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出关》主角-冯国强饰丁成义

2012年12月29日23:03  新浪娱乐 微博
冯国强饰丁成义 冯国强饰丁成义

  丁成义:

  出场职务:国民党地方军阀白焕昌部骑三团团长,出场年龄:35—40岁(视演员情况)。

  丁成义是西北人,自小就是在西北汉子豪气干云的氛围中长大,喜好听评书看戏,听讲《三国》、《水浒》、《说岳》、《大隋唐》,打小就种下了“忠心为国,交友尚义”的种子。也种下了将来和刘一手说书,唱戏,点评历代英雄的“因”。

  成年后的丁成义,接受国民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曾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归国后又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国民党蒋系将领,能征惯战,唯一遗憾的是,因为丁成义性格耿直,虽屡立战功,却总是遭受排挤,30年代丁成义率众围剿红军惨败。被西北军阀白焕昌所救,丁成义出于报恩,就此留在了白焕昌的地方军阀部队。

  参加白焕昌的部队后,丁成义虽然依旧能征惯战,擅打硬仗,苦仗,却和地方军阀部队的风气,人情,陋俗格格不入,依旧受到白焕昌老部下们的排挤,原本对其厚望的白焕昌认识到仅仅靠私人恩遇,还是无法收拢丁成义之心后,也渐渐对丁成义疏远,丁成义在白焕昌的部队仍旧属于怀才不遇,鹤立鸡群之状。

  因为骑兵出身,丁成义一生钟爱收藏各种马鞭,而丁成义收藏的马鞭也代表则丁成义的戎马一生,这其中,既有留学德国,德国教官赠送的德式马鞭,也有黄埔毕业时,蒋介石亲赠的马鞭,也有白焕昌在丁成义落难中,送的马鞭,而马鞭在丁成义的人生中也几乎和丁成义,人鞭合一,丁成义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他使用马鞭的习惯性动作看出来。

  接受带领部队出关抗战的命令之初,丁成义是激动的,一个怀才不遇的将领,感觉到终于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但当听到白焕昌对其嘱咐的“出去打两枪就回来”;看到草草拼凑的队伍,从精锐部队替换下来的破枪烂炮,丁成义是彻底的伤心与失望,但出于对白焕昌的报恩以及心底种下的报国良知,丁成义毅然决定接受命令率队出关。

  当丁成义接触战俘营的红军战俘之初,丁成义是充满了提防,算计的,但是几次与红军战俘的冲突,让他对于红军另眼相待,丁成义决定“制服”他们。

  当丁成义几次与红军中刘一手,程子和,齐闯等人过招之后,丁成义发现,这些红军战俘才是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中抗日最坚决,战斗最勇猛的力量,丁成义决定“拉住”他们。

  当丁成义看到红军对待百姓,厚葬士兵,智捉特务,突袭运城等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主动和刘一手做朋友,提拔红军将领,丁成义决定“学习”他们。

  当槐阳血战之后,红军士兵们血战沙场,壮烈殉国之后,活下来的丁成义做出了自己最终的选择——“成为”他们。

  这就是丁成义在整个剧中的心路历程。

  丁成义对于白焕昌,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其割据一方,只考虑私人利益的不满,也有因其曾经的救命之恩,愿意“以身想报”之愿。而这种感情正是丁成义这样一个人物心头最大的关口——冲破私人恩怨,实现民族大义。

  丁成义有着自己的信念,即传统的对国家的“忠”,对袍泽的“义”,他坚守的是“一杆枪一个义字”信念,也是一个“亦邪亦正”的人物形象。

  他既有反动的世界观,又有民族良知;既有粗俗之言,又有君子之举;既快意恩仇,又精于算计。他是一个旧式军人的典型形象,有着“修身齐家报国平天下”的理想,只因所处阵营所事君主腐朽堕落,故空有热血大志而深陷于“欲走还留”的两难境地,最终面对国难当头之际,壮烈舍身取了民族大“义”。在他身上体现了“崇德尚义、守道护义、弃利取义、成仁就义”的旧式军人的人生历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