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9月23日17时到18时,小提琴家吕思清做客新浪聊天室与网友交流自己的北京演唱会,并且现场回答了网友的问题。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的网友朋友们下午好,我是主持人赵宁。现在做客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的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小提琴家吕思清。
吕思清:网友朋友们,你们好。
主持人:这次吕老师能够来新浪也是抽空从忙碌的日程中抽空来。
作为形象大使亮相
吕思清:刚刚正好是中秋佳节过去,在中秋前后我也是演出非常紧张,明天我又要去广州参加一个电视晚会,所以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到新浪跟大家见面。
主持人:这次回国主要还有一个工作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
吕思清:其实倒不是参加这个比赛。
主持人:是作为形象大使。
吕思清:青岛的作为我家乡,我们家乡能够承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大赛,我特别高兴,当他们邀请我担任形象大使的时候,我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这个比赛现在已经开始了,我会在过几天回青岛参加颁奖音乐会,并且在10月1号的时候,举办一场我个人的独奏会来祝贺这次比赛的圆满成功。
主持人:身为一个青岛人,回到这个家乡应该是心里有不一样的感受。
吕思清:当然每次回青岛,首先感觉非常高兴,因为大家也知道青岛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我是很早就离开青岛了,8岁离开青岛到北京来上学,在青岛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每次有机会回去,我都觉得特别好,可以游山玩水,主要是觉得可以放松一下。当然每年也会回去举办音乐会给家乡的听众们,给他们来做演奏,让他们了解到我事业发展的情况。
主持人:算是一个汇报演出。
吕思清:每次都好象是汇报演出,但是每次都非常亲切,没有那种特别严肃的感觉,因为家乡的听众们对我也非常热情,也非常熟悉,而且我每次去演出,他们都是很支持我,我觉得非常亲切。
8岁就成为乐坛神童
主持人:刚才提到8岁就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而且成为这座学府在历史上最小的一名学生。
吕思清:对,正式的学生。我想我到目前为止中央音乐学院唯一一个破格录取的学生,我觉得也是非常幸运,应该说是在我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当时8岁,称为乐坛神童,当时自己有压力还是自己特别高兴?
吕思清:没有什么太多的压力,其实乐坛神童,我也没有怎么听说,都是别人起的,别人在传,当时我特别高兴有机会在北京,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这些亲戚,大人,就说我们很多同辈这些表姐、表哥这些人,我们在一起只有我一个堂哥跟我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到北京来上学。那时候八岁的时候真的要来北京特别兴奋,北京还是大家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首都,而且我在8岁之前就差不多从三四岁的时候我父亲每年带我来北京,因为他出差,所以到过天安门,到过很多地方,跟音乐学院很多教授学过,上过课,终于来到自己非常向往的地方,当时没有别的地方记忆,只有去过上海、苏州,所以北京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应该说兴奋更多一些。
主持人:8岁是从青岛来到了北京,但11岁的时候从北京走向了国外,去了英国,当时是被选中,被一个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约选中你去英国天才儿童音乐学校。
吕思清:中文是这样讲了,因为里面的小孩他们都认为是天才。
主持人:当时年龄都很小?
吕思清:大的16、17岁也有,但主要是学生数量非常少,当时我去的时候学校里只有47名学生。外界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进这个学校。但是这个学校的英文名字其实特别简单,连音乐都没有,但是在那个学校里学习的小孩,当然都是有很高的天分,有很多是我们大师耶胡迪.梅纽约亲自挑选的,也有考的。
主持人:你被他亲自挑选的。这个经历8岁进北京,11岁去英国,这个过程你觉得你当时的一个心情是什么样子?
吕思清:我当时其实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玩,没有什么别的心情。不像有很多小孩可能8岁离开家会想家,11岁就出国了,不习惯,会想自己的父母,会想自己熟悉的环境,我好象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主持人:从音乐探索这条道路上来说?
