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四大中国成员都以电影落地企稳

2015年04月18日21:55   娱乐专栏  作者:长凤新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长凤新

  韩国男团EXO里的中国成员要在中国市场全面会师了?日前黄子韬与SM公司解约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相比吴亦凡、 鹿晗、张艺兴接连接演中国电影,黄子韬参演的《何以笙箫默》也即将公映……他们的轨迹不无相似,均借参演电影落地,企稳之后再图冲高。

  就在前不久,SM刚宣布为张艺兴在中国成立工作室。消息不可谓不重大,张艺兴也因此成为SM成立26年来,首位获得在中国开放自主发展权的中国艺人。事实上,自吴亦凡、鹿晗与SM分道扬镳之后,EXO其他中国成员据说一直有回国邀约;那边厢SM并非不思变通强硬到底,张艺兴成立工作室就让粉丝们看到不少曙光。如今再传黄子韬去留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SM总裁李秀满早在2006年就预测,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音乐市场,未来世界最顶尖明星将在这个全新的市场中诞生。因此未雨绸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还比如在SuperJunior中加入中国籍的韩庚,发掘中国新人并对其进行培训。SM近年进行着此类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中韩混血”试验,为在中国市场谋得一席之地进行各种布局,对于EXO中的中国籍团员,亦可作如是观。

  在一个娱乐帝国全球化战略面前,一个明星的进退能改变多少运行轨迹?宾主尽欢就能互惠双赢,反之则不如一别两宽。从韩庚、吴亦凡到鹿晗,多少场合约官司折腾,动用了多少法律专家,问题症结多聚焦于:公司无法提供未来发展计划、身体无法负荷、中韩成员资源分配不均等等,莫衷一是。不过,世纪难题并非无药可解,张艺兴解决了,黄子韬还会远吗?部分论调则继续强调SM公司的“虐童疑云”,以示成员出走之必然。其实,既然是火坑,而且路人皆知,不要往火坑里跳就是了。可是有着明星梦的青少年们仍会前赴后继,那就别怪这娱乐圈残酷无情。

  不过,目前看来,返回中国市场,在音乐方面难以再有建树。《韩国流行音乐全球化之旅——SM娱乐的创新实践》一书中指出,比较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韩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最大的发现是三地都已走向“演唱会经济”的道路,“演唱会”所带来的经济动能和周边利润,远远大过实体或数字音乐所带来的效应和产值。离了SM的羽翼,难有成熟的音乐经纪公司接盘,拼盘演出饥一顿饱一顿——那一呼百应的超强人气,该何处安放?结果便宜了如火如荼的中国电影业。也可以说,韩式造星机制下产出的这些流行音乐偶像,被中国电影业给劫去了。

  所以,他们的回国轨迹越来越接近:从近日公映的电影《万物生长》,就能看出韩庚是如何洗褪铅华成长为一名电影演员的。他穿着T恤、大裤衩和夹脚拖鞋去见导演李玉,“一点偶像包袱都没有”,最终打动了制片人和导演。不演男神演屌丝,可说是完成了由偶像到演技小生的转型。后来者如吴亦凡拍完《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之后,又接下《致青春》的续集《原来你还在这里》; 鹿晗参演《重返20岁》口碑不错,又加盟张艺谋的新片《长城》;张艺兴参演《从天儿降》,其中国工作室主打影视,全称为“东阳横店张艺兴影视工作室”;黄子韬参演电影《何以笙箫默》……

  很可能经过多番历练,他们成长为歌星中最会演戏的那拨人,演艺事业再写新篇。无论如何,李秀满的预言正在慢慢实现:“这些在韩国已经获得成功的艺人,以后回到中国开始活动,将获得比在韩国更加大的成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EXO 黄子韬 鹿晗 吴亦凡 张艺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