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专题 >正文

英国“逍遥音乐会”侧记:“逍遥”万里到京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6:38 新浪娱乐
英国“逍遥音乐会”侧记:“逍遥”万里到京城

消遥音乐会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著名的英国“逍遥音乐会/The Proms”到今年已经有111的历史,是音乐历史上最古老的一个音乐节。自创办的那天起,就一直秉承着“作品宽泛,水准一流,面向大众”的原则,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1890年代,伦敦新建的女王大厅竣工,罗伯特·纽曼【Robert Newman(1859-1926),男低音歌唱家、演出经办人。就学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893年起任伦敦女王大厅经理】创
建的第一届“逍遥”音乐会在1895年8月10日举行。在此之前,纽曼就已经本着为更广大范围的观众提供更多通俗曲面、更随意的欣赏方式、更低廉的票价的理念组建了女王大厅的交响乐团。

  一个想法两个人

  纽曼的想法得以实现,也得力于亨利·伍德【Henry Wood(1869-1944),英国指挥家、管风琴演奏家】的大力支持。1894年,一个春日的早晨,纽曼约见伍德,商议逍遥音乐会的方案。亨利说:“我准备筹划一系列的晚场音乐会,用最简单的表演方式培养观众”,他接着解释说,“首先从通俗流行的作品着手,慢慢地逐渐提高水准,直到我已经培养出来了一批横跨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观众”。1895年纽曼聘任伍德任女王大厅乐团指挥,并担任首届“逍遥音乐会”指挥。

  工预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用当代的说法,一个好的创意,必须付诸实施,才能产生效益。“逍遥音乐会”在纽曼的一股轫劲下开始运营。有人才、有乐团、有场地,创意当年就见到功效。最初叫做“罗伯特·纽曼漫步音乐会/ Mr. Robert Newman's Promenade Concerts”,当时的曲面就现在的标准来看,也属非常高雅之列,音乐会时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且低廉的票价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单场音乐会票价1先令,演出季的套票为1英镑,观众可以站着看,可以走动的看,总之,可以随意。

  与正常演出的音乐会不同,“逍遥音乐会”上,观众可以吃、可以喝、甚至可以吸烟,不过后来人们禁止在歌唱演员唱歌的时候点烟,怕浓炝的烟味让演员咳嗽,无法唱歌。

  音乐会的曲目,通常这样搭建:上半场是“比较严肃”的作品,下半场是短小好听的、纽曼称之为“超级狂想曲”的作品,包括部分歌剧当中的流行唱段。

  拓展曲目 适应大众口味

  伍德与纽曼二人同舟共济,彼此相扶,为观众演出了更广阔范围的曲目。首季演出就创出了“周一·瓦格纳之夜”以及“周五·贝多芬之夜”的品牌。伍德自此逐渐的更新曲目,从娱乐性的“大俗曲”到加入尝试性的新作品――被冠名以“新奇音乐会/Novelties”。

  在推广作品的基础上,伍德进一步推出新人,巴有才华的演奏家推上舞台,为了提高管弦乐队的水平,他率先发对当时通行的“代理制”,不允许乐团成员为了到别处去“捞外快”而找人替补排练,只参加演出、从而还能挣到“出场费”;他也因此成为“1904年最不受欢迎的人士”。伍德坚持推广新作品的成效到1920年就已经初见端倪,许多人已经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像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拉威尔、沃恩·威廉斯等人。

  硝烟四起 舞台纷争

  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公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一致反对所有的“德国事务”,特别是德国的音乐。伍德和纽曼两个人为艺术“死扛”,战斗在艺术的最前沿,坚持“伟大的音乐艺术品为全世界所拥有,精品不倒,时间将给予证实”。意识形态的争论未休,纽曼又陷入经济危机,为了拯救乐团,1915年英国查普尔股份有限公司【伦敦音乐出版商,钢琴制造商】承租了女王大厅,顺势取得了乐团的管理权,并重新命名为“新女王大厅管弦乐团”。

