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亮相的2013开年大戏《楚汉传奇》,因为由《三国》导演高希希[微博]领衔,集合了陈道明、何润东[微博]、段奕宏[微博]等一干明星,在电视荧屏可谓绝对的“大片”,出尽风头。但是现在进行时的密集宣传期中,作为电视剧“一剧之本”的编剧却人间蒸发:海报上看不到署名,发布会、开播盛典见不到踪影。媒体簇拥着高希希,电视台争抢着陈道明“唯一”的一次露面机会,没有人邀请、过问编剧,要不是昨天汪海林[微博]忍无可忍主动在微博中控诉违约,抱怨这种不公和轻慢,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样一部尤其需要扎实文本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究竟出自谁之手。汪海林说,作为编剧只能自己站出来维权,影视圈存在太多不良习惯和恶劣的行业风气,“还是得斗争”。 视频:电视剧《楚汉传奇》媒体见面会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尽管有约在先
编剧仍被当“空气”
汪海林昨天告诉记者,鉴于编剧经常“被省略”,他跟出品方在合约里就明确约定“任何甲方出版和授权出版的海报、DVD封套等宣传品上,必须出现编剧的署名”,但是在去年5月该剧杀青前后推出的各种版本海报中,均没有出现编剧。汪海林认为出品方已经违约,遂进行交涉,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层层推诿,“既没有人道歉,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还有工作人员竟然说,不署编剧名是‘国际惯例’!”不过,汪海林毕竟是在圈内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资深编剧,不像一般的同行那么“弱势”,在跟出品方的高层包括高希希直接沟通后,得到的答复是“保证不会再发生”。但是,汪海林发现,该剧眼下宣传期的最新海报中,仍然有大量版本只刊登了导演和演员的名字,只有少量有出品单位的海报版本,才会有他的名字。
更让汪海林感到“不舒服”的是,该剧密集的宣传攻势竟然也把编剧当空气。《楚汉传奇》被北京、天津、安徽、浙江等四家卫视定为开年戏,为了争抢收视份额,各家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从开播发布会、录制开播盛典以及各种相关宣传活动都是四倍的数量,导演和几位主要演员疲惫不堪分身乏术,但编剧汪海林从未受邀参加任何活动因而很“闲在”。他在微博里自我解嘲说:“他们都认为陈道明老师是最大牌的,因为他只参加了一次宣传活动,殊不知,我一次都没参加。”记者询问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为何“遗漏”了编剧,得到的答复是各种活动均由出品方协调到场嘉宾,而在他们提供的名单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编剧。记者追问:“为什么电视台没有主动提出邀请编剧?汪海林也是有一定名气的,更何况跟演员的泛泛而谈相比,编剧更能言之有物,对宣传质量有帮助,电视台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对方答曰:“大家都在拼陈道明的档期,他能来才是胜利。”
■创作付出巨大心血
被“掠美”十分无奈
汪海林说,他为《楚汉传奇》付出的心血超乎寻常。早在2005年,陈道明就主动找到他和闫刚,付钱请他们写一部40集的《刘邦》,完成初稿后,因为种种原因,项目搁置,直到去年陈道明与高希希达成合作,重新启动了7年前的这个剧本。作为编剧,他们又根据当下的市场需求,重新构架、修改。剧组开机后,汪海林又全程跟组直到杀青,主要是按照陈道明的要求改写剧本,“每天晚上都要开协调会,现场还要即时做调整。”但是,这部呕心沥血历时七年完成的作品,如今却以“高希希作品”的面貌被强势推介到观众和媒体面前,汪海林除了不满,更多是无奈。“我不知道宣传公司为什么还在做这样肉麻的事情。影视创作,编导演是合作作者,强调某一个人,是不客观的,也是对其他创作者的不尊重。”不过,他强调自己跟高希希的合作倒没有不愉快,“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上个礼拜他还送我一只烧鸡,但是当他的面我也会直说,傻不傻呀,还叫‘高希希作品’。”
■汪海林公开喊话
众同行一边倒支持
汪海林对《楚汉传奇》公开“喊话”维权的行为得到了编剧同行的一边倒支持。昨天傍晚,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微博]的官方微博也公开支持汪海林:“宣传一部戏不提编剧,这种做法已不是个例。今年全国影视创作研讨会已明确提出,编剧是第一生产力 ,希望不要再出现编剧被‘遗漏’的错误做法。综合艺术,不要标签某某个人作品,道理很简单,它是综合艺术,不是某某个人作品。”
就汪海林的质疑,记者致电高希希,他称自己对此事并不十分了解,只是认为应该以电视上播出的版本为准,“字幕里出现编剧的名字,观众就会知道是谁的作品了”。至于各种宣传和发布会编剧“被省略”,高希希笑言“我是能躲就躲,他愿意来参加,就来好啦。说实话,有时候我们没有邀请一些人也是怕尴尬,如果现场主办方没有关照到会很冷场”。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