个戏30集,只用63天就拍完了。你一再说这是你最糙的戏,刚才你谈到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比如国民党广播员语速。

  国民党广播这个,看过一些老资料片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样子。当时的共产党广播其实应该是有口音的。国民党播音员可能是经过专业训练,但共产党播音员是简单训练,应该糙一点才对。我拍的时候,做这种模仿很难,有口音的人是想努力把普通话说好。但是普通话说得很好的人,你往歪了偏是偏不好的。

  我说很糙,这就跟丢东西一样,谁丢了东西谁心里知道,你怎么知道我丢了多少钱呢?在播的时候观众还是抓到很多小纰漏。很多细小的地方,本来没有太认真,竟然被观众抓到了,我想再认真一下,就更好了。

  还有美中不足就是有些镜头,有些角度给省略了,双机拍的那些镜头景别、构图,极其不匹配。可能普通观众不会感觉到,但专业搞创作的人会觉得不太舒服吧。有时候戏拍得很细腻,很讲究,观众却感受不到,他们只关注情节,确实有这个问题。可是作为专业人来说,就不能这样要求自己。

  很多人,包括主管部门的官员都表达了希望你拍《潜伏2》的愿望,《潜伏》贴吧上网民给你设计了续集的N种可能。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想法?

  绝对没有,我排斥拍续集。对我来讲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是很完整的。我实在没法回答那些假如。假如太多了,说不定余则成第二天就从台湾回来啦。很难说的。

  我想让余则成脱党出走

  在机场撤退那场戏,余则成模仿老母鸡打转挡住汽车。我觉得余的动作没有必要:翠平还藏着金条在鸡窝里呢,不用余则成提醒她也会回去拿。再说众目睽睽之下,搞出这么大动静为什么没有人怀疑他?

  如果让我重拍一遍我还这样拍。众目睽睽之下,余则成那个旋转动作,如果你是目击者你会怎么想?你会猜他是共产党吗?所有人都很诧异。诧异是正常的。除了诧异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你顶多猜他是精神病,这人脑子进水了有毛病。因此就暴露了吗?在那种情况下,余则成想的是完成我的任务就行了,完成与我心爱的人分手,这就完成了这个戏的任务。

  站长对余则成的态度,一直是有所袒护。到最后还一定要拖着余一起去台湾。是不是他其实已经知道余是共党,但已经懒得去管。而且余则成掌握他那么多秘密,放在身边最安全?

  他不可能知道,我在戏里面也没有点,证明他知道余是共党。要真是共党那最危险了,怎么会安全呢?我要是站长,知道余则成是共党,要么直接消灭,要么把他留在大陆,绝对不能带到台湾去。

  左蓝死了之后余则成有个精神信仰危机。很多人觉得,余从一个国民党军统特务转变为共党这过程快了点。你觉得呢?

  我也是这个意见。其实在剧本完成的时候,我就跟制片人说过,可能这个剧,在这个地方有点弱,但当时已经不好修改调整了。余则成读《为人民服务》那场戏,是后来加上去的,我为了强化他那个转变的状态。那个时候在国民党阵营里面,这种东西是看不到的,它很新鲜,对余则成来讲。

  要弥补的话,我就让余则成出走!脱党!左蓝死了,他也不干了,逃了。然后再有个回归的过程,就好解释了。

  我有一个坐标系

  剧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跟历史挂钩,找历史顾问了没有?

  没有,都是自己弄的。我个人比较愿意阅读这方面的东西,中央特科的,秘密战线上的这些事,碰到了就看。“凝聚精神,保卫领袖”这类标语,翻一些军统的书都能看得到。

  如果你心里有结构,有个网络,或者说坐标系的话,这个事就不难做。你拿出一个点来不知道往哪里放,有坐标系的话就放到具体点上去了。我的坐标系就是三年解放战争,在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就放个大时间表,1945年5月发生了什么,6月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可能在运用上不是那么的精确,但是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事情前后顺序是不能变的。

  对你有用的史料,你就拿过来。比如广播里就是那一天的事:胡长官占领延安,失利让余则成感到很迷茫。那一天发生了很多事,你需要什么,就去选择什么。而不是说到了那天延安失利,你就不得不去写延安。

  有些台词对当下似乎有所暗示。比如余则成说到裙带关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十七高清十四朝,哪一天不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你写剧本的时候,希望观众能读到这层意思吗?

  读到这层意思很正常。但有一点,就是观众对当时的国民政府不懂,不够了解。你可以看看马歇尔在军调的时候,他当时跟美国国会有个建议,说不要再援助这个政府了,没希望,明目张胆的贪污,一塌糊涂。观众可能对那个时候国民党在政治上的落后,没有清醒的认识。而那个时候共产党有先进之处。大家都知道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是军事上的胜利,却不知道也是政治上的胜利。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爱情

  秋掌柜咬舌那场戏,很血腥,对于余则成这样一个组织外的人而言,是很惊悚的。有人说,如果他是余则成,一定会被吓着。

  其实秋老板直接表达的信息是:我不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他很有可能叛变。他这一行为就是告诉余则成,你就放心坚持下去。剧里面所有共产党人的牺牲和付出,对余则成都是促成他转变的刺激。左蓝是,秋掌柜也是。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