吕思清:从音乐上来说,我觉得每一步对我来说至关重要,8岁我考进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当时大家对我有很多期望,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当然一致认为说我是非常有天才,才能的这么一个人,但是又觉得我很多其实小提琴基础一些东西不是那么特别扎实,也就是说基本功不是那么好,因为青岛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老师,我原来一直跟我父亲、叔叔,他们都不是真正学音乐的人,后来跟随了一个牧师学了一年,他也不是真正专业从事音乐的,所以在基础训练,基本功的训练还是有很多不足的东西,所以当时如果我8岁不进中央音乐学院接受这么好、正规的训练,再耽误三年,11岁的时候才能正式进去,估计以后的道路就不会像我走过的这样,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所以我觉得我是可能真的是比很多同龄的学音乐的小孩先走了一步,先的这一步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到英国,我觉得那个地方真的非常好玩,81年我去的英国,当时我们这什么都没有,电视连彩电都是很罕见的,并不用说小孩玩的东西,到英国简直是花花世界一样,学校的条件很好,占地好几十亩,那么几个学生,又有游泳池,又有篮球场,又有足球场,反正你想玩的东西全都有,当时感觉首要任务不是拉琴,主要是玩,主要是体验好多玩的东西。包括国外的教育尽量发挥小孩的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启发他多见世面,到博物馆,大自然中交流,我觉得其实当时可能是在玩,但是其实从玩的当中所积累的很多东西,你的人生经历,你对西方音乐文化它的风土人情这种理解,已经扎根到你的心里面了,当你的技术,当你的小提琴演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比较高的层次以后,当你对小提琴理解,人生阅历达到高度的时候,我觉得它全部可以产生一种质的变化,会对你的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西方文化要切身体验
主持人:我听了你的话想起,上次有一位教授来新浪的时候说过,他说小提琴本身是西方文化下一个产物,很多中国孩子不了解西方的文化,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音乐。
吕思清:其实不光是西方的文化,最简单的就是你没有踏到过这个土地上,真的不能感受到为什么这个音乐会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发展,发展成我们现在全世界都公认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所以我觉得确实去体验,去生活,经历。
主持人:现在也知道咱们中国学小提琴的孩子很多,从你的经历上来说,你觉得咱们国内中央音乐学院是最高学府,他们传授音乐技巧方法和咱们英国天才儿童学校方法上是不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吕思清:方法肯定是不一样。20年前是特别不一样,现在是有所接近,其实主要是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以前我们音乐教育主要受东欧特别是前苏联影响,所以基本上是一种非常扎实的技术、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老师对学生要求都是非常之严格。西方的教育它是从一种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不光是你的专业,包括你要跟专业相关的很多文学史、美术史、音乐历史,还有其它很多方面,包括乐队的训练,从全面的训练里面让你来发展,让你来成长。
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讲,我的学琴经历也是特别好的,因为我在我需要技术去把它训练好的时候,我能够受到中央音乐学院最高的老师之一,王老师他对我这么好的培养,我又能够到英国,到欧洲,在西方音乐诞生的这片土地上生活几年去体会,去学习,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结合。
主持人:11岁去英国以后,17岁就得了第一个奖。
吕思清:是最后一个奖,不是第一个奖。
主持人:当时是什么奖?
吕思清:当时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主持人:很厉害。
吕思清:对,是很厉害,那其实是我得的最后一个大奖,也是我第一次得大奖。因为以前也参加过比赛,都是青少年比赛,每次参加比赛都得名次,都进入到决赛,但是进入这个比赛第一名之前,从来没有拿过第一名,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当然也是我学琴生涯当中非常重要一个具有里程碑的这样一个事件。
主持人:我特别不能理解为17岁得了这个奖以后是你最后一次获奖?之后你没有参加过比赛?
吕思清:像意大利这个比赛,之所以特别有名,主要是以意大利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也是小提琴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他的名字命名的,在他的家乡举行,因为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又因为每一轮都要演奏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高难的,所以大家认为这个比赛对小提琴家来说是一个最高水平的小提琴比赛之一,能够在这个比赛中获奖,确实证明你拉的真的是应该非常好。像我们大家熟悉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德国的小提琴家都曾经是这个比赛的第一名得主。我当时87年的时候获得这个比赛第一名的时候,当然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个奖,也是东方人其实第一次真正获得第一名这个奖,因为以前东方人也有人拿过第二名,但是它算是当时比赛最高奖,是因为第一名空缺,因为这个比赛有一条特别规定,如果这一届选手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评委会认为是能够达到第一名的这种水准了,他们就会把第一名空缺。有一届在我之前其实连第二名都没有,最高名次是第三名,当时确实非常激动,因为能获得这么大的一个国际奖项,在我以前认为是很遥远的,所以得了这个奖以后,无形当中又有一定的压力了,音乐比赛不像体育比赛,体育比赛还允许你不断打破记录,也允许你得第二名,因为你还可以再去争取得第一名,但是音乐比赛其实是一个跟体育比赛有些不一样,除了比赛,因为竞技是很残酷的,但音乐又是一种艺术,所以其实很多时候选手参加音乐比赛主要是拿奖最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信心,你得到了全世界最苛刻评委对你公认,你得了最大比赛的第一名,你知道你的水平是很高。
另外一个是你事业发展的跳板,其实最终作为一个音乐家,他最终要谈事业,这个事业其实是音乐会,他跟体育不一样,体育运动员的事业就是比赛,他不是说表演,到了表演他已经从这个竞技场退下来才表演,对我们来说表演才是我们的竞技场,所以这种不太一样。
当时得完了以后,我们觉得如果再去参加比赛,你不能去参加比这个小的比赛。
主持人:我就能明白了。之后被誉为东方的帕克尼尼。当时有没有想到回国开演奏会?
