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2005年度影视歌手大赛专题 >正文

亲民火爆的品牌赛事 2005河南“新声代”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6:17 新浪娱乐

  2005年4月16日,“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2005年度河南大赛正式启动宣传。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之后,5月12日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为每一位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举成名的绝佳舞台。

  本次大赛是继去年河南省首届影视歌手大赛成功举办之后,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为答谢观众一年来的支持与厚爱,进一步扩大频道的美誉度与影响力的又一倾情奉献。对于
这次大赛,河南电视台有关领导给予高度地重视和扶持,台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电视剧频道一起参与了整个节目的录制过程,同时承办方河南金色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现场统筹和广告经营,当地相关媒体,报纸(<大河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等)、电台(my radio 音乐有话说等)、网站(商都网等)、户外广告为大赛宣传造势,多方精诚团结的精神为大赛的成功录制播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比赛中许多独到之处也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专家的认可:

  关键词:户外的“玻璃演播厅”

  为了不与同类比赛的形式雷同,同时也为了增加比赛的透明度与公开性,大赛组委会选择了位于郑州市主干道—花园路上的中环百货广场作为比赛场地,并在广场上搭建一座透明的玻璃演播厅,选手在里面比赛,现场观众可以在外面观看,评委和选手的一举一动被观众尽收眼底。在这种比赛形式下,观众可以和比赛全程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改变了通过电视收看这种单一的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大雨倾盆,每天都有数千名观众在现场观看。

  关键词:评委

  “新声带”的评委团由主办方代表,音乐DJ和歌坛明星三部分组成,明星歌手在担当评委的同时,每天还要为观众演唱一首歌曲。评委团的这种构成既体现了比赛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又增加了娱乐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同时在评判风格上,评委们大都以温和的语言鼓励选手,从专业角度耐心地指出他们演唱技巧上的不足,而不是以讽刺的语气和尖刻的语言挖苦选手。从观众的短信来看,这种风格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评委成为大赛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超级大海选”

  “海选”这个词在2005年已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一个流行词汇。“新声带”海选的参赛选手近万人,选手在人数、年龄、职业、地域等方面的涵盖范围之广,充分体现了组委会提出的口号——“打造一场平民

音乐盛典”。海选原计划从5月12号启动,一直进行到5月22号,但是由于比赛期间现场报名选手过多,组委会不得不在5月23号加赛了一场“超级大海选”,采取的是5人一组,轮流演唱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比赛节奏,当天参赛选手达1200人之多。

  关键词:“人文关怀”

  自比赛开始的第一天起,大赛组委会便要求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比赛的始终。考虑到天气炎热,组委会为到达现场的观众准备了遮阳伞、扇子和太阳帽,以便他们

避暑。另外还专门设置了医务台,以防出现意外情况;对于参赛的选手,现场准备了大量的矿泉水供他们饮用,而且每逢有特色的选手出现时,评委都会送上一把雨伞或者一束鲜花作为鼓励;而更多时候,这种人文关怀体现在评委和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当中,为过生日的选手唱祝福歌,扶盲人选手出演播厅,……,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组委会对选手和观众的关心,也为整个比赛赢得了人气和掌声,更极大地提高了频道的美誉度。

  比赛是残酷的,也必然会有胜出者和被淘汰者。“新声带”采取的是经过海选,选拔出前100名选手晋级下一轮比赛,晋级赛分别是100进80,80进50,50进30,30进10,10进7,7进3。每场晋级赛安排在周六举行,借以提升现场人气,每两周举行一场,中间的一个周六举行待定选手的“晋级show”,用来让选手拉票。另外,在100进80的晋级赛中,同时举办了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一周年的庆典活动,实现了两项活动的互动,既通过比赛宣传了频道的形象,加深了观众对频道的忠诚度,又借庆典的抽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比赛现场的人气,当天整个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唱成名,绝对可能,目前,“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2005年度河南大赛已经进行到了50进30的阶段,预计在2005年7月底举办本次大赛的

总决赛

  (全况请浏览热门网站:www.xinshengdai.cn)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