  日渐亏损 釜底抽薪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查普尔公司1927年宣布撤资,不再给予任何财力支持。与此同时,BBC已经成为了一家“统领信息、教育与娱乐”的集团公司,与亨利·伍德筹划的“逍遥音乐会”宗旨不谋而合。就这样,“逍遥音乐会”又“转嫁”给了BBC。BBC入主Proms之后的三年里,所有的音乐会均冠以“亨利·伍德爵士与他的交响乐团”系列音乐会,直到1930年成立了“BBC交响乐团”。

  “逍遥音乐会”易主之后,听众的范围得以更大范围的扩展,许多人疑虑BBC“地方性保护”自己的地盘,实况转播音乐会将会造成观众的大量流失。这个时候,又是伍德挺身而出,宣扬他的观点:“自由地传播音乐信息,让音乐走入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得BBC转播音乐会得以继续,成为今天“逍遥音乐会”最典型的特点。

  BBC先丢再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的第3天,BBC将其“音乐部”解散,宣布无法再支持“逍遥音乐会”。命运多舛的PROMS再一次面临危机。这一次,亨利·伍德再次披挂上阵,找到了私人资助,保证了1940-1941演出季的进行,并由伦敦交响乐团替换了BBC交响乐团。由于空袭迫使1940演出季只进行了四个星期就中断了,1941年5月10日,德国空军炸毁了女王大厅。整个伦敦能够演奏交响乐的地方只剩下了1871年起用的皇家阿尔伯特大厅。大战当中,风云变幻,BBC在1942年又把“银子”投到PROMS,重新支持“逍遥音乐会”。

  历史的转折

  1944年对于“逍遥音乐会”来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50周年庆典,以及亨利·伍德75岁寿辰。此时的老亨利已经力不从心,身体渐弱。7月28日,他指挥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告别了他已经执棒半个世纪的“逍遥音乐会”舞台。三个星期之后,老人家乘鹤西归。

  继往开来 承前启后

  战后,传统的“瓦格纳之夜”因为民族气质而不再受欢迎,自1953年起“威尼斯夜色/Viennese evenings”越来越博得观众的青睐,其他知名作曲家的纪念活动也逐渐成为主题音乐会。1957年西贝柳斯去世,上演了“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1958年沃恩·威廉斯去世,上演了“威廉斯交响曲全集”。

  英国指挥家、管风琴演奏家、钢琴家马尔科姆·萨金特【Malcolm Sargent(1895-1967)】自1950年起担任BBC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那时大部分的“逍遥音乐会”都是由他指挥。不过,到了1950年代后期,其他乐团加盟“逍遥音乐会”的现象已经初具雏形。约翰·巴比罗里【John Barbirolli(1899-1970)】指挥的曼彻斯特的哈莱管弦乐团(HalléOrchestra)成为第一支在“逍遥音乐会”亮相的非伦敦地区的乐团,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有伯恩茅斯交响乐团、

利物浦交响乐团等登台演奏,巴兹尔·卡梅隆【Basil Cameron(1884-1975)】、查尔斯·格罗夫【Charles Groves(1915-1992)】、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1927-)】、诺尔曼·德尔马尔【Norman Del Mar(1919-1994)】、查尔斯·马克拉斯【Charles Mackerras(1925-)】等著名指挥先后执棒。

  新人新团新剧目

  英国评论家、管理者、钢琴家威廉·格洛克【William Glock(1908-)】自1959年起担任BBC音乐部门主管,“逍遥音乐会”开始“换脸”,管弦乐曲目的核心、亦是“逍遥音乐会”的支柱,改革为更具有实验风格的作品,体现当今世界范围内音乐发展和沿革的时尚,1950-1964年间上演的新作品是过去的两倍。

  1963年演出季里,盖欧尔格·索尔第【Georg Solti(1912-1997)】、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卡洛·马里奥·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等“外国指挥”登台。1966年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以“第一支外国乐团”的身份出现在“逍遥音乐会”;步其后尘,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波兰广播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应邀而至。后来人们称1963年是“逍遥音乐会”的改革年,从一个保守的本土音乐节成功过渡为“国际音乐节”。

