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从“乐剧”到“影剧”的致敬

2013年06月21日12:33  东方早报
  谭盾的“武侠四部曲”包括《卧虎藏龙》、《英雄》、《夜宴》和《复活》,图为《英雄》的演奏现场。   谭盾的“武侠四部曲”包括《卧虎藏龙》、《英雄》、《夜宴》和《复活》,图为《英雄》的演奏现场。

  早报记者 陈晨

  谭盾[微博]的“武侠四部曲”创作历时12年,他说这12年像是“发神经”,为了圆自己的武侠梦,在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事业最高峰当即给自己“下了死套”,非武侠爱情悲剧不写。这期间错过了包括《功夫熊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众多好片,直到今年最后一部《复活》完成,谭盾终于让自己的“发神经”告一段落。

  明晚,作为首届喜玛拉雅艺术节的“重头戏”,谭盾新作《复活》将连同此前的三部《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一起,由其本人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在喜玛拉雅中心大观舞台奏响。这部致敬瓦格纳的作品对应了《尼伯龙根指环》四联剧的创意,音乐中大量运用瓦格纳的主题动机。谭盾说,在这个场合演完《复活》,他就可以向电影界宣布,他要回归电影配乐了。

  从“乐剧”到“影剧”的致敬

  明晚的音乐会将以“半歌剧”的形式出现,音乐家有特定的角色身份,将身着富有特定含义的演出服,作为指挥的谭盾化身为“预言家”主导整个故事。一向以“水”为创作灵感源泉的谭盾此次依然用足这一元素,在开场的序曲中以水声叩响三重奏的复活之旅。随后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依次登台,讲述如何在无可奈何的执着中失去爱与生命。在交代完各自“为何而生又为何而死”之后,最新创作的《复活》中谭盾运用了复调的作曲手法将前三部音乐的主题动机组合在一起,以三重奏协奏曲的方式让三段爱涅槃重生。

  正如谭盾所说:“歌剧是原始的电影,电影是未来的歌剧。”当年瓦格纳以歌剧为出发点,发展出“乐剧”的形态,即不借助演员表演、台词,单凭音乐本身即能讲故事。而“武侠”系列同样基于此,“当年瓦格纳花25年创作四幕《指环》‘乐剧’,我花12年创作武侠的四部曲‘影剧’,这既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对话;既是音乐技术的对话,也是东方儒学、禅宗和由瓦格纳启发的尼采、叔本华哲学体系的对话。”出于这份敬意,谭盾于今年5月5日在瓦格纳的故乡德国莱比锡进行了《复活》的全球首演。

  谭盾回忆12年前他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做驻院作曲家,最令他感兴趣的人就是瓦格纳。与李安合作《卧虎藏龙》之后,他萌生了像瓦格纳写《指环》一样,创作“武侠四部曲”的念头。

  《复活》演出视频将上传

  全球征集微电影

  此前《卧虎藏龙》、《英雄》、《夜宴》都是为电影“做嫁衣”,最后一部《复活》,谭盾希望以音乐为主导,让导演为他的音乐拍故事。明晚的演出现场,将展示一个“实验版”微电影,那是谭盾与蔡国强在欧洲山间散步时发现的一条小溪,顺着溪流发现它不断改变流向,时而东南,时而西北,便将其影像记录下来,与巨大的西湖“水鼓”呼应剪接,象征东西文化河流的交汇。谭盾告诉记者,他已经与德国科隆电影节签订合约,在全球年轻导演中发起以“复活”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明晚演出之后,《复活》将会上传至全球各大视频音频网站发布并提供下载,参赛者根据音乐自由创作,从对音乐的理解出发阐释自己对于“复活”的理解,最终甄选出6部在明年的科隆电影节上展映。

  说起电影,谭盾有些兴奋。“过去12年我为了等符合我要求的题材只做了这三部电影,现在这件事终于结束了,我可以大声宣布:我从今天起要重新写电影音乐了!”谭盾透露现在手上有6部电影剧本,武侠题材已经不予考虑,“武侠题材太沉重了,现在想清纯、欢快一点。”

 

(责编: Zan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