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12年,一个冠军。多少年,一个郎平?
昨天的中国朋友圈,被两个字刷屏了——赢了!
举国沸腾!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所有的家庭都说为奥运加菜,因为——12年后,女排又一次得了奥运冠军!第三次奥运冠军,追平了古巴三次奥运冠军的纪录。
可在半决赛之前,根本没有多少观众关注这支球队。所有对于这支球队的评论,几乎全都是恶评,现在被捧上神坛的郎平,在当时评论中,几乎就成了中国女排随时可能打道回府的罪魁祸首。好像球队的一系列失利,都是郎平带的不好,都是郎平的错。
小组赛输了三场;几次赢球,都是险胜,赢巴西三局都是2分优势;决赛之前,贝利的不好看好其实很有道理,因为之前小组赛我们曾0:3惨败给塞尔维亚,直到决赛的第一局,中国队还在大比分输。
这时候,郎平一脸淡定地对姑娘们说,“别急“!接下来,第二局,赢了!第三局,赢了!第四局,赢了!
郎平,赢了。中国女排,赢了!
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这句话,在这一刻的中国,已经没有争议。虽然上届奥运的时候,还有许多网民把郎平骂成“汉奸’。
当所有人都在追问,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就写在郎平的人生里。这是属于郎平的英雄本色。
可是今天,我想说的不是并不是这些。从所有的街道都回响着铁榔头的传说,到带领球队再造传奇,郎平,已经成为一个郎图腾式的神话。
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神话,有的只是一个伤病缠身的郎教头,带着一支赛前谁都不看好的球队,明知不一定会赢,依然拼劲全力去拼出一个逆袭传奇的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无关胜利,无关神话,只关乎一个叫郎平的大写的人。
别一开口就是女排精神,这个铁榔头一开始只是爱玩球
当我们谈论一个传奇的时候,总喜欢把她的人生,描述成一段史诗般的经历,仿佛她就是为排球而生。可是一个人用一生无尽努力,把最好的韶华消磨殆尽,却一次次做出相同的人生选择,将一切归于传奇的必然,会不会太轻忽?
在传奇的一开始,它也许只源于一种单纯的喜爱。
出生于60年代初的郎平,最初开始打排球只是因为热闹好玩。
直到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扣球勇猛的郎平被解说员称为“铁榔头”,自此铁榔头就成为了郎平的代名词。
1981年起,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五次夺得冠军的队伍。
女排提供了一个时代最需要的鸡血,女排因此成为一个时代崛起的象征。当时的邮票都印着郎平和队友们扣球的英姿。
可是当郎平退役时,她的人生路却只有靠自己去走。
别说什么王者,我只看到一个从一无所有到心力交瘁,仍一次次临危受命的郎教头
退役后的郎平,本可以当上北京体委副主任,可她的选择是,带上150美金,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
郎平跑到新墨西哥州,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以换取免费读书的机会。美国消费高,郎平午饭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她甚至重回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打球。这时候,哪有人管你是什么神话?神话也要生活,要吃饭。
但1995年,她受召回国执教。那时候,国内给她的工资是335元,津贴144元。留在美国,年薪20万美元。
那时候的郎平,已经是欧美排球职业联赛金牌教头,执教履历一个字就可以概括了:牛!
可是郎平带着她学到的体育专业主义,回来了。
这之前,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第七名。1994年,巴西举办的第12届女排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只获得了第8名;后来亚运会冠军都丢了。
郎平说:愿意承担风险也愿意承担责任。
郎平带领下的中国女排,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了亚军,1998年拿下了世锦赛的亚军。
1999年,已经心力交瘁,经历家庭变故的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总教练的职务。为了照顾女儿,她回到美国,担任美国队的主教练。
当时许多国内评论说:教美国人打球,再帮美国人打中国人,郎平就是个汉奸。
你们说的这个“汉奸“,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1/4决赛对阵日本女排输掉比赛时,当即泪洒休息室。那一次,她担任的是央视的特约解说。
2013年,国家队再度向郎平伸出橄榄枝。此时郎平的一生已经足够传奇,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中国队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下,所有人都劝她,别接这个烫手山芋,会烫伤她已有的传奇。
郎平在犹豫。直到那一年,前国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微博上说,共同作战的画面历历在目,来世还做队友。
接着,郎平毅然二次执教谷底的中国女排,她说:“我也不会说还有多少个十年去干,那我希望把有限的时间都献给中国女排。“
从中国辗转欧洲、美国,最终回到中国,历经惊涛骇浪的郎平却有着最波澜不惊的心,选择与进退,自有逻辑,只是功名与成败,都不在考虑之列。
郎平两次归去来,考虑的只有一件事情:中国女排。哪怕她一生曾那么多次,被人骂作汉奸。
哪有什么郎平神话,只有一个偷偷吃泡面、赛后感动到话都说不出的郎妈妈
再次回国第一节训练课之后,郎平只有一个想法:“没想到球员的状态、基本功、心理素质这么差!”
