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盖盖
不知不觉2018年已经过去60%,而掐指一算今年爆过的电视剧有几部?
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爆]。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不能只看播放量,毕竟有些明星的粉丝基数大,可以疯狂为爱豆刷播放量,而不同平台的统计方法也不一样。
收视率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人都用网络渠道追剧。
所以真正要达到“爆”,还是要看在路人中间的讨论度,也就是饭圈所谓的“出圈”。
简单一点说,你周围人都在看的剧,基本是[爆]剧无疑了。
再回到开头的问题,凭借我自己的印象来看,今年截止到现在,真正达到[爆]的程度的电视剧,恐怕只有《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镇魂》和《延禧攻略》,最近热度很高的《香蜜沉沉烬如霜》也小爆了一把。
反而是之前大家一致看好,又有流量+IP两重“保障”的剧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甜蜜暴击》,有鹿晗这种顶级流量主演,还有他和关晓彤恋爱的话题引爆,结果是口碑扑街,连从前《极光之恋》那种“万人嘲”的待遇都没有了。
杨洋沉寂许久的作品《武动乾坤》,前期宣传的架势就很足。天蚕土豆拥有一众书粉,又请来了大导演张黎亲自执导,据说后期制作、特效什么的,都是顶尖水准。
然而播出许久了还是没什么水花,评分自然也是无法直视。
哪怕是号召力极强的杨幂和她最擅长的仙侠类型,也依旧是无力回天了。传说跟杨幂搭戏的男主都能红,但她现在似乎是自身都难保了。
有流量明星参演的电视剧纷纷扑街,是不是说明迷信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早期观众们可选择的剧集少,于是一部热门IP+几位流量明星,就是“稳赚不赔”的公式,但显然现在这一招已经不好使了。
一种类型的电视剧火了,投资方纷纷效仿,大量制作同类型——对不起,观众也不会买账。
电视剧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观众审美水平提高、要求更严格,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如果我们再想想,还能找到解题新思路。
从前大家信奉“流量为王”,可为啥如今有流量明星参演的电视剧反而容易扑?
第一个原因,是流量明星的路人缘太差。
很多路人对流量明星是有成见的,甚至到了一种“看到是某某演的我就不想看了”的地步。
这种成见一旦建立,便很难改观。
但一部电视剧的成功,靠的恰恰是路人。
《延禧攻略》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热度,是全民追剧的功劳。聂远、秦岚、佘诗曼、许凯、吴谨言等等演员的粉丝加起来,可能都没有一个流量明星多。
第二个原因,是粉丝控评造成反噬。
现在的微博,已经成了粉丝们的战场,但凡有人在微博提到某个流量明星,就一定会有这位明星的粉丝前来控评。
控评可不能光夸夸偶像就行了啊,自然是要带着作品安利的。
然而路人的感观,就在这满屏的安利里被消耗,甚至会到一种反感厌恶的地步。
第三,[红]即是原罪。
这一点对于普通路人来说可能无法理解,但常年混迹于论坛贴吧的吃瓜群众应该深有此感。
越红的明星,大家对他们的要求越苛刻。
很多明星在小透明时期,非常容易获得大家的好感度。甚至他们犯了错,也很容易被原谅。
但如果同样一件事,发生在流量明星身上,那可就是非常严重,永远无法原谅了。
举个例子,聂远老师曾经因为喝酒后打架被判过刑。
但如今他塑造了一个非常可爱的乾隆形象,大家被迷得不行,于是没人再提这件事了。(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双耳哥哥聂远的)
然而张翰,在2007年出道前,因为车祸肇事逃逸,到现在还有人叫他“拖行侠”。
不仅他有作品上映时会有人唾弃,谈恋爱分手甚至传个绯闻都会有人说。
前段时间张翰传出和张钧甯因戏生情,结果很多人都评论说,“张钧甯千万不要被拖行侠给祸害了。”
这种“双标”规则导致流量明星的作品很难获得认可。
此外,原著粉和流量粉的矛盾,也是造成一部剧口碑不好的原因。
原著粉在看到自己心爱的书籍被影视化时,第一希望剧方能选他们认可的演员参演,第二希望影视剧能最大程度还原原著,最好连台词都一样。
早期《步步惊心》大获成功,就是因为它的选角和改编,都无限度地尊重了原著。
但如今因为投资方和审核方的各种原因,尊重原著则越来越难实现。
投资方选择大IP进行改编,原本是觉得IP自带粉丝,不需要担心没有人看——这本来是省事的做法;但现在这种改编的方式,可能第一个拒绝的就是原著粉。
那既然“IP+流量”的方法已经不好使了,什么样的电视剧才会受欢迎呢?
从今年[爆]过的几部电视剧中,或许能看到一点规律。
首先需要题材新颖,或者说,“反市场而行之”。
当满屏都是古装剧的时候,突然有个制作不错的现代戏出现,自然会让人眼前一亮。
当傻白甜占据主流的时候,突然来个怼天怼地的霸气女主,大家当然也是喜闻乐见。
现实题材的剧看多了,偶尔来点奇幻魔幻,那当然也不错。
其次,要有能戳中观众的点。
《镇魂》表面是都市奇幻剧,两个男主一起打怪升级,实际上却是满当当的“社会主义兄弟情”,添补了市场的空缺,极大了满足了一部分女生的需求。
而《延禧攻略》走的是“爽文”的套路,魏璎珞看似是处于清宫,实际上她的思维和行事,都是现代人的样子。观众看得爽,自然也会有代入感。
第三,少点烧脑,多点甜宠。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回家看个电视剧还苦大仇深,一定会更加抑郁的。
所以今年[爆]了的这几部剧,都有个共同点是——甜!
甜到忧伤,腻到窒息,糖多到应接不暇。
像《延禧攻略》这种角色多的,集数长的,还可以男女任意组合,任何一对CP都能磕。
当然了,制作要精良,演技不能太出戏,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了。
这两年有挺多质量不错,口碑也很好的剧,收视率却平平,讨论度也一般般,主要原因就是剧情节奏太慢,不能在开头一两集就迅速抓住观众。
有些剧粉甚至剧方这时候会愤愤不平,跑来指责观众“不懂欣赏”,我觉得这是很笨的一种做法。
指责观众,并不能激起观众们的“逆反心理”啊,反而可能会让一些路人愤而去给剧集打低分。
像《天盛长歌》明明是一部很不错的剧,但黄金档联播两天,收视率都不过零点几。
剧方坐不住了,发了一段声明说抵制收视率造假。意思是别的剧收视率高,都是造假得来的咯?
于是这事直接导致评论里各种嘲讽,《天盛长歌》的评分也从早上的7.8掉到了7.6。
得不偿失啊朋友。
观众不傻,一部剧好不好,大家是可以分辨的。
如果剧很好,但在当下没有热度,只能说明目前它并不适应市场。
其实《琅琊榜》在首播的时候,收视率也是一样惨不忍睹,可如今它却被称作是经典之作。
多点耐心吧。
如今的电视剧市场相当浮躁,大家都想赚一波快钱就跑,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模式化、同质化的剧集。
实际上,认认真真研究受众心理,安安心心制作良心好剧,最后口碑热度双丰收,这样不是更好吗?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吃瓜随笔](chiguasuibi),理性吃瓜,谢绝YY。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