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自我的黄渤凭什么拿下了上影节影帝?

2017年06月26日 10:41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黄渤又得影帝了。这一次,是上影节影帝,这也是本届上影节,中国电影唯一的斩获。

  为他夺下影帝奖杯的电影,是蔡尚君导演的《冰之下》,这让黄渤成为当晚唯一获奖的中国电影人,也是黄渤获得的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为他颁奖的,正是上上届影帝、与他在《记忆大师》中大斗演技的段奕宏。

  颁奖台上的黄渤依然幽默,他打趣说,“这座沉甸甸的奖杯让我明白,老演喜剧是没有出息的。”黄渤还给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打了个“小广播”,表示自己的电影正在拍摄之中。但最发人深省的是这句——“离沸腾的市场远一点”。

  黄渤曾被称作是中国电影的50亿帝,被誉为是中国电影最卖座男演员,但随着这两年他减产,即使接戏,也是《冰之下》、《记忆大师》这类非喜剧、非大制作电影,令他渐渐被一些后来者赶超——仅从票房看,他实际上已经不是中国单人主演电影票房最高的演员,就连仅主演过两部周星驰大制作的林允累积票房都已经和他相距不远。

  黄渤和上影节之外,2016 年的中国票房仅增长 3.7%,电影质量遭遇全面下滑,豆瓣评分在 7 分以上的国产电影数量从 2015 年的 21 部下滑到 15 部,电影数据研究机构凡影认为,2016 年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喜爱和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到底什么是好电影,如何拍出好电影?成为整个上影节人们最关注、却又最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

  在这个热闹又令人迷茫的中国电影盛夏时光,从最炙热的票房高点主动冷静下来的“中国最卖座男演员”、金爵影帝黄渤的进退里,或许藏着些答案。

  黄渤凭什么凭《冰之下》夺下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

  虽然影帝奖杯对黄渤并不陌生,但这是黄渤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他之前拿到的那些,比如金马影帝,还不是。

  这也是中国演员连续第三年获得金爵奖影帝殊荣,在黄渤之前,还有邓超、段奕宏、郭涛的三黄蛋,以及上届刘烨的获奖。

  评委会认为,黄渤用极简主义的表演方式完美地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想,他用富有洞察力的表演为故事的张力做出了贡献。

  《冰之下》是怎样一部电影?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小人物电影,而小人物,才是黄渤最擅长的角色。

  具体来说,这是一部蔡尚君最擅长的犯罪剧情类电影,同演的还有小宋小沈阳刘桦尤勇等,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犯罪故事,黄渤是电影的主线,而电影的讲述方式是典型的蔡尚君式的多线叙事,以至于几个主演都没见着面就把电影拍完了。

  这种文艺片式的呓语实际上为影片赢得了不同的口碑,一些看过电影的影评人对蔡尚君的导演技法提出了很多质疑,他们认为蔡尚君这一次的叙事太碎,缺乏基本的叙事逻辑,最糟糕的是,影片也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为文艺而文艺了。

  但是黄渤和小沈阳的演技,却备受赞誉。在这部注定不讨观众喜欢但会为电影节喜闻乐见的文艺片里,黄渤完全摒弃了过去喜剧式的演技,而是使用了《记忆大师》中类似的深沉内敛式演法,仅用眼神、动作和表情,就将一个深陷麻烦中的小人物诠释地令人不寒而栗。此外,他和小宋佳的配合同样大受赞扬。

  黄渤对自己这次在《冰之下》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度剖析:“为了这个角色,接触了很多社会人士,能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得奖是高兴的,但重要的是点燃自己,每个奖项都是助燃器。喜剧演员好难拿奖,喜剧表演也很难的,几乎都没有得到过肯定。不会减少相关的创作,争取把一百个哈姆雷特演出不同的状态。”

  当然,就像《追凶者也》中的张译对刘烨一样,也有人认为操着一口正宗东北腔的小沈阳才是真正的影帝,他和那片土地和电影的气质太贴合了,因此发挥也是最得心应手的。

  黄渤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表示,自己这两年接戏不太多,离沸腾的中国电影市场稍微远了一点,也没有怎么演喜剧电影,而是静下来做了些不同的尝试,像这次出演的《冰之下》就是这样的电影。黄渤对组委会表示了感谢,“谢谢给这些尝试和努力以肯定”。

  黄渤的确该感谢上影节的肯定,否则这两年的黄渤,就有些太寂寞了。

  减少演喜剧、离沸腾的市场远一点的黄渤,为什么拒绝最卖座明星标签?