  乘架构改革之风 沥曲目更新之雨

  1960年代的艺术改革,以引进歌剧达到了一个顶峰。1961年,著名的格林德伯恩歌剧院/Glyndebourne Opera首先演出了莫扎特《唐乔瓦尼》,非西方文化艺术的演出则推波助澜,几场包括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的音乐作品室内乐团音乐会,加上打击乐音乐会、爵士乐演出、福音演唱会、电声乐器演奏,以及儿童专场音乐会,整个“逍遥音乐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1年起,BBC开始在每个演出季“委约创作”作品,让“逍遥”的观众听到最时尚的音乐,为当代作曲家创建了一个宽泛的创作舞台。

  1970年代,“逍遥音乐会”的“最后一夜”逐渐成型,“演出前讲座”也成为“气候”,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成之外,“逍遥音乐会”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健全,成为了观众可以参与的、更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音乐狂欢节日”。

  百年辉煌 与时俱进

  1994年是“逍遥音乐会”的百年庆典。现在,“逍遥音乐会”每年有超过70场音乐会,呈献给观众风格多元化的交响乐、歌剧、音乐剧,邀请国际一流的交响乐团加盟,同时不失“逍遥”传统——每年都有英国优秀音乐作品音乐会,BBC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则依然是主体演奏团体。

  1996年起,“逍遥音乐会”再度革新,创建了“公园逍遥/Proms in the Park”、“室内乐逍遥/ Proms Chamber Music”、“演讲逍遥/ Proms Lecture”等几种不同的表演;紧接着1997年首场“逍遥独奏音乐会”开盘,引发了音乐会架构的新一轮组合,1998年“合唱日”、1999年“千年音乐一日现”、 2000年“千禧青年日”等主题音乐会相继获得成功;而来自其他国家的爵士乐、电影音乐、舞台剧作品等,使得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化。

  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斯潘汀画廊举办的“诗歌逍遥会/Poetry Proms”、在皇家音乐学院举办的“作曲家肖像”系列、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的“演出前讲座”等主题活动,使“逍遥音乐会”的地理范围扩展到音乐厅之外,艺术构成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与之配合,BBC-3台实况转播音乐会,包括网络转播、电视转播、广播转播等多种方式,特别是转播已经成为品牌的“逍遥音乐会——最后一夜”。BBC-4台、BBC数字电视台则以“互动”平台的方式与观众展开广泛的交流,观众可以将转播过程中看到或听到而产生的各种疑问、建议等,发邮件给相关负责人,通过BBC-1、BBC-2、BBC-4三个数字电视台的“红触键”控制器,同步阅读作品介绍。到了2004年,作品介绍则通过DAB广播服务系统免费提供。2005年,“逍遥音乐会”的第一个WAP平台建成,可以用手机接听、收视,并且免费提供日常咨询服务。现在每一场音乐会在演出实况转播的一周后,都可以在线即时收听,曲目任选。

  公园主题 万人聚首

  过去的十年里,“逍遥-公园音乐会”已经有超过百万人参加。作为英国的重要音乐活动,“逍遥-公园音乐会”成为一个总冠名,不同城市的公园可能同时举办着演出,1500名音乐家+50架摄像机+1000支话筒+50米电缆,这样的数字等式构架出BBC最复杂的、也是必须转播的演出之一。每一年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字幕即时显映、互动电视、大屏幕投影等,将音乐会的观众范围无限扩大,全球任何一地的观众都可以同步欣赏。