吕思清:当然想过了,每一个学音乐的人开始学音乐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到舞台上演奏,你就是把这种音乐给别人听你才来学习,所以当时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抱有这种思想,当时我也不例外,我就想更多演出,更多演出,比赛完了以后,也确实像紧接下来几年,88、89年,每年演出都是七八十场密度,很多乐团邀请我演出,包括我们国内很多乐团到欧洲演出,邀请我担任独奏,觉得特别愉快。
主持人:你提到轻描淡写,你说是东方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其次是为中国人争光,包括你再小一点的时候,有一位伟人把你向大家介绍。
吕思清:那是我8岁,我第一个重要时刻,我觉得如果说我拿起小提琴是我的真正第一个重要时刻,那8岁的时候就是非常具有转折性的。当时因为我考音乐学院,其实不算考,我不具备考试的条件,我年龄也不够,所以当时我父亲带我到音乐学院,找了音乐学院一些老师让他们听我,让他们听了以后觉得我特别好,然后找到院长,建议说把管乐系的小提琴老师叫过来,听听我,他们听了,听了以后他们觉得非常好,招我进来,像我刚才跟你说的一样,如果不及时接受正规的训练很可能就会耽误了,他们觉得我有这么好的才能,但是没有好的老师来教我,叫我回去等通知,等通知,当然是我等了很久这个通知才来,我原来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通知这么晚才来,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学校里有两种意见,一种建议收我,另外一种还是有反对意见,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思想没有那么开放,刚刚恢复高考,刚刚打倒“四人帮”,这么小我们没有办法破例, 学校没有这个门。后来这个事情在音乐界里传的非常大,音乐界很德高望重的老人李林,他是中央音乐团的创始人,他听了以后非常着急,因为他非常爱才,他跟他女儿说你跟邓家的女儿说一下,看看能不能跟他爸爸反映这个情况,毛毛是很喜欢音乐的,所以他果真说了,果真不久小平在一次借鉴外宾的时候,谈人才的时候,谈着谈着突然把我这个事情说出来,你看像我们现在中国就有一个7岁的小娃娃拉琴拉的很好,能拉很大外国曲子了,像这种人才应该给他创造条件,让他发展,后来登了报纸,音乐学院校长、老师都看见了,就以此为根据,把我给吸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吸收了以后确实碰到很多困难,因为我没有这个班,我住集体宿舍要住比我大三岁的小学四年级同学的宿舍,跟他们一起住,文化课我要到外面上,因为我没有这个班,只有专业课在音乐学院里面上,我每天走15分钟到实验二小去上文化课,其实非常辛苦。
后来第二年我父亲过来陪我,学校特别给了我们一间在很小的小平房,专门是我跟我父亲又住,又是我的琴房,这么样一直到我去英国的时候。
练琴苦与乐
主持人:我觉得听起来好象吕老师的介绍会觉得他运气成分很多,其实我觉得肯定不是这样,肯定还是有很多自己很辛苦的奋斗在里面,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拉琴,当时家长让你拉,还是自己特别喜欢?
吕思清:我是自己比较喜欢,因为我两个哥哥都拉琴,我父母又特别喜欢音乐,我从小受音乐的熏陶,很自然的就会喜欢音乐。而且很自然会喜欢小提琴,因为我两个哥哥都拉。
主持人:那么小的时候,每天练几个小时?
