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时隔6年后回归 把自己砸碎又归于平静

2012年11月02日15:52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李泉 李泉

  撰文、编辑/ 李森

  前篇:彻底远离了噩梦,才会大哭

  “苏黎世一早就大雨,呆在一家小旅馆的小窗户里,呆得出神。两年的时间,终于来到这里,做唱片的最后一道工序。两年多反复的制作录音,预算早已尽了,所以就挤在这种卫生间合用的旅店,但心里有说不清的、即将释放的感觉。”

  ——节选自《李泉[微博]手信》

  写这封信的时候,李泉正坐在一家小旅馆的窗边。窗外,倾盆大雨,雨滴顺着半透明的毛玻璃迅速滑落,“不像在哭,倒有点义无反顾的意思。”这是李泉来苏黎世的第8天,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会见朋友,与当地音乐人聊天,然后去法国散心。重要的是,新专辑《天才与尘埃》的最后一道工序“母带处理”(Mastering)正接近收尾,他有足够的时间好好睡一上午。但被雨声吵醒的他,突然萌生了一股倾诉欲,木质书桌上,他匆匆抽出一支笔,摊开手边的白纸,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了这封两页半的长信。落笔的一刻,雨正好停了。

  促成此行的人是B6。长期驻扎欧洲的他曾用一张名为《Post Haze》的专辑将国内的Minimal Techno舞曲推向新高度。多年来,B6一直保持着“半地下”的状态,与李泉口中自己“也不过是偶尔浮出水面”的心态类似,“他约我去苏黎世的时候,我正为排练忙得不可开交,一开始很排斥,说我没时间再花10天做这件事了。”意外的是,向来不强人所难的B6坚持李泉“必须去”,他像捕捉一段精准的节奏那样,从后者貌似冷静的语气中捕捉到了四下泄漏的紧张感,“因为之后的演出,所谓的‘大战’,我不仅要扮演歌手和制作人,而且无论是经援还是每个部门的协调,包括最终的票房,我都要亲力亲为,真的紧张到有一点崩溃。他说你去了才能放松下来,我也赌了一把。”

  这就是信中“预算早已尽了”的背景。这封杂糅了徘徊、苦闷、疑惑及失望的信,以一种虚实交叠的形态勾勒了巡演和《天才与尘埃》问世前的种种酸涩。除开专辑,4场音乐会的开支在600万元上下,东家“当然娱乐”投入了200万元,剩下的得看李泉自己的能耐。他没有“找人开口的习惯”,但“所有的要求(指巡演的一些列软硬件)都是我提出来的,这个口我不得不开”。他委婉地向音乐圈之外的朋友提出了这一想法,朋友义气地帮他打了一圈电话,做好了铺垫;当他握着手机,用旁人难以理解的口气——包括“我自己也很尴尬”的口气向人求援时,那种“特别不李泉”的恳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李泉记得那段时间“每天打电话找钱,每天打电话安慰队员”的“惨”,“所以在苏黎世,反而已经不痛苦了。我那10天过得非常舒服,只有舒服了才会感慨,就像彻底远离了噩梦之后,你才会大哭。”

  中篇:从一个白丁开始重新认识我

  “其实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并未真正离开这个行业,开的是音乐学校,做的也是唱片公司,知道唱片这个行业要垮了。可我还是吃惊,从制作、录音,到企宣、统筹,甚至到钱,都离开了。或许是,人心不在了。”

  ——节选自《李泉手信》

  小旅馆距离EMI的录音室不过20分钟车程,然而在李泉看来,这20分钟有着等同于“蜀道难”的坎坷。2011年年初,李泉带着做了一大半的唱片回家,“反复听了以后,我问自己在干吗,怎么又写了一张我马上就会厌倦的东西?那跟以前有什么太大的不一样,值得我花时间去跟很多人啰嗦?没有,我很痛苦地发现,它没有这个价值。”

  他决定推倒重来,“得从一个白丁开始重新认识我。”问题在于,“想象中该花的钱早就花完了,毕竟这张唱片不是在任何系统的压力下做的,我没有任何压力,觉得靠十几年制作人的经验,可以控制所有的预算。所以后半程,我必须用节俭的方式去做,一定要养成新的运作模式。”

  另一个问题来自合作对象。在音乐行业,一首歌的编曲平均周期为5天,李泉的周期是这个数字的5倍。编曲曾经问他:“半年来你都在反复,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当李泉决心放弃已经完成了近80%的作品时,首先提出质疑的便是相处了半年多的编曲,“发现东西废了的时候,他当然会质疑,你玩什么呢?谁像你这么去干事儿?你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李泉没有过多辩解,在他身上,始终保持了一个学院派的固执,以至于在那一阶段,他不得不忍受频繁翻脸和遭遇误解的窘境。

