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十年:混沌与危机(1999-2008)
盛极而衰,是华语流行音乐可以预见的情景。进入新世纪之后,魔岩文化结业,滚石唱片衰落,经济危机带来大萧条,唱片公司不断重组整合,许多音乐人彻底失去了再出版专辑的机会,唱片界也由此进入大萧条时代。罗文、张国荣、梅艳芳、林振强、黄霑、梁弘志、马兆骏、沈殿霞等人的去世,让已经失去陈百强、黄家驹、邓丽君的华语音乐雪上加霜。有人宣称,这是一个没有巨星的时代。失去让大家开始怀旧,央视开辟的《同一首歌》节目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和喜爱,成为演唱会市场红火的契机。这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世纪末,王菲、张惠妹、李玟鼎足而立成为女歌手的华语代表,陶喆、周杰伦成为新一代音乐教父,但华语乐坛很快就变得瞬息万变,难以预料。
1、盗版成为众矢之的
1999年9月1日,台湾IFPI于举行“终结盗版,捍卫正版”誓师大会。这次事件并不著名,不过以此为界,整个流行音乐界开始了十年打击盗版的漫长旅程,是值得纪念和重视的事件。台湾ifpi一直在华语流行音乐中扮演了打击盗版先锋的角色,他们从1987年开始就召开反盗版演唱会,不过真正从1999年起,台湾IFPI才真正掀起抵制盗版行动的高潮。早在80年代,因为当时版权未清,大量翻版音乐横行于市,可由于当时流行音乐发展迅猛,音乐人还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利益,当时的世道尚好,盗版虽然销量巨大,也未能对正版的发售造成威胁。在过去台湾市场上,盗版占有率一直控制在15%左右,突然在世纪末盗版业者愈加嚣张。99年,盗版占有率一下子高扬到35%,在2001年更是夸张的达到48%,彻底打击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当时香港也饱受盗版困扰,ifpi不断调低认证数字,台湾IFPI为避免台湾重蹈覆辙,从1999年开始发起一连串活动抵制盗版。可是情况愈演愈烈,IFPI宣布盗版不除将不再公布台湾业界销售榜单和排行数字统计,至今台湾仍然没有官方的销售数字统计,使得台湾音乐在华语界的统治力一降再降。盗版的猖獗也让台湾的原创音乐深受打击,在1999年台湾一共发行了248张专辑,到2001年发行数已经不足两百张,到2002年更是骤降到142张。IFPI方面,在2001年检获成大十四名学生电脑之中的非法下载音乐,引发各界热烈讨论,并在收到十四名学生悔过书之后决定不予起诉。2002年,IFPI举行台湾盗版唱片告别式记者会,向政府痛诉音乐出版业现状。同年,IFPI举行404反盗版大游行,在年底举行的全球唱片高峰会上,IFPI再次用许多数据反应了盗版形势的严峻。但多次重申无明显效果之后,IFPI暂停了对具体音乐商品的统计工作,只统计音像制品的总销售额,并跟进几桩P2P侵权诉讼案件至今。因为IFPI停止统计,台湾唱片公司开始肆无忌惮播报销售数字,由此带来浮夸风遍及两岸三地。直至周杰伦公开质疑唱片销量,太合麦田公布李宇春专辑销售数字之后,才让听众们真正直面唱片数字注水的严重性。周杰伦质问的经理人很快演出闹剧,又引发一系列的唱片高层地震。
港台的盗版业也让内地盗版业者开始效仿,内地音乐本来制度尚未健全,顿时受到更严重的冲击。眼见原创歌手终于在内地可以发行专辑,内地的引进公司也做得有声有色,旋即受到盗版的强烈冲击。在上世纪末,上海音像、上海声像、上海中唱、广东美卡是引进正版专辑销售占有率最大的几家公司,在盒带尚未退出主流消费市场时,这几家公司将引进版cd的定价定在60元人民币左右,可盗版廉价光盘的产线化让这个价格毫无竞争力,只要不到五块钱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张流行音乐专辑是盗版最兴盛的时候国内引进公司面对的强大不正当竞争。广东美卡、上海中唱意识到了要想在和盗版的战斗中胜利,首先必须给出一个恰当的价格,既能减少和盗版价格差的数量级,又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首先将过去的一批老专辑贴上特价标签,重新用十余块人民币的价格做低价销售。正是由于这样的策略,大量的学生音乐消费者开始加入到购买正版的行列之中,虽然正版仍然没有盗版便宜,可更为精致的印刷质量和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这样的口号着实为引进版扳回一城,上海声像和上海音像很快加入了低价行列,甚至对于新发行的音乐专辑采取高价版和低价版两种价格不同包装销售的方法,满足了不同层面消费者的需求。在2000之后的两三年,引进版得以健康的发展。加上周杰伦、孙燕姿、蔡依林、SHE、林俊杰等青少年偶像在内地走红,这场正版价格战为引进公司吸引到了相当多的学生消费者,也将流行音乐的受众重新定位。
台湾IFPI掀起的维权大战,虽然没能遏制台湾岛内的侵权事件对流行音乐的侵害,却使得内地发行公司在行业化的道路上更近一步,也使得内地的流行音乐消费发展水准逐步接近港台。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这场胜利并没有维持多久,完全不需要成本的网络共享成为了两岸三地流行音乐工业新的噩梦。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