吕思清:练不了几个小时。我最近回家的时候,因为我父亲他有一些东西保留在我二哥那,我翻出来一些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其中有一本东西是他记录我的练琴,翻开看,那时候非常小,每个小时分成四个段,15分钟一段,15分钟一段,我练琴的划一个杠,短则练15-20分钟,多则30分钟,我一看统计不到一个半小时。音乐学院不太一样,会练的多一些,但具体练多少现在记不清了,但是只记得当时他给我安排一个琴房,正好在走廊两间对着的琴房里面一间,那时候我小,我老师怕我不用功练琴,对面他安排他另外一个学生,比我大的,像我师哥一样专门看着我练琴,当时我那个师哥又比较凶猛,所以逼的我在里面使劲练琴。
主持人:算是你整个练琴过程中,你觉得最辛苦、难忘的一段?
吕思清:不是。我最辛苦的一段,当然是准备参加比赛之前。但是还不是帕克尼尼比赛,是86年北京有一个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那一年我觉得我练的最辛苦,87年帕克尼尼国际比赛之前,从练琴长度上来说跟86年差不多,每天也是六七个小时。我觉得好象可能是经历了一次比赛以后,我觉得还有一点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觉得还不是那么紧张,不是那么比较郁闷,86年真是觉得压力很大,那一年我想压力是比较大一些,那一年我们先是经过全国的小提琴选拔赛,在全国小提琴选拔赛得了前八名的人才可以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又是在中国,大家又对我给予很大希望,因为我是中央音乐学院,成绩最好的。
主持人:又从天才儿童学校回来的。
吕思清:那个时候练的时候真的有一点苦闷在那练,觉得如果我这么辛苦的练琴,花了这么大功夫,这么多时间,再要拿不到什么名次,弄不了好的成绩,觉得好象自己不应该干音乐这个料了。
比赛当然成绩很好了,得了的二名,又得了唯一一个中国作品演奏优秀奖,按理说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再来87年的时候,一个是压力小了很多,从成绩上来说,另外一个又不在自己国家比赛,就我一个人比赛,其他的中国选手,也没有可比性,所以觉得压力小了很多,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音乐做好,怎么把曲子练好,没有太多杂念。
主持人:反而压力放下来以后,成绩会更好。
吕思清:后来我比较明白这个道理,后来到我89年去美国留学,到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很多都是大比赛的获奖者,后来我觉得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要做好一件事情要非常的集中精力,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结果还是会有的。
主持人:我们聊的都是学琴的经历,我们聊聊演出的经历,您好像是功成名就之后来演出了。
吕思清:其实还没有功成名就,在当时当然是。
主持人:那个时候开始有人给你赞助一些名琴了?
吕思清:还没有那么快,当然也有,应该说有,因为当时就有中国的最好的制琴大师给我一把琴让我使用,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郑泉,现在在中央音乐学院,他当时有一把名琴,同样87年在意大利获得金奖的琴,他88年从意大利回来,当时他在国内的汇报音乐会,我用他的那把琴演奏。后来我到欧洲演出全是用他那把琴,当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琴,包括音乐学院最好的琴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琴在当时来说,所以他把他获得金奖的琴借我演出。
后来我在欧洲巡演的时候,其实那些观众不知道我用什么琴的时候,都以为我用一把很名贵的欧洲的琴,当时我是觉得那是第一次有人赞助我琴用。
爱琴如命
主持人:对于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来说,他也是特别爱琴的,也是希望拥有好琴。
吕思清:那当然了。
主持人:但是你参加帕克尼尼比赛的时候用的什么琴?
吕思清:文化部的琴,文化部有四部琴,那是文化部专门给出国参加比赛的选手用的,我当时选了一把法国的琴。后来我进入决赛以后,意大利报纸有一篇关于决赛的消息,当时意大利报纸对我没有特别大的感觉,主要是三个苏联人,一个巨大的照片,就讲前苏联在他们这场比赛里是多么占有统治性地位,因为前33届有将近10届都是他们得的第一名,说这一届他们又是如何实力强,决赛六名选手有三名是他们,又谈论一些其他的,又谈到到中国选手用的琴是决赛里最差的(笑)。
主持人:结果没有想到中国选手用一把看似不起眼的琴却得了第一。
吕思清:琴当然是我们最爱,我也真的是这么幸运,这么多年来大多数时间一直用非常名贵的琴,特别近十年,用全世界最好的琴之一。但是最终我觉得起到关键性作用还是演奏家,还是人本身,你的一种对音乐的诠释,你的一种对音乐的热爱,你的一种对音乐的理解当然最重要。经常现在有人问,说你光名琴能把它拉好,给你一把特破的琴肯定拉不好。我就讲其实一个好的演奏家,你给他一把特破的琴他能把最好的声音拉出来。最重要的好的演奏家本事是会把每一把琴最好的内在的东西,最好的音色把它发挥出来。
主持人:向我们网友介绍一下你现在用的是什么名琴?