只有苦练。职业体育,并没有例外。
她的腰早就不行了,就带个椅子坐在边线之外,仔细盯着队员们的训练。
面对这群90后甚至95后为主的新队伍,郎平说,“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队长惠若琪说,郎导每次强调最多的就是“饭前要洗手,小心病从口入”。
郎平不让队员成为比赛的机器,队员过生日,郎平也会和队员们在一起庆祝,还会准备自己的小礼物,在春节的时候给大家发红包。
队员朱婷说,“她经常给我大袋蛋白粉,让我拿回河南打联赛的时候喝,还给了我两条紧身裤,说我腿太长在国内不好买”。
在节目中徐云丽回忆,自己受伤了,回到宿舍的时候,郎平就已经坐她宿舍床上等着了。徐云丽说当时看到她一下百感交集,觉得就像自己妈妈在温暖她。
30年前的“郎平,扣球!”,慢慢变成了“朱婷!扣球”。铁榔头后继有人,球队渐渐有了样子,靠的不只是铁血,不只是职业体育日复一日的科学计算,而是一颗经历过巅峰期和低谷期,所以懂得宽容与理解的心。
这么一个神话教头,吃的什么?
20号晚上,她自己在微博晒出美食——吃泡面视频,说:我每天晚上吃方便面,没办法,一比赛太紧张,所以还是觉得吃点面条好。还要什么营养呀,先别饿着肚子就行。
方便面、榨菜、酱豆腐,就是这个冠军教头在巴西的晚餐。
哪有什么铁榔头,只是个爱化妆也爱换手机壳的女人郎平
吃饭可以随便,教育不可以随便。
郎平教育女儿的原则是“一定要把大学上好”,女儿白浪也已经以优异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 有记者问白浪有没有偶像时,白浪说:“当然有了,是我妈!”
这个孩子他妈喜欢购买瓷器,喜欢买鞋但绝不买运动鞋,她喜欢换手机壳,喜欢蓝色眼影,喜欢卡通造型…
郎平也爱美,她的化妆包里装着各种化妆用品,比如:粉底、眼影、眉笔、眼线笔、睫毛膏。
郎平曾在采访节目中说,她会涂指甲油,红色的指甲油会涂在脚上,“不敢涂手上,太张扬了”。她喜欢涂蓝色的眼影,因为那样比较精神。
郎平连手机壳都是萌系的,2013年当时她的手机壳是这样的前几天郎平在微博晒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手机壳,是潮牌tokidoki与“我爱女排”的限定合作系列。
女儿有一年送给她的新年礼物是一套恐龙睡衣,她穿上后还在微博秀了一下,瞬间萌化了网友。
所谓神话,其实都是日常。
如果中国女排昨天输了,我们该不该为郎平和女排喝彩?
神话看上去的确归来了。
2014年世锦赛,亚军;
2015年亚锦赛,冠军;
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2016年奥运会,冠军!
神话背后,据郎平姐姐说,从脖子到脚,郎平一共做了十几次的手术。
备战奥运期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郎平的医生曾经评估过她的身体:50岁的郎平,心脏已经60岁了,关节已经相识7,80岁的老人。
郎平渐渐老了,而家人也开始离开她的生命。2015年,在天津带领重夺亚锦赛冠军。可是父亲突发脑溢血,她都没有来得及看父亲最后一一眼。
可是这么多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痛苦与压力,公众从未见到过郎平落泪。
上一届世锦赛,裁判不公,输给意大利,她宁愿自己哭,也不把压力带给队员。
直到这次的里约奥运会,在中国女排战胜巴西之后,郎平终于在镜头前面哭了。
只有在胜利这一刻,郎平才不用伪装坚强。
郎平从来不是一个神话,世上更没有什么郎图腾,因为一个神话,才不会在逆袭巴西后,对着镜头无语哽咽。
是的,昨天中国队赢了,可万一女排姑娘们没有赢呢?
如果她们在小组赛中某几个球出现阴差阳错的失误,被淘汰出小组赛,我们还会这样为她们喝彩吗?
别说什么举国体制,而是我们对待体育的态度,从来如此,鲜花和掌声,哪里是为败者准备的?如果她们败了,等她们回国后,等待她们的,即使不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也很可能是死一般的沉寂,和机场寥落的接机粉丝。
如果她们输了,我们还会一起高呼女排精神吗?
可是无论女排输赢,我们都该为她们喝彩!
因为郎平和她的这群姑娘们,无论胜负,都配得上国人的无数个点赞。比赛有胜败,可并不是只有赢球,才是女排精神!
你所说的“女排精神”,都在郎平10多次手术后还挺直的腰杆里!
郎平说,光靠精神不能赢球。回归职业体育的郎平,的确为中国队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
可是没有精神也赢不了球。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明知不一定赢也拼到最后的郎平,才有这支场场拼到最后的中国女排。
谈起郎平,不该只剩女排精神,郎平神话,不该只有拼搏。
可是在世界第一的神话背后,永远是大写的人,是那个满身是伤的郎平,是那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偷偷吃方便面的郎平,是那个胜利之后,笑得像孩子一样的郎平。
比起什么郎平神话,中国人民更爱的,是这个永远真实永远执着的郎平。
当我们谈论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就写在郎平的身上。她自己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
这么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为女排流泪,我们以为女排打动我们的,是一场场胜利,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一直是一个路都快走不动的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一场场地拼,一次次绝地反击,即使用尽力气,也不言放弃的精神。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她们是中国女排,那个赛场上无比镇定赛后却强忍泪水的教练,叫郎平。
郎平说:队员的技术还不是最好,但我们可以用团队互相弥补,能画一个圆。四年后不管我在还是不在,女排精神需要一代代传下去。
这世上没什么郎平神话,只有一个咱们中国人的铁榔头,她,就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中国女排,世界第一!
我们的铁榔头,世界唯一!
把郎平神话留给媒体总结去吧,现在,我想说——郎指导,咱好好吃顿饭,别吃方便面了。你,真的尽力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