  金牌制作人王继康伸出了援手,他是李泉心目中和钟兴民并驾齐驱的台湾编曲界两大“怪才”。最初,怪才让李泉吃了闭门羹,他明确地告诉李泉:“我早想退出音乐界了,这个市场还有什么值得做的?”“他已经有了新的身份,变成了一个高尔夫职业球手,我只能每天去他家,跟他聊音乐,慢慢让他了解我的过去,我为什么对音乐那么难以割舍。”时间久了,王继康让步了,他虽然不能理解李泉的“难以割舍”,但“我可以帮你一把”。

  事实上,王继康和李泉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传奇故事中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默契,相反,李泉用同样的方法把王继康折磨得“死去活来”,后者为他在制作方面的纠结而烦躁,进而半途而废。《天才与尘埃》的歌词本上,制作人一栏印着他们两人的名字,这是李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救”的烙印。台北的音乐会上,王继康应邀出席,事后,他不无遗憾地说:“对不起,我其实蛮误解你的,如果我知道你最终是这样的结果,也许我一直都在。”

  “我满足于那种最后被大家承认的感觉”,说话之前,李泉承认了自己的拧巴。拧巴起源于“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智者了。我没有夸大其词,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受这个时代的制约,现在大多数创作者觉得付不起这个代价,也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把一条条粗线描绘成工笔。”至于付出了代价、雕琢了线条的李泉,只能用“磕磕绊绊的幸运”来形容。

  后篇: 砸碎,又归于平静

  “人届不惑,却撒娇耍赖了,很多人不明:李泉在干嘛!无他,心有不舍,也有不甘。人应该还需要音乐吧?”

  ——节选自《李泉手信》

  磕磕绊绊的幸运。音乐的遗老遗少。

  在叙述这两则短语的时候,有必要听一听李泉的故事。4岁起习钢琴,“算是过继给了音乐。那时候家里让我学古典音乐,其实是有目的的,国家把接受专业训练的孩子当成现在的奥运选手,去参加国际比赛,然后拿奖,成了我们唯一出头的机会。我从小就走上了这条路,七八岁起进音乐附小,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是10岁。”

  李泉那一届有20人,每年奔波于各类比赛,“比赛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你在同学和老师中的地位,决定了接下来你可以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你变成了一台要超越别人的东西,为此,无所不用其极。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练琴,再完成所有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完成的其他科目,基本不知道什么叫‘课余’。我们那一届,拿过国际大奖的至少占20%,如果你连亚洲的奖都没拿过的话,是完全被排挤的。”

  扭曲吗?“特别扭曲。它是心灵上的东西,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妥协的余地,所谓的学院派,无非是体验过‘不许妥协’的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李泉日后的歌坛形象。他首先是严肃的、技巧的,而后带有一丝悲剧的“冷”。他用这种冷对抗流行音乐中百试不爽的滥情,如同他钟爱的莫扎特,将真正伟大的情感包容于收敛之中,“冷对我来讲是最真实、最温暖的东西,炙热的音乐我会觉得虚假。”

  中学时,李泉开始放弃学院生涯。他小心翼翼却怡然自得地写歌、唱歌,以缓解“不遗余力的系统训练的窒息感”。1992年,大学三年级的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张唱片《上海梦》,收录了他中学时期的两首作品,并在3年后由台湾魔岩唱片发行。这张专辑,被李泉形容为人生的“第二场梦”——“第一场梦”是那曾让他以为“成功接近了音乐”的钢琴训练营。但随着魔岩唱片全面撤回台湾,李泉感到第二场梦也碎了,二十多岁的自己“像一个音乐的老人,心态非常疲惫,根本不想再去碰音乐”。他有了全盘放弃音乐的念头。

  然而唱片工业没有放弃他,BMG和EMI双双抛来橄榄枝,表示愿意等这名惊艳了乐坛的才子回心转意。他选择了商业气息浓重的BMG,理由是“被梦想伤害过一次的人很难再相信梦想”。在BMG时期,李泉发行了奠基石般的《走钢索的人》,长发、游离、沉默,没有大悲大喜,带着不真实的忧郁。他暗自窃喜,仔细观察周遭反馈,并秘密地,在接受一轮轮密集采访的间隙酝酿他的下一张唱片《岛中央》。