吕思清:其实关心我的人都知道我这把琴,我把琴当然是一把非常名贵的琴,前不久19号的时候,我还到农大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陈校长他们学校去演出,那次演出我又把郑泉的琴要来了,跟这把琴,我当时就跟在场学生说,这是第一次是中国最有名的小提琴和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在同一个舞台上出现,这把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就是意大利一位大师瓜奈里1742年制作的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我先说一下为什么名贵?第一本身制做大师,因为稍微了解一点小提琴或者提琴制做的人就知道,在提琴制做史上,有三位最著名的提琴制作大师,他们都来自于意大利,第一个就是阿玛蒂,第二个斯特拉迪瓦里,第三个是瓜奈里,他们都像一个家族似的,瓜奈里这个家族有很多人做小提琴,最有名的戴杰舒,也有人叫他耶稣,因为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在当时斯特拉迪瓦里的琴非常有名,他在世的时候已经非常著名,他当时的琴供不应求,都是给这些皇室,有钱的人,出名的音乐家做的,瓜奈里在生前不太知名,而且这个人也比较,用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不太是一个那么好的守规矩的人,是一个比较坏的人,吃喝嫖赌都有一点,什么也不在乎,所以他的琴一直是给平民做的,而且由于他的琴在当时不那么名贵,很多人也不珍惜它,所以到目前为止他的琴在全世界还不到50把流传下来。
他的琴真正出名了,就是在帕克尼尼在世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拿到一把琴拉了,这把琴怎么这么好?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么好的琴,一看是瓜奈里的,从此帕克尼尼就爱上瓜奈里的小提琴了,一下子把他的名气传播出去了。现在珍藏在意大利热那亚的市政厅里面帕克尼尼生前用的小提琴就是瓜奈里做的,帕克尼尼去世的时候把它送给政府,永远不能卖,永远给家乡。那把琴其实和我这把琴瓜奈里1742年做的,是所有年份里制作小提琴最好的一年,就像红葡萄酒一样。
另外一个有名之处,在于这么长历史当中,将近三百年,很多演奏家都使用过这把琴了,曾经有一位是非常知名的一个波兰的小提琴家维尼卡斯基和作曲家他曾经使用过这把小提琴,所以这把琴又是用维尼卡斯基用的小提琴,所以现在我看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了。
主持人:让我们用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一下。
吕思清:让大家看一下,这把小提琴它的名贵之处在于永远不可能有人再拥有它了,另外它每年有几次可以被演奏的机会,其中一次就是获得当年帕克尼尼小提琴比赛第一名的人才有机会演奏。
所以当时我在87年的时候就演奏过帕克尼尼的这把小提琴,当2002美国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就资助给我这个名琴的协会,他们决定把这把琴给我,让我在演出当中使用,我一看这把琴觉得特别熟悉,跟帕克尼尼这把琴非常之像,而且又是同一年份,所以感觉非常熟悉。
其实像瓜奈里的小提琴,他的个性非常强,而且他的做工非常好,声音当然很好。小提琴我觉得最重要你一看就能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琴,就像一个古董一样。
现场拉琴献网友
主持人:我觉得吕老师是一个特别爱琴的人。
吕思清:每一个拉琴的都很爱琴。我给大家拉几下,不知道通过网络提琴的声音会不会大家能听的比较亲切。
(吕思清老师演奏小提琴中……)
主持人:我现在能够明白,再优美的语言其实都没有办法形容音乐的魅力。让我们希望能有再多的机会现场聆听吕老师的演奏。
吕思清:一定要现场。
主持人:我觉得今天我们已经非常幸运,包括我代新浪网的网友非常感谢,能够有机会,能够有这个荣幸听到吕老师精彩的演奏。
吕思清:我也非常高兴。
主持人:其实在2000年的时候,您就曾经用过另外一把刚才您介绍的像斯特拉迪瓦里等六把意大利世界名小提琴,去录制过一张CD,这个CD被权威的乐评人评价非常高,之后的几年里你又把很多价值连城的小提琴引进国内,做了叫“名家名琴名曲”的音乐会。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做这件事情的初衷?
