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每次变化与当时环境有关

2013年04月12日10:44  新京报 微博
1996年的《机器人趣话》中蔡明尝试扮演机器人1996年的《机器人趣话》中蔡明尝试扮演机器人
今年春晚《想跳就跳》中的一段腹语表演让蔡明成了网络红人,而观众不知道的是,上了二十多年春晚舞台的她每年都在努力尝试创新。  今年春晚《想跳就跳》中的一段腹语表演让蔡明成了网络红人,而观众不知道的是,上了二十多年春晚舞台的她每年都在努力尝试创新。

  蔡明[微博] 每次变化与当时环境有关

  蔡明  北京人,1961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

  1991年,1993年至1997年,1999年至2013年,21次登上央视春晚[微博]舞台表演小品。

  “当时很多人跟我说,你带着三个80后闯春晚了,这真的是很悬的一件事。但是我自己觉得这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任何有意义的事都是不容易的。”

  1995年的《父亲》,通过一个虚荣心很重的女孩子来反映当时人们心浮气躁的心态;2008年《北京欢迎你》则围绕着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展开,蔡明,可谓春晚小品演员中最与时俱进的一位。

  而上了二十多年的春晚,蔡明的每一年角色都不一样,花样也越来越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她说,“春晚舞台这么大,就算你把所有本事都用上,也还是会有遗憾。艺术本身就是不断地留下遗憾的,我能做的就是把遗憾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我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大家一个眼前一亮的好东西,而所有的变化都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

  与时俱进 常新常变才能征服观众

  这几年,编剧束焕与蔡明合作,也曾劝她:“回回征服观众,是一件特累的事情。那么多演员多年演的几乎都是同一个角色,我觉得挺好,创作起来没那么费劲,观众一年一度看见你也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像冯巩每次上台都‘我想死你们了’,自然就有一种亲切感。”

  但蔡明不认同,她要变。

  在今年春晚的小品《想跳就跳》中,那段一分多钟、和布偶娃娃配合的腹语表演,是蔡明的主意。“在美国,腹语是很普遍的,还有腹语学校。有一个朋友给我看过一个链接,哎哟喂,那个腹语大师表演得太精彩了,当时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学会啊。”蔡明因此特别找过一个外国腹语老师,但对方特别谦虚地拒绝了她。“既然没有人教,我就自己琢磨吧。其实这是一个多好的推广腹语的机会啊!”

  很多人看过小品后,以为布娃娃里有个开关,蔡明控制它说话。但实际上,所有的台词都是蔡明“说”的。“我一开始就想用腹语,但导演不怎么支持,他们想象不出来我拿着娃娃能在台上呈现出什么画面,所以他们就让我说‘好啰’,就不再说了。后来我慢慢地挤呀练啊,挤好一句就加一句,最后加到了一分多钟。”

  生活中蔡明也不敢说“我勒个去”,但她知道孩子们都爱说,“放在《想跳就跳》中就特别合适,只要合适,就没什么好担心。”

  求新,同样也体现在蔡明的合作伙伴上。2011年深感压力太大身体不支的郭达退出了春晚,蔡明开始寻找新搭档。这一年,她和影视演员刘威合作了《新房》;同年10月,她在担任央视小品大赛的评委时,发现了常远、王宁、郭丰周,于是他们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班子,打磨出去年春晚小品《天网恢恢》。“当时很多人跟我说,你带着三个80后闯春晚了,这真的是很悬的一件事。但是我自己觉得这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任何有意义的事都是不容易的。”

  蔡明的果敢、求变,也鼓励了她的团队。“当观众对春晚老人产生集体性疲劳时,创新和改变就显得特别可贵。很多人开始越来越认同明姐的努力,现在看,她是对的。”束焕说。

  影视之家 那里面的回忆都是痛苦的

  距离央视大楼10分钟车程的“影视之家”,是央视春晚的大本营。每年大部分语言类节目演员都在这里用餐和暂住,甚至谁住几号房都已固定,这一传统已延续十多年。对于常上春晚舞台的演员,“影视之家”也有了别样的含义。

  “不论哪一年、哪个导演,春晚剧组每年都会住在这,像个招待所一样,高级的招待所。一个这样的地方,除了春晚,大家是不去那儿的。有一次,一个外地朋友来北京,要晚上聚聚,我说正好没事,他们说‘晚上七点,到影视之家吧’,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我不去!’那个地方,太痛苦了!能换个地方吗?为什么要去那儿?我不想再进那个楼,那里面的回忆都是痛苦的。”

  “我这么说,大家就能明白,春晚对我们这些演员意味着什么。”蔡明至今记得有一年,杨少华、杨议父子俩的节目最后关头被毙,两人离开“影视之家”的那一幕:“老爷子拿着东西,拖着箱子往外走,我就难过的呀,都不敢和他的眼神对上,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个时候,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那么苍白,几个月的辛苦排练就这样白费了。所以说春晚的演员,承受能力要极强。不到年三十晚上,谁也说不定自己一定能上春晚,包括三十晚上,靠后的节目,都是未知。”

  虽然回忆是痛苦的,但蔡明从未想过放弃,“其实我挺累的。春晚是一年当中特别重要的工作,也是压力最大的一件工作,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每次进春晚我都有这种心理准备,无论如何都要挺过来。”

  【历届春晚小品】

  《陌生人》(1991年)

  《黄土坡》(1993年)

  《越洋电话》(1994年)

  《父亲》(1995年)

  《机器人趣话》(1996年)

  《过年》(1997年)

  《球迷》(1999年)

  《爱笑的女孩》(2000年)

  《红娘》(2001年)

  《邻里之间》(2002年)

  《都是亲人》(2003年)

  《婚礼》(2004年)

  《浪漫的事》(2005年)

  《马大姐外传》(2006年)

  《送礼》(2007年)

  《梦幻家园》(2008年)

  《北京欢迎你》(2009年)

  《家有毕业生》(2010年)

  《新房》(2011年)

  《天网恢恢》(2012年)

  《想跳就跳》(2013年)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