  最后一夜 名牌效应

  “逍遥音乐会——最后一夜”是历时两个月的音乐节当中,以演奏通俗经典名曲著称,其中贯穿着“英国主题”元素,每年邀请世界著名的独唱、独奏家加盟。组织者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现场观看“最后一夜”,有时就将其与“公园音乐会”合并,将其移师到贝尔法斯特市、斯旺西市、曼彻斯特市、格斯拉斯市等,今年“逍遥音乐会”将于7月14日至9月4日期间举办,演出73场音乐会,以莫扎特、肖斯塔科维奇为主题,“从莫扎特的第一交响曲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最后一交响曲”一网打尽。歌剧则以葛杰耶夫率领的马林斯基剧院演出《麦克白夫人》、格林德伯恩歌剧院的《女人心》为主。捷克著名指挥家贝拉洛维克将指挥BBC交响乐团参加开幕演出,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德沃夏克的作品、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以及莫扎特的作品。

  东西文化碰撞出灿烂火花

  今年的第112届“逍遥音乐会”与第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主题及剧目“撞车”, 彰显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构成已经“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的艺术策划,使得北京国际音乐节进入世界著名音乐节排序的前列。值得庆贺的是BBC交响乐团将在贝拉洛维克带领下,卷着“逍遥音乐会”上演出的乐谱,在10月24、25日的两场音乐会上,把精选曲目搬上北京的舞台,为北京的观众在家门口重现BBC逍遥音乐会的盛况。

  多年来,BBC广播集团下的BBC苏格兰乐团、BBC威尔士乐团等附属乐团频频光临北京,演出商大多含糊其辞,不加以明确说明,使得观众观看之后觉得上当。这次音乐节邀请了真正的“英国BBC交响乐团”,同时安排中国大提琴家王健加盟。势必让观众看到这支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真实魅力。音乐节邀请BBC交响乐团的原则就是“100%艺术水准,100%视听享受”。

  吉里·贝洛拉维克的名字可能对不少中国观众还有些陌生,但他的确是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的指挥家之一,此行也是他首次访华。贝洛拉维克早年就读于捷克布拉格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曾跟随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凯学习。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使贝洛拉维克深悉捷克民族音乐的精髓与内涵。1977年,年仅30岁的贝洛拉维克就出任了布拉格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在他的带领下,布拉格交响乐团在国际乐坛的声誉迅速提升,并跻身于世界著名交响乐团之列。1990-1992年间他又出任捷克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他的艺术道路不仅局限于捷克民族音乐之中,其全面而优秀的音乐理念与指挥才能也同样被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所赏识,他定期与世界各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1995年9月,在贝洛拉维克首次指挥BBC交响乐团上演马蒂侬的《吉尔伽美什史诗》,随后立即被任命为该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今年他出任BBC交响乐团合作的第一场音乐会则是2006年BBC逍遥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

  随行的歌唱家艾琳娜·谢苗诺娃同样来自捷克,她也是当今国际乐坛当红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1995年,艾琳娜·谢苗诺娃进入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200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奥布拉茨索娃国际青年歌剧歌唱家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并在俄罗斯的Bello Voce全国声乐大赛上荣获大奖。艾琳娜·谢苗诺娃有着十分丰富的歌剧演出经验,她的嗓音甜美而深情,这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她将演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和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当中的选段。在捷克指挥大师的指挥下,由当红的捷克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捷克最优秀的歌剧选段,这必定又将是地道而高水平演唱。

  10月24日演出节目

  安东宁·德沃夏克:随想谐谑曲,作品66号

  约瑟夫·米斯里维切克: 为女高音和圆号所作降E大调双协奏曲【中国首演】

  贝德日赫·斯美塔那: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选段

  贝德日赫·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我的祖国》

  安东宁·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二首), 作品46号

  安东宁·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选段

  莱奥什·亚纳切克:狡猾的小狐狸(组曲)【中国首演】

  安东宁·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一首、第八首), 作品46号

  10月25日演出节目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奥克尼郡的早晨婚礼【中国首演】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爱德华·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号(大提琴:王健)

  亨利·伍德:大不列颠海之歌幻想曲【中国首演】

  埃德华·爱尔加:(D大调第一首)威仪堂堂进行曲,作品39号 文/丛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