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扫墓的《寻梦环游记》为何单日票房过亿

2017年12月04日 10:51  娱乐专栏  作者:林涛侃大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林涛侃大山

  12月2日,《寻梦环游记》单日票房突破1.2亿元。

  原来“扫墓”也可以拍成如此绚烂、曲折、温情,这就是美国皮克斯公司最新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给我的启示。

  影片中的“扫墓”的背景,来源于历史悠久的墨西哥“亡灵节”,但我们中国老百姓在观影时,是否了解这个节日并不影响我们与主人公“小格”几个小时的奇遇经历而“同命运、共悲喜”,影片最后,很多人都在找纸巾擦眼泪。

  搞艺术的,经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梦环游记》就是一个标准而成功的范本。不过,这里稍微插一句,普及一个常识,网上都说,这句话是鲁迅先生说的,其原始出处来自于《致陈烟桥》,鲁迅先生的原话是: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

  美国迪士尼、皮克斯等公司,非常善于从全世界采风,把当地独特风俗文化加以好莱坞演绎,然后在全世界大卖。与中国结合的范本就是《功夫熊猫》,我们觉得它好像比咱们还要了解中国文化;还有去年的《海洋奇缘》,讲的是南太平洋小岛民族的生活。

  2015年上映的《007:幽灵党》里,墨西哥亡灵节就成为重要场景之一。《寻梦环游记》又一次让我们知道这个节日。

  网络时代,有兴趣的影迷肯定会自我脑补很多关于亡灵节背景资料,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欢乐,这是与中国扫墓活动最大的不同,其他形式基本相似:比如在家里摆放照片、蜡烛、贡品、去墓地一起缅怀等。
在观影过程中,关于纪念先人的各种仪式,让我感同身受,非常有代入感,每次扫墓时,我也会想起我的亲人,希望他们在天堂安好,而墨西哥人的很多做法,相比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所谓新潮做法——比如代客扫墓、网上祭奠等,他们更有仪式感,更严格遵守“老理儿”,更加凸显对于先人的追思之情,自然带给我们更大的心灵震撼。

  就在该片上映之前的11月18日,是中国阴历十月初一,俗称寒衣节。那几天前后,北京街头,很多人在通过各种方式纪念先人。看到影片中墨西哥人的做法,我想起我们常说的“人死为大”和我们自己的祭祀文化,2008年1月1日起,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经历9个年头之后,受《寻梦环游记》影响,这个超级“IP”还会一直待字闺中吗?

  稍微对《寻梦环游记》进行解构,会发现其内核太司空见惯,也经常被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挂在嘴边,亲情、叛逆、自我、冒险、阴谋、反转、好人必胜、大团圆,就是如此俗套的关键词,在“扫墓”的进程中,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环环相扣、终成圆满。

  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准一流,包括视觉效果、歌曲编排、人物形象等。三D效果美轮美奂,让我们领略奇妙的墨西哥风情和亡灵世界的奇幻;歌曲编排历来是皮克斯强项,必有一曲永流传,比如《请记住我》;人物外貌惟妙惟肖,老有的老的皱纹刻度,小有小的酒窝可爱。

  影片的故事讲述水准一流,整体推进毫无拖沓之感,有快有慢,张弛有度。故事最前面的讲述背景,简短而又形式新颖;进入亡灵城之后,冒险之旅让人为小格扼腕叹息;最后唤醒曾曾奶奶的记忆时,缓慢宁静,直入心魄。

  我们之所以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期,除了重视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想通过感念先人,饮水思源,弘扬孝道,孝敬父母、敬重老人,强化亲情纽带,强化子孙赡养义务观念。在《寻梦环游记》里,这些教诲毫不生硬毫无违和,让你在潜移默化中,让你在潸然泪下中,悄然完成上述“小目标”。

  我们有悠久的祭祀文化,关于阴界,我们经常说阎王爷和天罗地府,我们有古典小说的精彩描写,在《寻梦环游记》里,把这些想象变成奇幻场景,那里就是一个小社会,基本和墨西哥当地社会情况的翻版,在最新影视科技效果下,令人叹为观止。

  其背后,自然也是我们常说的“匠人精神”。导演李·昂克里奇率领主创团队耗费6年时间,5次前往墨西哥体验生活,也因为如此,该片在墨西哥当地也获得极大的认可,连续三周高居当地票房冠军宝座。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重温鲁迅先生的名言,期待我们自己的佳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寻梦环游记 海洋奇缘 功夫熊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