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韩国优秀电影并不止《釜山行》

2016年09月23日 11:59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圈Magazine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影视圈

  《釜山行》的热映,绝不是韩国电影一时的热闹,也不只是一部影片和一个导演的成功那么简单,而是整个韩国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吸取好莱坞类型片的特征,并融入韩国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把艺术、商业和流行文化成功地结合起来,演绎成熟的、多样化的商业类型片。

  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也拓展了东方电影的内涵和外延,引导着电影机制健康发展。

  明知山有斧,偏向《釜山行》

  朋友圈被《釜山行》刷屏,几乎所有人都对它非常满意。感叹亚洲电影也终于有可以称为丧尸片的类型片代表作。该片不仅中国观众喜爱,韩国、美国的观众也都被征服。

  据媒体报道,有五分之一的韩国人为该电影票房做了贡献,而烂番茄网也给出了93%的好评。同时,该片也成为今年在美国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美元的韩国电影。又一次,我们不得不称赞文化同源的韩国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做为一部丧尸类型片,虽然情节老套,但依旧与我们常看到的丧尸电影有所不同。它裹着好莱坞外壳,内里却充满了韩国电影一贯的东方民族文化心理。它是韩国电影工业中生长出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虚构的、讲究商业性和完成度的,问向人性而不只是滞留于政治表面的作品。

  投入制作费用无法与好莱坞商业大电影相比,题材也是西方更擅长的丧尸恐怖片,《釜山行》却在观感上丝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

  把场景设定在开往釜山的KTX列车里,并没有架空一个完全被荼毒了的末日世界,而是韩国人日常最熟悉的交通环境。男主角最后变异时脑海中浮现的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片段,即使丧尸六亲不认,也绝不是与人毫不相干的怪物。

  而列车密闭的空间更是一个被缩放的社会,七情六欲的善与恶才是影片要探讨的主题。面对一部题材不算新颖,看起来只是为了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的丧尸类型片,你会发现,在《釜山行》里,韩国人对角色情感的擅长明显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突破的价值远远大于创新。

  很多人看了《釜山行》,都无不惊讶地感叹韩国电影何时已经拍得这么好了,无论从题材选择、场景描述、视觉效果,都足以和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好莱坞丧尸电影来一较高下。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人在世界影坛中受到关注,从金基德、李沧东、奉俊浩到现在崭露头角的延相昊,不仅四面出击在国际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在本国电影市场上的份额和口碑也不断增长,并不断拓宽着国际市场。

  一路走来的韩国电影,一条文艺复兴的“革命之路”

  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类型片垄断式地侵袭着各国电影产业,尽管有“新”“旧”之分,但无论作为工业还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好莱坞电影,其生产与消费都有着明确的继承和延续性。

  而在20世纪后半叶的韩国或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区,其经济水平、政治时局以及主导意识形态都处在相对剧烈的变化中,而作为“艺术、企业和全民神话学的商业电影”必然也处在“颠沛流离”当中。

  尽管如此,韩国商业类型片还是在这样大众文化缺失之时悄然崛起,题材和类型繁多,有政治题材片、浪漫喜剧片、爱情文艺片、黑帮片、恐怖片、社会问题片等等;单部影片的票房屡创新高;导演、演员等电影人才空前繁盛;影片制作费逐年上涨。

  除了这些最容易被人看到的变化,事实上在电影产业内部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如电影投资体系的变化、电影发行网的改善、作者电影的发展、电影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观众素质的提高以及大资本介入、电影审查制度的放宽等等,都在引起韩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变化,使得韩国电影产量逐步上升,生产出一批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电影。

  残酷与罪恶,温情与治愈,是颠覆凡俗的世界

  和最近几年涌现的韩国商业电影一样,无论是《釜山行》这样披着恐怖丧尸外衣的电影,还是取材自真实事件的《杀人回忆》,或者是爱情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八月照相馆》。这些影片都有一种珍贵的品质,就是直面现实,无论残酷或者温柔,都来勇敢表达自己的立场。

《八月照相馆》

  在影片发行上,也与国产电影票房的“黄金第一周”不同,好的韩国电影往往拥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票房的低开高走、口碑相传,会使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扬。

  影评人韩松落说,“人们看电影是向庸常的生活报仇,因为电影可以将凡俗的世界彻底颠覆,想象的空间无限大。”而《釜山行》这样的商业类型电影,其背后的科幻现实主义也正是与好莱坞大片的正面交锋,大快人心的不仅仅是视觉效果,在文化心理层面也让东方电影长出了一口气。

