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在首都剧场看了话剧《屠夫》的首演。朱旭、郑榕、周正,这也许是历史上最爷爷级的主演阵容了。《屠夫》以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为背景,在维也纳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肉铺老板伯克勒和他的妻子比内尔、独生儿子汉斯被卷入法西斯专政的政治漩涡中。剧中表现了父与子对信仰选择的冲突、犹太人遭受的迫害,通过伯克勒一家的凡人琐事反映出战争带给全人类的灾难。
这又是一部带有鲜明的人艺风格的剧目,以致我观看时脑海中总飘过熟悉的影子。《屠夫》是个一语双关的题目,表面上写的是朱旭扮演的屠夫,实际上影射了希特勒纳粹带给全人类的灾难。
已过古稀之年的朱旭成了剧中的亮点,他以伯克勒的形象穿梭于伯克勒家的小肉铺、多瑙河边的小酒馆、忧郁的咖啡馆、嘈杂的火车站……剧中挂纳粹旗一段,由于旗子太长拖在了地上,此时,朱旭为伯克勒设计了将旗子搭在肩头模仿恺撒大帝以及绑在腰间扮人猿泰山的情节,引得观众会心大笑。
郑榕仅有的一场戏是坐着轮椅演出的,他饰演的秘密警察头子是个思维跳跃、性格怪异的人,与朱旭的对手戏更可称作全剧的精华段落。我坐在观众席中,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演员,不禁有些伤感,这样的场景今后在人艺的舞台上难得一见了。
以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命运为横断面,来展现动荡的历史和文化嬗变,不依靠强烈的戏剧冲突,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人生和历史。在这方面,《屠夫》是成功的,也是人艺所擅长的。
在人艺剧场看《屠夫》而想到《茶馆》,有这种“阅读”心理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人,戏是外国戏,但你还是能“读出”人艺的影子。或许这就是人艺风格,而随着“人艺守望者”们的逐渐老去,这种濒危的风格与文化正存在着失落的威胁。陆欢(北京剧评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