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閺夊じ绨抽柛妤嬫嫹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南方都市报:为龚琳娜的冒犯实验点赞

  韩松落(专栏作家)    

  在这个时代做艺术家,不但要和自己的创造力挑战,还得和保守之力、和视听惯性挑战。

  龚琳娜[微博]在“全能星战”节目中,以一首《但愿人长久》震撼全场,却以最低分垫底。在后台痛哭一场后,她表示,自己仍要探索要创新。评论人黄鑫亮认为,她的这种态度,像是“一个女科学家的伟大理想”。

  龚琳娜和她的丈夫老锣,的确像一对科学家。从《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到现在的《但愿人长久》,每一次亮相,都像是一次科学实验,不但探查音乐创新的效果,也在探查人们的接受度。他们还会收集人们的意见,认真进行反馈。《但愿人长久》唱罢,票数最低,老锣很生气,龚琳娜曾大哭,但气过哭过之后,他们显然仔细看了网络评论。龚琳娜发布微博,对人们提出的层次递进太突兀、句末尾音过重等等问题做了表态,表示会在下一次演唱的时候进行改进。这分明都是科研工作者的态度。

  瑞士作家雷托·U·施奈德写过一本《疯狂实验史》,描述了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实验。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那许许多多实验,的确是癫狂的甚至惨烈的。但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其实就建立在这些疯狂实验的基础上,从吃螃蟹到载人航天飞机,莫不如此。

  流行音乐也需要这种实验。从时代曲的“小妹妹腔”,到邓丽君用精致的方式来梳理歌曲,到王菲从“极地双子星”和“小红莓”那里借鉴来的气声和假声,每一次进展,背后都得有强大的支撑,需要发声技术、扩声技术、录音技术的联动,更需要人们刷新自己的接受度。一次进展,在声乐上的进步长度,或许只有一毫米,后面需要的各种支撑的进展,恐怕得有十公里。今天的大部分女声,如果出现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恐怕会成为《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里的反面例证。黄绮珊那样的声音,如果出现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滩,鉴于舞台扩声设备有限,很难有用武之地,群众恐怕也不领情。咱们容得下那些实验,并因为那些实验受益,就该容得下龚琳娜和老锣的实验。

  何况,龚琳娜和老锣,有过那么美的实验结果。那首《相思染》,悲郁难书,让人每次听来,都有泪欲奔涌的冲动,但歌里的悲,却又是那么正大的一种悲,像颜色格外纯正的蓝;《你在哪里》,貌似词不达意,凌乱急促,却将追寻之哀痛、遍寻不得时的心乱如麻表达得扣人心弦。那可也是“民族唱法”,却和那些穿着大裙子的“民族唱法”天差地别。

  可惜他们遇到了一个非常时代,唱片覆灭,新载体接棒不力,做音乐的,听音乐的,都在静观其变中变得保守,在这个时代做艺术家,而且是带着科研取向的艺术家,不但要和自己的创造力挑战,还得和那种保守之力、和视听惯性挑战。

  挑战是冒犯,挑战也难免失手,但这跌跌撞撞的冒犯实验之中,能有《相思染》、《静夜思》、《但愿人长久》,这冒犯就算是值得的。当龚琳娜在《但愿人长久》中以向苍天呼吁的姿态,唱出那段“啊——— ”,我们被那些陈腐稳妥的歌侵扰过的心脏皮肤,麻了一下,跃动一下,这冒犯就是值得的。

  本版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责编: 山水)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鐎圭ǹ寮跺﹢锟�9闁哄銈囨閻犱胶灏ㄧ槐婵嬪礂閿燂拷52濞存粌鎼顒佺▔閿燂拷

闁告瑦鍨电粩锟�
闁哄牃鍋撻柡鍌涘閻﹀海鎷嬮敓锟�闁告帡鏀遍弻锟�
进坛小心踩狗屎[新浪网友]
你赶紧升天去吧。还福报?还宗教?你家宗教教你这口德有福报的?近亲产物弱智黑啊。
妖妄修情-[新浪网友]
我特别喜欢龚丽娜的歌曲,很有创新,嗓音独特,歌曲让人进入她的故事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龚氏夫妻两人都不懂得要尊重任何一种宗教,还算文明人吗?把她自己的福报败尽了,自然一路下坡往地狱去了。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请输入评论一场比赛结束后能让人回味让人震撼让人记住的除了龚琳娜还有谁吗?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每位歌者,心服口不服,我们只看到龚的演唱,别人只是陪唱,那些人有什么看头。名次说明不了什么,我们爱听有创意的歌曲。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个人不大满意对龚琳娜的分数,按照你们理解的摇滚,那张韶涵的也算是摇滚?若不是,龚琳娜唱的应该比张韶涵的更难,更复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