  然而,像《釜山行》这样,无论在韩国本土,还是国际市场上都能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比比皆是。它们大多能够充分吸取好莱坞类型片的特征,并融入韩国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把艺术、商业和流行文化成功地结合起来,演绎成熟的、多样化的商业类型片。

  韩国电影是一名骑士,向社会的黑暗冲锋

  而关注真实社会事件和现象也是韩国电影的特色之一。有的取材于真实发生的案件或事件,有的以真实的社会现象为素材,有些当事人仍然在世,有些事件并未最后落幕,有些从虚构的故事中反射社会的现实问题。在浑厚、沉重、悲郁的情感表达或观感极佳的视效体验后,都让观众反思社会框架的缺陷和人性之复杂。

《隧道》海报

  电影《隧道》由曾凭借《走到底》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韩国导演金成勋联手《恐怖直播》主演河正宇,打出了又一记直面韩国社会黑暗面的重拳。河正宇饰演的男主角李正洙,被困在了坍塌的隧道内,为了生存下去而努力。

  做为韩国男演员中的佼佼者,河正宇将一个在绝境中完全凭着求生欲望寻求转机的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而影片内容所展示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失职、媒体的无情、民众冷漠背后所藏着的一颗和社会关联的心,不仅仅漂浮于呈现场面视觉本身。

  在网上备受好评的《熔炉》改编自韩国真实的未成年性侵事件、《素媛》甚至促使韩国政府提高了对儿童性侵犯罪的量刑标准、《杀人回忆》常常被拿来和我国刚刚侦破的白银连环杀人案相提并论。《孩子们》、《那家伙的声音》都是完全还原了几起未抓到凶手并在韩国史上轰动一时的事件。

《熔炉》

  不论编导功力如何,这些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已经提供了一个好电影的框架,而真实事件本身的社会关注度更是吸引观众去影院的原因。韩国在这样的类型片中,对真实事件进行更多层面的思考和挖掘,让内容变得大于事件本身,从而繁殖出各种衍生品,引起更大动荡。讲出来,消解掉,未必能让事件解决,至少清除它的神力,胜过寻找替罪羊。

  历史是一口向死而生的灵感源泉

  1999年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一面世,人们就用半真半假的口吻说,韩国电影史应该重写了。影片故事在南北韩分裂对峙的历史背景中展开,讲述了南北韩间谍之间的较量与爱情。

  《生死谍变》当时创造了韩国电影史上最多的制作费用(24亿韩币约1600万人民币)的记录。耗时3年拍摄,创立了上座率达600万人次的新纪录。以当时韩国的人口基数,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看过了这部电影,远远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而影片的收入也超过制作费用的10倍以上。

  尽管投入了巨大的制作费用,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正是韩国内需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反馈。而本民族历史中朝鲜半岛的分裂的确给了韩国影人充分挖掘的空间,包括影片《嫌疑人》。

  它讲述了在韩国帮人代驾维持生计的前朝鲜特殊部队成员,在社长遭到杀害後背上黑锅,开始逃亡生涯同时寻找杀害他妻女凶手而牵出一连串惊险万状、不为人知的故事。影片于2013年12月24日在韩国上映,3天突破100万人,8天200万人,13天300万人,27天400万人。

《嫌疑人》

  宏观上,这些影片叙述的是在敏感的政治背景下,历史对个体和人性的压抑;是国家、政治、民族相关的一系列紧张刺激的间谍暗杀活动,但从个人叙事上说,主人公们的情爱纠葛则把人从国家政治机器的角色还原为了充满人情味的真实自我。

  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养料,同时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元素,把半个世纪民族分裂的悲剧巧妙地折射在了微小的人物身上,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艺术力量。

  黑帮片没有教父,没有古惑仔,只有小人物的戏谑人生

  而另一种剧情片类型——黑帮电影,韩国也在吸收了好莱坞、香港电影制作的经验之余,体现出了本土化的独特内涵,在人物塑造上,关注黑道人物身上的普通人的情感描摹;在影片主题上,放弃了对黑社会组织活动的描述,而选择突出人物特色;在镜头运用上,更是体现出了黑色暴力的舞台特征。

影片《甜蜜人生》

  比如影片《甜蜜人生》中,主人公是组织里一个精明能干的灵魂人物,然而在他为帮会付出一切后,却因一时的心软和同情,私自放走背叛老大的情妇,被组织追杀。一点点的同情和自作主张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深渊,通过这个混迹黑帮中的小人物,描述出了一个充满背叛、谎言的残酷世界。

