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钱恋水 蔡晓玮
当美剧《嗜血法医》(Dexter)2006年首播的时候,这部“反英雄”的剧看上去就像一个黑色笑话:一个连环杀手为了满足嗜血的欲望去杀其他连环杀手。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只有阴暗与血腥的剧,男主角的旁白和时不时闪现的小幽默让它甚至能够被称得上轻松。每一集的精雕细刻、每一季的缜密剧情以及演员们的给力出演,让这个并不适合被搬上荧屏的剧集成为美国收费频道Showtime的王牌长寿剧。对于这部剧集,媒体评分颇高,普遍认为该剧是Showtime里程碑式的作品。《人物周刊》给出的评论是“假如你想要一部边缘剧,那就选《嗜血法医》吧”,这部剧的横空出世从内容和风格上都令人诧异。《纽约杂志》则认为该剧对待极端暴力的态度和方式极富魅力——让人同时感到可怕、兴奋、魅惑、惊悚。难得的是,从第一季到第八季,该剧的水准始终不坠,在知名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分数始终维持在75分上下。
随着第八季在今年6月底的开播,这部长寿剧即将走向尾声。第八季预计12集,目前已经播出8集。《TV GUIDE》杂志对本季的评论仍然颇高,称主角之间的对手戏仍然“激动人心、病态但却美妙”。
反英雄主义
在过去的7季中,迈克尔·霍尔饰演的“嗜血法医”德克斯特·摩根每周都会“替天行道”。他详细调查这些逃脱法网的“猎物”,确认他们有罪之后便开始实施捕猎。德克斯特先用麻醉剂弄晕“猎物”,把他们运到自己精心布置的“杀人房”,房中摆放着被猎物害死的人的照片,然后唤醒被摆放在“祭台”上的猎物,让他们最后一次面对自己的罪行,在他们的脸上划一道口子,收集一滴作为纪念品的血液,随后用刀子戳进他们的心脏,用锯子把他们肢解,扔进深海之中。
德克斯特一直过着双面人的生活。夜晚的他是连环杀手,白天的他是迈阿密警署凶杀组的血迹专家,与他的妹妹、警察黛布拉并肩作战缉拿罪犯。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知道了德克斯特的嗜血根源——3岁时目睹母亲被杀,坐在血泊中的他被警察亨利救走并收养。当德克斯特在青春期杀死一只狗之后,养父亨利洞悉了他的嗜血本性,于是终其一生教他如何正义地杀人,并不被抓住。
德克斯特把自己的嗜血本性称作“黑暗乘客”,把他人的丑陋面诸如药瘾、隐藏在文明外表下的愤怒等也都以此相称。每一季,德克斯特都会遇见一个犹如镜中自己的杀手。这些人或是他的亲兄弟,或是情人,或是朋友。这些人以及其他死在德克斯特刀下的杀手,大都是公认的好人,他们有的是富足的中产阶层,但却做着走私人口的勾当;有的是邻居眼中的好父亲好丈夫,但关起门来却是虐待家人、在固定日子杀人放血的屠夫;有的是被欺辱而奋起反抗的少年,但他的内心早已被“黑暗乘客”占据,以反抗之名杀戮。
在诸多罪案剧集或电影中,不乏以暴抗暴的主角,在法治社会,这并不值得提倡,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他们把自己置于审判者的位置,其实是对法律的又一次践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独裁”。但对观众而言,心底难免会希冀有人可以纠正那些法律难以纠正的错误,看到主角以正义之名用非常手段替天行道,会有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认同和爽快满足感。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超人、蜘蛛侠之流会这么受欢迎。
有意思的是,《嗜血法医》整部剧可说是对美剧盛产的英雄主义的讽刺。对于替天行道的德克斯特而言,正义不是他杀人的初衷,正义是他行凶的挡箭牌。与蝙蝠侠、钢铁侠那些感情丰富、多金又英俊的大侠不同,德克斯特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吊丝,收入平平、长相平平,最初的他是没有同理心的反社会分子——典型的连环杀手人格,只能靠“演技”以确保自己与周围人正常交往。有意思的是,他因为情感缺失所表现出的木讷寡言,反而被周围人认为老实可靠,深受大家信赖。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黛布拉、妻子瑞塔、儿子哈里森、警局的同事们等一众人产生了真正的情感,他举起屠刀也不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血的欲望。
结局猜想
