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知影
昨天小影终于看了《八月》,这部在FIRST青年影展上颗粒无收,却在去年成为金马奖的最大黑马,力压《树大招风》、《一路顺风》、《再见瓦城》、《我不是潘金莲》,荣获最佳剧情片。
小影为什么着急看这部作品呢?那是因为截止小影发稿前这部电影能从同期上映取得6.5亿的《金刚:骷髅岛》牙缝里只抢下341万的票房。
火热的电影市场,观众的热情,不是给《八月》的,而是为了那只名叫金刚的猩猩。排片少、排不到黄金场次,这一拿下去年金马奖最佳影片、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的电影节宠儿,显然已经成为市场的弃儿。
不过小影看完这部影片,觉得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文艺电影,值得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去大荧幕观看,因为可以预见这部影片很快从影院下线。
《八月》的故事被设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呼和浩特,电影制片厂大院里的员工们被下岗潮推向充满未知的将来。张小雷的父亲也没能躲过这一劫,碰巧这年张小雷小升初,一家三口顿时陷入冰镇西瓜也无法缓解的燥热之中。
影片以一个儿童的视角讲述一个时代的变迁,那就是国企改制,大量工人下岗。在这个变革的夏天,父亲做出了艰难的抉择,离开体制,张小雷则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小雷也是以童稚之眼开始审度这个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世界。
三哥骄横跋扈耀武扬威,他看到的是权力;女孩发育的胸脯姣好的面容,他看到的是性欲;太姥姥的去世,舅妈和姥姥的和解,他看到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个无所事事的夏天竟然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一个少年观察人生和世界的视角。
小升初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都会面临的选择,起初懵懵懂懂的小雷从想上三中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能够穿上三哥的校服和皮带,而当影片最后,知道需要支付高昂的择校费,理解了家庭的为难,理解了父亲:“上什么不重要中学,最重要的是靠自己”,最终选择不上三中。
从三哥身上,小雷体会到暴力和权威的好处,他崇拜李小龙,双节棍不离手,甚至打了三中招聘的老师。
个性懦弱的父亲,更是激励了小雷的坚强,影片中有一场,父亲因小雷打架而被厂长的儿子大骂,一直隐忍的父母最终没有做出回应,小雷因此更加苦练双节棍。在影片中电影院门口,小雷父子俩见到制片主任父子俩之时,制片主任对父亲一片傲慢和瞧不起,而小雷追着制片主任儿子一路追打,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他也见识到了暴力行为的覆灭,当看到三哥在厂区大院被警察抓捕,三哥父亲甚至为了儿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影片名为《八月》除了实指盛夏的八月之外,更是指小雷肩上“八”字形的双节棍,代表着坚强和力量。当小雷送别父亲时,披上大人外套,带着肩上的双节棍,更像是小雷的成年礼。
影片中的父亲也是塑造比较成功的一个角色,他反复看的《出租车司机》,影里有一个片段,小雷爸在深夜的客厅,对着空气“无物之阵”地挥拳。这段戏导演的处理显然非常棒,是个体对于环境的不满,离开体制后对于未知的迷茫和不满,愤懑和无奈无处发泄只能以拳击空气。
电影最后还是没能一直陷入下岗潮的泥潭,影片最后通过几组人物的生死,包括太姥姥的死去,三哥爸爸的离去来隐喻旧时代的终结,新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三哥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标着这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影片结尾落在爸爸寄给小雷的彩色花絮上,由全片的黑白到最后出现彩色镜头,展现了积极的一面,标志着焕发生机的新时代的到来。
那个昙花盛开的夜晚,小雷和昙花合了个影,昙花就代表着工厂大院的那个短暂和特定的时代,那个最终会过去的时代,如同昙花一现,也给我们留下了芬芳和美好,导演张大磊跟电影中的小雷的合影一样,用《八月》记录和缅怀了那个时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