吕思清:其实当时也是为了好玩。因为当时刚才我说的美国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它的主席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他们出版了一本书,出了一张CD,里面是他们从世界各地包括他们自己收藏的30把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里的小钢琴一本书介绍和CD,当时我看了这个书,听了这个CD觉得非常有意思,这种东西蛮有意思,对于我从事演奏的人,我其实原来对琴也不是那么去研究,因为一来以前真正用过这种顶级琴不多,另外当时还主要专注于怎么把琴拉的更好,怎么多去演出,后来我发现其实琴里面学问蛮多的,我听了这些琴,虽然都是同一个制琴大师的作品,每把琴的风格,听起来声音,很多东西,包括它的历史都不一样,我觉得如果要是中国的观众对这方面要能够多了解一点,可能对他们欣赏小提琴演奏整个来说就更好了,当时其实中国的这些观众,我觉得对音乐很多作品比较了解了,对演奏家都比较了解,我想把名琴这个概念再介绍给他们,可能能让他们对这种了解更全面了。当时第一个去做了音乐会,在99年的时候,当时跟我一个好朋友,在北京,在中山乐堂举办中秋赏月的“名家名琴名曲”音乐会,当时不知道怎么样,因为第一次在中国办折中音乐会,当时也是我请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帮助找来了另外四把名琴,加上我自己他们借给我的那把琴一共拿了五把名琴来,没有想到这次音乐会非常成功,一个媒体对它很有兴趣,现场观众对它非常有兴趣,现场的反应也非常好,因为我这种名琴音乐会是非常特别,我拿五把琴不但在音乐会之前展览,而且音乐会当中五把琴都拉,不像一般音乐会拿着一把琴从头到为拉完,观众觉得这种形式非常新颖,而且确实对音乐比较了解的人,在音乐当中听每一把琴表现出来的音色的感觉,一种跟演奏家演奏它的感觉和音乐这种融合都不太一样,他们会觉得很有意思,有一个对比,比较。
第一次非常成功,接着我们出了一张CD,我跟“马可波罗”公司商量说出版这张CD,当时用了六把名琴,当时CD出来以后非常成功,而且我们当时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录的音,用多伦多的室内乐团,录音效果非常好,加上名琴的音色,后来这一版《四季》成了众多发烧友都要收藏的CD,而且也成了很多音响器材测试音响器材CD版本之一,他们都要选用一些效果非常好的CD来测试音响器材,所以是相当成功。
之后我又在2001、2002、2003年举办过三次名琴的音乐会,都是非常好,而且这种概念我觉得已经深入人心。后来我觉得从我做“名家名琴名曲”以后,我发现类似这种名字的音乐会比以前多了很多。
主持人:除了我们刚才说的音乐会,从96年开始你也举办过吕思清音乐周,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人。
吕思清:我96年举办音乐周,我是非常大胆的一个尝试,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音乐家做过这样的尝试,去做这个音乐周其实需要因素很多,不但要你在演奏上要掌握很多曲子,因为我一共拉了四场曲子,光协奏曲就拉了七个,在五天之内拉完的,我想好多演奏家一年还拉不了七个协奏曲。一个是你的演奏的水平,另外一个我觉得更重要对你体力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还不是说五天我们四场音乐会光去拉四场音乐会,我们之前排练很多次,因为写走曲也是比较难排,乐队要跟得我很好,而且每次音乐会早上要走台,当时难到什么程度?乐队独奏是我一个人,真的非常难,那一次应该说做得很成功,我觉得对我在那个阶段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总体上来说我觉得做得很好,也是能够表现出我当时的一种演奏的水准。
现在已经差不多快十年了,当然我认为如果现在做,可能我会比当时做得更好。
主持人:会做吗?