《卑劣的街头》

  而电影《卑劣的街头》,讲述了一个帮派小混混的悲苦人生。主人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贫穷的家人活下去。为此,他可以抛弃一切自尊和同情,伤害善良的人,被老大利用。然而最后出卖他的,是一个看似拥有正当职业、拥有良好信用和社会地位的导演。在欲望面前,背叛是必然的结果。

  这是韩国黑帮片的特征,既没有类似好莱坞经典黑帮片《教父》中对意大利黑手党内部组织的详尽描写,也没有类似香港黑帮片《古惑仔》系列中对群殴、打斗的不厌其烦的表现。

  韩国黑帮片从来不讲渴望拯救世界的“英雄”,因为他们连自己都无法拯救。“英雄”是一种缺席的状态。深化被解体,说明了消费主义时代的黑帮片,常常是一群想入非非的小人物在充满幻象的七彩舞台上盲打误撞的滑稽表演。

  触动心底的青春爱情片:再不相爱就老了

  韩国的青春爱情电影大多走的是类型化和艺术化相融合的道路,从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东方诗情电影的典范的《八月照相馆》到当年在亚洲掀起了一股追捧“野蛮女友”的热潮的《我的野蛮女友》再到后来的《爱有天意》、可爱淘系列电影。

  韩国电影人在题材上不断开拓,摆脱了以往的韩国爱情电影渲染悲剧色彩的传统和说教气息。在爱情主题下柔和了其他叙事母体。如影片《春逝》中包含了成长的主题,《我的野蛮女友》里融进了叛逆的主题。

  这种融合正是为了表达当代年轻人面对情感和价值观时所遇到的困境。甚至有一些导演在重视情节雕琢的影片之外,致力于对“艺术电影”的探索——如弱化情节、强化情绪和生活细节,尽可能维持独立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审美趣味。

《记忆中的风琴》

  在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中,外柔内刚的人物性格,恬淡的叙事风格,舒缓的节奏及如诗如画的电影视听语言始终与韩国含蓄坚韧的文化风格和儒家的哲理精神保持着一致。

  比如李荣宰导演的《记忆中的风琴》讲述的是一个女学生对老师的爱恋。电影通过一个少妇的回忆展开,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是展示女孩细腻的情感——被老师注意时的欣喜,发现老师有意中人时的失落。通过导演对情感细节的挖掘放大和演员朴实而有张力的表演,观众的情绪也自然地被带入了到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里。

《触不到的恋人》

  而影片《触不到的恋人》讲述的故事是:海边小屋旁的一个信箱把生活在1997年的男主人公星贤和生活在1999年的女主人公恩澍意外地连接到了一起——两人可以通过信箱互通信件和礼物。

  虽然时空的交错并非新颖的叙事策略,但导演的侧重不在于表现时空的疏离,而是着力于情感对时空的跨越。他就像在画一幅水墨画,借人物的独白、细节的铺垫,画面的造型等视听手段将跨越时空的情感层层蘊染,从而将观众带入到沟通的快乐和命运弄人的无奈之中。

  和《釜山行》一样,大部分韩国电影的备受赞誉,不是在韩国本土或香港台湾热映的一时现象,也不是大陆网友疯狂刷爆朋友圈的跟风称赞,也不只是一部电影和一个导演的成功那么简单。

  这些影片虽然题材不同,但同样做到的是影片内容对“人”本身的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待生命和人生的态度、特殊境遇下的生存状态、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人的尊严体现。这些议题无论通过什么题材表达,都最能引起共鸣。

  在韩国商业类型影片背后,你会看到韩国导演对人性和生活本质的考量,有善良的一方,也有恶意的一方。有完全国际化的运作,也有辛辣入喉的黑色讽刺。电影的高度工业化并不排斥独立电影的新鲜血液,也能让偶像明星改头换面。

  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人们除了继续保持老一代导演们非常推崇的现实主义批判态度外,还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和趣味,他们挖掘民族的历史文化宝藏,关注南北分裂、社会暴力、官僚腐败等重大敏感社会问题和现在都市中“孤独的人群”的生存状态。他们承袭了韩国电影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加入好莱坞式的炫目动作与凌厉风格,确立了韩国影片独树一帜的文化地位。

  热闹的称赞和惊喜背后,韩国电影这趟高速列车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世界电影前列开进。如何做好直指人心的电影,才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电影 恐怖片 剧情片 釜山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