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谈《纸牌屋》拍摄 于正:技巧不如星星

2014年03月05日17:09  新浪娱乐 微博

  新浪娱乐讯 近日美剧《纸牌屋》引起观众的追捧,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向观众推荐这部剧。该剧在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一批中国电视行业内的人思考:中国是否能够拍得出《纸牌屋》?于正[微博]觉得拍出《纸牌屋》这样的作品不难,他的技巧不及《来自星星的你》,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作品恐怕会水土不服。而导演高群书[微博]、编剧汪海林则认为中国拍不出这样的作品,中国没有以编剧为中心的创作机制,不具备美国商业片叙事的专业基础。

  正方代表:于正、张国立[微博]——要拍出来不难

  于正:能拍出但不看好中国市场

  于正表示自己昨晚就在看《纸牌屋》并且觉得挺好看,但是中国老百姓可能不爱看这个东西,看着会很累。如果中国拍,市场并不会很好,这是一个高端精英人群爱看的剧。从投资人的角度就会谨慎做这样的作品。《纸牌屋》现在上线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的点击率是不可能有《来自星星的你》那么高的:“我并不觉得中国拍不出这样的作品,他的拍摄手法及使用的技巧不如《来自星星的你》,他的突出点在于故事非常高明。要拍出这样的东西不难的。”

  张国立:拍出来了审查也通不过  

  昨日张国立在两会上回应了关于国剧不好看的问题,还提及了时下大热的《纸牌屋》做对比称:“我现在也在追《纸牌屋》,常有人说国内剧不好看,我们能拍出《纸牌屋》这样的剧,但能通过层层审查么?”并呼吁:“对国内剧和引进剧采用统一审查标准,这有利于国内剧高水平创作。”

  反方代表:高群书、汪海林——不具备专业基础

  编剧汪海林 作品:《楚汉传奇》、《铁齿铜牙纪晓岚》

  观点:美剧以创意人为中心  中国欠缺

  编剧汪海林认为中国是拍不出像《纸牌屋》一样的作品的,拍不出来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制作机制的问题。美剧的拍摄体制是以创意人为中心的机制,所有的部门,资金也好都是为创意人的创作服务。以前美国是制作人中心制,后来以《越狱》为代表的新的模式产生,制作人找到编剧,他们认为剧本就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找到编剧后拍试验片,看观众反响,反响好再拍一季。韩剧也是这样的机制。编剧兼制作人的现象在美剧里非常普遍的。但我们国内没有这样的中心机制。

  高群书:美国商业片叙事很专业 中国不具备

  高群书则在微博里也发表了中国无法拍出《纸牌屋》的看法,他表示:“美国商业片叙事已经百多年,韩国直接学美国也已几十多年。中国商业片叙事三四五年代有,此后便断档,真正的商业片叙事不到十年,大部分编剧导演都在艺术片,主旋律,商业片叙事的犬牙交错中见缝插针,所以,目前中国影视剧尚不具备拍出《纸牌屋》《来自星星的你》的专业基础。”随后他又指出主旋律叙事属于中国特有的独创的一种叙事,特征是:假大空,不说人话。

  中立:叙事手法能实现 大数据分析模式仍需学习

  代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运营总监张斌  

  制作作品《甄嬛传》、《金婚》、《编辑部的故事》

  张斌表示:“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毕竟两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完全不一样,说中国能否拍出《纸牌屋》一样的作品,这是没有可比性的。”

  “从这部剧的叙事手法来说,美剧确实比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要成熟很多。但其实我们也不是很难做到这些东西。但是《纸牌屋》有一些优点我们是做不到的,比如《纸牌屋》是依赖于大数据,以大数据做系数进行的统计分析(制作方基于其3000万北美用户观看视频时留下的行为数据,分析预测出凯文-史派西、大卫-芬奇和“BBC出品”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电视剧产品会火),在这一块目前中国是没有尝试过的,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一个课题。”

  他认为:而从电视剧的受众群来看,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方和《纸牌屋》的制作方不一样(Netflix是电视台和电影院的平台,是北美最大的付费订阅视频网站),《纸牌屋》有特定的收视人群——知识层面高的人群。但是这剧要放到电视上来看的话未必合适,放在我们的电视领域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辛佳/文)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