  《岛中央》的绚烂与色彩扑面而来,它即刻颠覆了李泉此前营造的“黑白默片”感,但阴差阳错地,这张专辑所代表的“对大千世界的庞杂喜好”影响了接下来一系列专辑的定位。人们注意到,在技巧愈发纯熟的同时,李泉的音乐没有了过去的稳固,而是摇摆不定,像一只蝴蝶,美,却缺少分量。没有人怀疑李泉能写出好作品,但好作品何时才能出现,成了悬挂在李泉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所以李泉也等了6年。6年后,他用“遗老遗少”自嘲,“那种对自己所象征的尊重,或者为了打破这种尊重的过激行为,好像一定程度上点醒了我:我不必活在莫须有的情怀里。”他创造了《天才与尘埃》,以此撤消他执著了几十年的命题。专辑封面,一尊李泉的石膏像被无情地推倒,碎片满地——而他是天才抑或尘埃,不重要;他是李泉,敢把自己砸碎,又归于平静的举动,才是幸运女神的至高褒赏。

  新碟测评

  悬浮

  严爵《单细胞》

  发行公司:相信音乐

  发行日期:2012年9月27日

  测评指数:★★★

  学院派的底子都在,一听即知,虽说谈不上朗朗上口,但绝非没有营养的流水线产品。唯一的问题在于,相信音乐犯了老毛病,总想把一个并不是那么“潮”的年轻人装饰得很“潮”——没错,就是专辑中那股让人几欲下手掐断的“英伦味儿”。与其把这种舶来品模仿成上不去又不至于跌下来的半吊子,不如发挥严爵细腻和丰富的特点,以对应Jazz的流动性。是的,玩改良过的流行爵士,除了扎实的功底外,最打动人的,其实还是让生活随梦想摇摆、屏蔽诸多烦恼的“灵机一动”。

  搭界

  魏晨[微博]《V Space》

  发行公司:天娱传媒[微博]

  发行日期:2012年10月15日

  测评指数:★★★

  对魏晨而言,他最需要做的已经做到了。我们不能说他在模仿K-Pop的路上走得踏踏实实,但仔细一想,除了K-Pop,魏晨真的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至少暂时没有。这张《V Space》,从基调到表现,无一不带有浓重的韩国模式,天娱也非常乐意用“最接近于韩国艺人的本土歌手”这一定位来标榜魏晨。事实上,魏晨下了苦工夫,包括这头惹眼的红发,为的也就是和舞曲、动感、炫酷、美型等词语搭上界。话说回来,搭上界了又能怎样?魏晨努力,理应得到更好的回报。

  现场预告

  潘玮柏[微博]“释放自己”

  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

  时间:2012年11月17日

  地点:北京万事达中心

  票价:200~1200元

  编辑推荐度:★★★☆

  我们已经批评过潘玮柏的新专辑《24个比利》了,但我们不打算继续揶揄他的北京演唱会,因为就过去的效果来看,在搅热现场方面,他确实有两把刷子。而且面对这样一个舞台上可“萌”可“猛”的角色,没理由不相信他为这场演唱会苦练的钢琴技巧会有“惊艳”的奇效。而作为最大卖点的“释放自己”,演唱会将全方位动用“视觉+歌曲+舞蹈表演”三位一体的“影帝级”设置,用一个个故事创造出连贯的剧情——这对已经有了一定表演经验的“潘帅”而言,应当手到擒来。掏钱买票的各位,不妨留意他当天会在舞台上跳多少种舞,然后带着满心欢喜和兴奋,回家猜猜看这些舞分别代表了潘玮柏的哪几个面相吧。

  埃尔顿·约翰和他的乐队

  2012北京演唱会

  时间:2012年11月25日

  地点:北京万事达中心

  票价:280~1680元

  编辑推荐度:★★★★

  不知道埃尔顿·约翰是谁就是你的错了。这位唱片销量累计达到2.5亿,与麦当娜、猫王、披头士并驾齐驱的流行老天王,可是实打实的“教科书级别”,或者说,“殿堂”二字足以概括他50年来对世界流行音乐做出的贡献。从1970年代的《你的歌》(Your Song),到1990年的《抱歉最难说出口》(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在舞台上总是一身亮片装扮的国王从来没有让人失望。他总能让一首首金曲呈爆炸之势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奉献出各种沁人心脾的感动。如果以上的歌单还是没能打动你,那么去现场听他亲自吟唱《狮子王》的插曲《今夜你能感受到爱吗?》(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光荣与爱将会如潮水般滋润你干渴的小心灵。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