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与小鲜肉谁能需要谁?

2015年02月16日17:31   娱乐专栏  作者:朗读者   我有话说

  在央视羊年春节晚会第五次带妆彩排中,传出小鲜肉鹿晗和吴亦凡等人提前告别春晚。因为上次彩排晚会整体超时20分钟,而此次压缩到4小时40分钟,节目数量由原来38个调整为36个,其中一个就是小鲜肉组合节目《致青春》。

  羊年春晚导演哈文的团队,对整个流行文化嗅觉敏锐。之前鹿晗、吴亦凡参加羊年春晚的消息被爆出后,有不少业内人士给出这样的评价:春晚渐老,需要鹿晗和吴亦凡这样的小鲜肉,呼唤年轻一代的粉丝回到春晚的荧屏前来。那究竟是春晚更需要鹿晗的人气,还是鹿晗更需要春晚的平台呢?

  春节联欢晚会自从1983年正式搬上荧屏和观众见面以来,这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人度过了每一个大年夜晚上,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视听佳肴。在这里,国人和央视舞台上的明星们一起细数这一年的收获,挖掘感人励志的故事,发扬国粹文化,传承中华千年习俗。

  哪怕就是在日新月异更新迭代的今天,每年的春晚就像是忠实的老朋友如期出现。它更像是装着新酒的文物,倡导主流文化,捕捉当下流行趋势。可以说春晚是将严肃的政治观和多变的娱乐模式糅合在一起的最好容器。

  呼声高的鹿晗和吴亦凡,背后是新生代的粉丝力量。作为一个新领域的群体——粉丝族。可谓改变了多年来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粉丝聚集成为一股力量,强大到可以创造明星,开辟粉丝电影,影响着明星们的舞台生命力。小鲜肉鹿晗,依托着背后强大的粉丝团队,凭借360°无死角的高颜值和歌唱才艺走进观众视野。

  鹿晗和吴亦凡出口转内销的成名模式,早在几年前韩庚就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日韩在流行文化领域有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操作流程,许多艺人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打磨才有机会深度发展。鹿晗和吴亦凡出口韩国,在SM公司旗下多年打磨才出落成小鲜肉,这种日韩的潮流文化深深嵌入他们的表演模式,在这一点上完爆同时期的传统国内艺人。镀金后回国发展,留着中国人的血液,吸收着韩流领先娱乐文化,自然所向披靡。

  春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容乃大。有人说春晚哈文邀请鹿晗吴亦凡是对流行文化的妥协,是对市场经济的认可。在笔者看来,春晚舞台的品牌价值不可估量,如果这就是哈文的格局,那她远走不到现在。当下充斥着的价值矛盾:电视雷剧频出屡获高收视、明星艺人颜值爆表无惧道德坍塌、电影段子和综艺乱入院线票房飘红等等,犹如五味陈杂打翻在众人心间。这时候,迷失的观众更需要看到春晚的态度和信心。

  春晚和小鲜肉并非是冲突的两组词,新鲜的事物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众人欣喜之时,亦盼新生事物能长久的走过夏秋冬。春笋好吃,毕竟正值时令,而大自然生态却囊括春夏秋冬四季。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微信:lesliechow1989​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吴亦凡 鹿晗 春晚 小鲜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