吕思清:(笑),看情况吧。我当然是希望每个阶段都做一些比较里程碑式的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一个艺术家,他很重要的一点,他要去记录他每一个成长阶段的一些艺术上的成就,比如说如果说96年可能他不是我演奏事业当中最棒的阶段,但它起码是那个时候我一个非常真实的写照,是我那个时候演奏的状态以及我对音乐的理解,对小提琴演奏的理解。所以如果真的明年,十年以后做,我会觉得会有特别大的不同,因为在这十年当中,我对提琴的演奏的理解,我对音乐的理解可能都变了很多,我对人生的理解,人生的阅历各个方面。所以我觉得是应该再去做一次类似于这样的一种尝试。
主持人:刚才我们提到很多次的音乐会也好,CD的灌录对你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而且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家,您还在国内外音乐坛上有一过一台专门演奏中国作品的音乐会,叫做《火红的年代》。
吕思清:这是我前两年签约宝丽的时候做过一个品牌,最主要因为我本人演奏中国音乐比较多,我也比较喜欢演奏中国音乐,当然西方音乐是我最需要拉的,中国音乐是我最喜欢。当时做这个《火红年代》,我觉得应该有一点点类似于老歌新唱的感觉,我们做的时候还是有一点仓促,虽然做得非常成功,我们北京音乐会也非常好,后来到全国好多个城市都演出过,但我总觉得,我还是希望在这方面,在中国音乐素材的这一方面,我希望再去多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提到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就会想到《梁祝》。
与网友问答
网友:有没有参与创作并演奏一部属于新世纪的小提琴协奏曲?
吕思清:我希望更多参与。因为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一些经验,当然《梁祝》是我演奏最多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以前有人专门写过献给我的小提琴协奏曲,最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写了刘三姐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我首演的。但是我更希望像以前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约翰他们之间的合作,作曲家和演奏家更密切的合作,去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我相信是很多小提琴家最爱的小提琴曲,他本人并不是学小提琴,他是弹钢琴的,他在创作这个曲子里面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就请教约翰,约翰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技巧方面,表现方面给了他很多建议,所以后来创造出非常伟大的小提琴作品。以后我希望我也跟一些很好,很有创意的作曲家们去挖掘一些中国非常好的民间素材,因为我觉得中国其实民间素材,包括民歌,包括一些民间的音乐非常的好,完全是值得挖掘的,而且完全是可以通过一个西洋的一种创作表现的手法让它成为一种不但是中国人能够很喜欢,而且能够让外国观众接受的这么一种音乐的题材。
包括我经常跟我的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比如西藏的音乐也好,云南的音乐也好,有很多东西,包括陕北的都是可以挖掘的。西方古典音乐,什么是西方的古典音乐?很多全都是民间音乐,民间采集音乐素材,采集、升华,运用到创作当中去,布拉姆斯很多都是这种。我们把最原始的东西,最好的东西,挖掘出来,通过西洋音乐把它升华到能够给观众一个非常好的一种音乐的作品。
主持人:像比如说我们知道马友友创作的《丝路之旅》、杨丽萍的《云南印象》等等都是把民族的元素加到音乐之中。
吕思清: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课题,一个怎么样把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的素材把它挖掘出来。第二个是通过什么样媒体把它表现出来。第一个是毫无疑问,中国有很多好的素材,优秀的素材。第二也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西洋音乐的创作和西洋音乐的表现手法,目前来说是全世界最为权威性,而且最可以让大家接受的。所以我觉得这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而且我觉得只有这两者非常好的结合,而且运用一种非常好的创作手段,再融入一些现代的音素进去是可以创造出很多好的作品,我们其实也希望有很多好的作品,大家很喜欢《梁祝》,我还是希望有更多中国小提琴作品出现我可以演奏。其实一个国家,它需要很多很多的作品,一个音乐水平的最重大一个表现,是它是不是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像前苏联有那么多的杰出的作曲家一样。
主持人:我们很多的国内现在年轻人学小提琴的人非常多,他们都以你为榜样。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一些音乐学校?
吕思清:这个我们也会去考虑,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心中还是有这个想法,我觉得教学是我演奏之外最大的希望去发展的领域,我非常喜欢,其实我也教学,但是教的非常少,我的时间不允许,所以我偶尔也教一些学生,也上很多大师班。
我觉得能够把自己学到的很多东西,能够传授给这些学生,我觉得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觉得在比较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去做这件事情的。
主持人:我们现在有很多心愿,第一希望吕思清的音乐周能够再次开办,音乐学校能够早日和喜爱小提琴演奏的朋友们见面,希望能够场合,更多地方能够听到您的演奏。当然我这里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您能够常来新浪。
吕思清:那是一定的,我经常会上新浪网,我也会很愿意经常来这,很愿意跟网友朋友们经常来见面。
主持人:我们今天这一个小时的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吕老师百忙中抽出时间跟网友交流。我们再见了。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