  有得必有失,这两年的黄渤,其实不像过去那样卖座了。

  他票房最火的那阵,《泰囧》、《心花路放》、《寻龙诀》等接连破十亿,这让他一度成为整个华语区累计票房最高的演员,也一直被视为电影圈男演员当中稀有的“票房良药”,但对于这样的头衔,黄渤却一直试图在避开。

  黄渤获得影帝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关于票房这件事,我前两年就开始躲了,这个东西它会慢慢的绑架你,说你是票房最好的演员也好,说投资方、观众的认可也好,它慢慢会变成一个挑战,这就有点吓人了。”

  他也的确这么做的。去年他只有一部电影上映,走严肃路线的《记忆大师》票房停留在3亿左右,对于悬疑惊悚片来说这个成绩不差,但对于黄渤来说,就像他说的,这让他离沸腾的市场远了一点。

  但黄渤的演技开始越来越得到观众的认可。除了影帝,另一部收视并不突出的《青岛往事》,还为他夺下了视帝。除此之外,他加盟的《极限挑战3》则成为少有的赢得观众口碑的热门综艺。

  黄渤是中国电影票房狂飙时代的宠儿,他和宁浩、徐峥、王宝强组成的票房马车,已经构成了中国电影最稳定的商业组合,作为喜剧演员,他完全可以成为票房保证,某种程度上说,他是被观众宠爱的。这是黄渤的票房黄金时代。

  但随着中国商业电影进入前所未有的票房狂欢,对于热衷追逐票房的人们来说,那是一段美妙的岁月,但黄渤却主动选择了冷清下来。

  如果他一直保持高冷下去,也将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商业魅力、影响力和变现方式,可他实际上并未完全拒绝商业片,比如他接下来可能要和宁浩、徐峥合作的下一部预定爆款——《印度药神》。

  他并不是刻意选择不卖座,而是冷静下来削减掉很多商业电影中浮躁的部分,而选择了让黄渤得以成为更优秀演员黄渤的东西。

  “总有小鲜肉会脱颖而出”!黄渤只有一个,中国电影的答案在哪里?

  有趣的是,非小鲜肉黄渤夺得了影帝,但对于小鲜肉,他却并没有摆出大艺术家的姿态给它一棍子打死。

  他提出多给小鲜肉一点时间,“我们先别着急,给时间、空间还是能出现好的演员的,其实这和当时老演员对我们的着急、忧虑和期待是一样的,这些问题慢慢都不会是问题。因为市场容量大,锻炼机会多,当他们能够把握机会,会出来的。”

  在本届上影节,工匠精神和类型片话题再度被电影届摆了出来。所有人都说给观众拍真正的好电影,讲一个好故事。

  可怎么样实现工匠精神,如何拍出好电影,什么故事才算是好故事?对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从普通受众到专业从业者,观点上却呈现出一种普遍的混乱。

  颁奖时,黄渤和中国电影另一位公认的好演员段奕宏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两位老戏骨,或许正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说总比做容易。而即使是说,舆论似乎也永远呈现出巨大的断裂,对于中国电影和小鲜肉,冯小刚的几句话就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网民为冯小刚努力鼓掌,认为小鲜肉早就该改改了。另一派则认为,依然怼天怼地怼观众的冯小刚继续着他的老炮儿美学,没有任何长进。

  在冯小刚之外,双方在如何定义好电影、好观众、好演员上的冲突也同样显而易见。

  似乎只有对黄渤,业内和大多数观众是意见一致的,这得益于黄渤的个人高情商,更得益于黄渤的个人选择。

  即使在这个无比热闹的市场里,黄渤也并没有滥用自己的票房号召力,他的电影——无论文艺还是商业片,豆瓣评分都非常稳定地保持在7分以上,几乎从不演出烂片,所以黄渤才依然是黄渤。

  当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沉浸在一片沸腾的喜悦中的时候,这个资本眼中的票房明星却没有选择票房意义上的资本考量,而是在努力做一个能赚票房又能演好戏的好演员。这件事情,资本未必乐见其成,但观众是肯定待见的。

  为什么不再那么超级卖座的黄渤能夺得上影节影帝?答案,或许正在“离沸腾的市场远一点”这种个人选择里。在冷闹与冷清,票房明星和演员职业之间,黄渤选择了做一个演员黄渤,上影节影帝,不过是对黄渤的努力,一种看得见的证明。

  而对于略有些降温的中国电影来说,如何讲出一个奋力反击的好故事,怎样重新赢得观众的信心,或许能够从黄渤夺下上影节影帝的故事里,找寻到一些有用的办法——

  如果说沸腾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座高峰的话,黄渤为什么一度从票房之巅主动下山?因为下山,是为了再上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黄渤 影帝 上影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