尽管大热剧的结束总是让追剧数年的影迷感到伤感,但不得不说《嗜血法医》选择在第八季结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剧集本身来说,当德克斯特不断破坏养父亨利教的捕猎法则,在“好人”和“坏人”之间摇摆,最终破坏了他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与妹妹黛布拉的关系,并把黛布拉拖下泥沼之后,剧情本身已走向了难以挽回的局面。而从道德伦理来说,当黛布拉迷失自我,沉溺于酒精、药物和陌生男人的怀抱,神经精神病学家、犯罪心理侧写专家伊芙琳·沃格尔医生(夏洛特·兰普林饰)带着“精神病并非人类的退化,而是人类的进步”观点出现的时候,崩坏的人际关系和“三观”已趋向失控。
不同于此前曾接近德克斯特内心的FBI精英弗兰克·兰迪(基思·卡拉丹饰),沃格尔是精神病专家,且很早就认识亨利,并与他一起制定了所谓的“亨利法则”。更可怕的是,沃格尔能够冷静观察她的“病人”,没有情感,没有同情心,这一切都显示了沃格尔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精神病患者。
沃格尔的出现还打破了一个德克斯特从未怀疑过的信念:自己的嗜血和情感缺失不可逆转。事实上,尽管早先德克斯特曾说过“如果我有正常的感情,那只有对黛布拉”,经过那么多年的变化,他付出情感的对象早已不限于黛布拉。而沃格尔仍坚持德克斯特试图治愈受伤的黛布拉的行为只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殊不知德克斯特已离她规划中的“理想精神病范例”渐行渐远。
目前第八季已临近尾声,摆在德克斯特面前的大致有这样四个结局:被杀、自杀、被捕、诈死开始新的人生。有趣的是,如果编剧如果选择了被捕这个结局,怎样表现大众对他的态度将是一个颇有风险的尝试。
无论怎样,饰演德克斯特的迈克尔·霍尔对结局非常满意:“最后的结果对我来说很有启发意义,我将一路跟随这个故事直到最后。”
剧集之外
像很多成功剧集一样,《嗜血法医》也改编自畅销小说——美国作家杰夫·林赛的《德克斯特》系列小说。有趣的是,杰夫·林赛并非一个惊险或推理小说家。这个曾做过17份不同工作,最终投入写作怀抱的作家最感兴趣的是艺术、历史以及从摇滚到歌剧的一切音乐。写作《德克斯特》系列的起因只是一次演讲。他说:“当时我看着人群,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连环杀手也许并不是一个坏人。”作为一个曾写过喜剧的人,采用旁白的形式以及时不时闪现的幽默对林赛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对于贯穿整部作品的道德问题,林赛的心里其实有一条很分明的界限:“我认为德克斯特是一个有很强道德感的人。我希望这个人物能帮助人们明白什么行为是道德的,什么行为是非道德的。”
在这套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林赛胖了40磅,咖啡、饼干和啤酒成为保持写作进度的必备品。作品的出版过程亦不算顺利,在遭遇无数拒绝之后,直到他的作品到了曾出版《达·芬奇密码》的编辑手里,才得见天日。
2005年春天,结束美剧 《六尺之下》拍摄的迈克尔·霍尔收到了出演《嗜血法医》的邀请,然而他并未对这个剧本一见倾心。霍尔说:“当时我并不想再用几年的时间演一部电视剧。看了剧本以后我犹豫着要不要在之后的几年过‘血腥’的生活。然而当我看了原著和剧本之后,我知道如果我拒绝了这个角色就一定会恨自己。”
就这样,霍尔进入了一个“房门都不上锁的迈阿密世界”。在拍剧期间,霍尔经历了很多——罹患淋巴癌并走向康复,与剧中饰演其妹妹黛布拉的珍妮弗·卡朋特结婚又离婚。这一切的精彩程度并不输电视剧本身。
与原著作者心目中拥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德克斯特不同,霍尔饰演的德克斯特一直在灰色地带游荡。霍尔说:“我喜欢德克斯特这个角色的原因是他一直在努力走向光明,却被黑暗的东西带来更黑暗的复杂人性。”从第一季至今,霍尔从未失去对这个角色的同情,“我一直都希望他能从自己的欲望里被解放出来,这就是我对他同情的原因。”
对于德克斯特的结局,霍尔表示,他希望德克斯特能被授予一枚奖章,然后以安乐死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尽管并不是每一季都紧凑精彩,老套的设置和某些硬伤亦不可避免,《嗜血法医》整体剧情的严谨及演员的出色表演已足以让这部剧集成为同类型题材中难以超越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引发的思考仍将在观剧者心里发酵:人生能否被选择?法律和正义之间的灰色地带将如何处置?真实和伪装的界限又在哪里?我们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替天行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